APP下载

为何听话的孩子只“听话”

2020-09-27徐玉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26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家庭教育

徐玉婷

〔关键词〕沟通模式;家庭教育;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6-0072-02

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形成了一些固有的家庭沟通模式,通常表现为不鼓励情绪表达,不善用语言传达对家人的情感。习惯间接和非言语的沟通方式,期待不用说出来对方就理解自己的心意等不一致的表达方式,这对亲子沟通来说是不利的。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家长的评价对他们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行为准则随着家长的指导而改变。从小灌输的观点就是老实听从“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尤其对家庭权威人士的话语有着无条件的信任,这就形成了听话的孩子。但我从最近的两则咨询发现,“听话”的孩子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一、听话孩子的内心烦恼

刚开学时,一位高一女生不愿意上学,更不愿意考试,来到咨询室。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她以前是很喜欢上学的,其实在家也没事干,不过上学回家后,想和妈妈分享校园趣事的时候,妈妈总是一脸敷衍的态度,让她觉得自己挺无聊的。更难过的是,她高中之后,每次考试都要被比较,就算成绩有所提升,当向平静的家长索要奖励时,得到的也不是夸奖,妈妈给她的回应是“这是你应该的,你要继续保持下去才行”。这样的话语让她觉得很失落,瞬间失去学习热情和动力。

还有一个高三男生,焦虑地坐在我面前,述说着他的担忧。他来自一个幸福家庭,但父亲对他要求严格,稍有过错就会遭到责备,再不做出改变,父亲就会下达警告。这次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情绪也不稳定,就和父亲产生了争吵,父亲一气之下说:“学不下去就办退学吧!”正是这句话,让他一下子蒙了,深信不疑,整日担忧焦虑,害怕家长到学校来为他办退学,无心学习。已经高三的学生对父亲无条件信任,看似父亲的成功,其实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失败。父亲的“威胁”传达的想法是要他退学,还是为了激励他更加努力?言语沟通传达的信息有时直接而严苛,这位男生因为“听话”产生误解,陷入困境。

以上两种现象,依然留存着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影子,含蓄内敛,不擅表达,喜欢给自己的孩子传达意识和命令,让他们成为“听话”的孩子。孩子做得很好,但却很快表现出了一些心理问题。

二、听话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缺乏自我判断,自我评价低

听话的孩子的自我认同感普遍来自家长的认可,他的信念系统是“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但父母的责骂和警告不是肯定他们,同样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尤其是在自我同一性快速成长的高中时期,孩子的自我认同来自各方面评价,对作为“重要他人”的家长,接纳度更高,父母的评价逐渐内化成为自我评价。家长如果总是否定孩子的想法,将“已经得到提升”转变为“你就应该这样”,好像是激励孩子,缺乏自我判断的孩子却会怀疑自己的努力,原来自己一直做得不好,从而降低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随之减弱。

(二)缺乏社会支持,学习动力弱

家庭成员是孩子的重要社会支持来源,家永远是爱的港湾,但也有家长只关注知识的检测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为成绩而责怪孩子。责骂声和威胁的话语萦绕耳边,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无法安心学习,易对学习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重视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同时对自己缺乏全面认知,对社会缺乏丰富体验,对未来缺乏合理规划,一旦努力得不到承认,成果得不到奖赏,反抗起不到效果,自我意识不能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就会抑制孩子的个性发展,降低学习热情,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三)缺少自我主见,亲子关系差

家长的价值观对学生来说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有些家长在无形中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常常抱怨孩子不愿意努力,不自觉不主动,父母的辛苦得不到回报,希望孩子能够按照他的意愿实现价值。这样的父母用自己的权威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往往在高中之前,听话孩子习惯了被安排,缺乏独立思考,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儿。在咨询过程中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上了大学就好了。”孩子认为所有的问题到时候就会解决,家长也这么认为,但忽略了解决的方式,每一个孩子首先应该有自我独立的意识。青春期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想要脱离控制,因此亲子难以沟通,矛盾丛生,亲子关系质量下降。

三、适于听话孩子的教育措施

(一)相互尊重,赞美鼓励

尊重孩子的想法,当他提出的需要被满足,这是建立关系、收获成长最佳的机会。教育学家曾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害怕自己的夸奖会培养出一个骄傲的孩子,但忘记了,缺乏鼓励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怯弱,失去动力。听话的好孩子应拥有七分赞美、三分惩罚、十分守规矩。家长不该用责备和威胁激发孩子向上,他们听话本就因为希望得到认可,这时正是建立规则、内化责任、树立使命感的重要时刻。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应该欣慰,孩子心智已经成熟,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如果面对家人都得不到尊重,拿不出勇气,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和面对艰难险呢?不可能。

(二)学会表达,善于倾听

对听话的孩子,家长对其言行更应该有强的把控,孩子们将家长的话语看得非常重要,一句伤人的话可能会让孩子印象深刻,不能释怀。父母应减少批评与责备,多沟通、支持孩子,鼓励孩子表达诉求,通过询问表达支持,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找到问题所在,并找到自己想要的解决方法。德国教育家弗洛贝尔曾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亲手中。”善于倾听孩子的需要,也要学会做一个“听话”的家长,除了和孩子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往往一个疼爱的眼神、爱抚的动作,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之上,家长还要增加言语的情感表达,行为有时不能传达情感,而一句暖心的话却可以让对方铭记于心。

(三)自主选择,减少控制

在高中时期,孩子拥有更强的自主意识,家长要学会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在学生遇到困惑或寻求帮助时给予指导,而不是命令,过多的指挥会适得其反,增添学生的厌烦感。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信任,在自身的能力范围之内提供适当的帮助。在孩子成绩不稳定的时候,父母可以问问他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认为他没有努力,直接否定了他。这时孩子内心有不甘和难过,双方更易情绪波动,各执己见,谁都不肯让步。在咨询过程中,父母认为:“你考成这样怎么好意思,平时都在做什么?我天天把你照顾得好好的,你就拿出这样的成绩?”孩子心想:“我明明已经很辛苦了,每天都按照你的要求完成那么多事情,我很乖呀,我该怎么办?”所以因为听话,亲子反而产生矛盾。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尽快形成自我同一性,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只能听从家长的观点。

(四)引领价值,健康成长

听话的孩子更易受到家长价值观的影响,父母应用积极正向的语言灌输正确的信念观点,培养学生独立的自我意识,让其学会正视现实,对他人、社会具有理性的认知,训练他们建立起良好、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给予学生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和这个家庭中的价值和重要性。父母应相信言语的力量,停止责骂与威胁式的激励,避免让孩子变得不求进取。一旦寻找到价值感,会帮助那些听话的孩子找回人生的意义和快乐,而不是牺牲自己,只听爸妈的话,丢失了自我,一味满足他人。满足了自尊需要的个体,才能体验更高层次的需求。

听话的孩子只“听话”,体现了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家长和孩子应共同成长,让听话的孩子也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解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塑造健全的人格。家长也要做一位“听话”的家长,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孩子的意志,平等交流。父母应该支持孩子拥有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提升价值感,培养出拥有人格魅力的青少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中学,镇江,212017)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家庭教育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