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建筑高度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

2020-09-27刘又嘉王方雄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山公园容积率李家

刘又嘉,王方雄

(1.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自然地理与空间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9;2.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人口增加,人们对于土地资源需求上升,因此,城市土地利用模式迅速从平面向立体发展[1,2]。目前国内的研究多基于二维平面来研究城市空间扩展。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二维平面[3]已不足以反映城市的三维立体体征,因此如何利用城市建筑反映城市三维景观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3-6]。

目前,国内较多不同空间尺度三维建筑变化及因子进行定量描述[7]。QIN Jing 等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采用建筑分类、建筑加权平均高度等指标分析来评估城市三维扩张[8]。杨俊等以大连市中山区为例,以城市三维景观指标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分析城市天际线,建筑分类分布的时空分异特征[9,10]。因此,本文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研究区域,以城市建筑数据为基础,基于ArcGIS 空间分析方法来探讨沙河口区5 年间城市建筑景观格局的时空分异特征。

1 数据来源

本文借助Google Earth、DEM 高程数据结合资源3卫星解译提取沙河口区的建筑高度作为研究数据。同时,研究还用到沙河口区2012 年、2016 年建筑矢量数据,由于建筑的矢量数据没有楼层信息,所以按照每层楼3 米的高度进行求取。

2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城市建筑的建筑体积、建筑覆盖率、容积率三个指标来分析大连市沙河口区2012~2016 年城市高度变化特征。基于ArcGIS 空间统计分析对沙河口区9 个街道5 年间的三维景观进行对比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城市三维景观统计分析

采用表1 中指标计算公式,得到2012 年和2016 年沙河口区建筑景观指标信息统计结果(表2)。2012~2016年沙河口区建筑体积增加1602.88×104m3,其中白山路街道的建筑体积增长最大,增加了653.18×104m3,而李家街、春柳街、马栏街道建筑体积表现为负增长,分别负增长了 763.06×104m3、253.53×104m3、51.12×104m3。

同时,5 年间建筑覆盖率增加0.31%。2012 年兴工街街道地处商业区,以建筑覆盖率24.14%居首位;其次是中山公园,白山路街道。而沙河口区容积率总体攀升0.28,2012 年容积率最高为兴工街街道,容积率为3.08,第二位为李家街道;而2016 年容积率和增长均居首位的为李家街道,容积率高达5.46 且增加了2.73,兴工街街道容积率负增长1.12。

表1 指标表达式及意义表

表2 2012 年和2016 年沙河口区三维景观指标统计

同比2012 年,2016 年前三名仍为兴工街、中山公园与星河湾街道。其中覆盖率增长最多为李家街道,相较增长了2.56%。因此,沙河口区各街道5 年间城市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均呈现扩张趋势,其中变化最大的地区主要为李家街、白山路、南沙街及中山公园街道;容积率整体为2.34 左右,不拥挤且较宜居,仍有增长空间。

3.2 容积率分析

本文基于沙河口区道路与街道边界,将研究区划分成194 个地块,采用表1 中容积率公式来统计各地块容积率的情况。同时便于分析其空间分布状况,将容积率划分为极低、低、中、高以及极高五个等级。

从地块容积率的分布空间状态(图1)可以看出:沙河口区地块容积率主要以低等和中等级地块为主,高等级占比低。整体上,地块呈西北与东部高、西南低的状态。其中极高和高等级容积率地块主要集中在李家街的西北路、春柳街的西南路、中山公园的五一路以及星河湾街道的星河街附近;极低和低级主要分布在李家街道南部、南沙街道西部、黑石礁、星河湾、白山路街道;中等级则较为均匀分布在沙河口区内。5 年间,沙河口区低、极低和极高容积率地块分别减少了5.15%、14.43%和0.52%,中和高容积率地块分别增加了15.46%和4.64%。

4 结论与讨论

运用城市三维景观指标,从多方面分析沙河口区各街道三维空间特征的演变差异。2012 年至2016 年白山路街道建筑体积增长占比最大,达到了31.99%,李家街街道建筑体积与容积率均处于首位。李家街和春柳街街道建筑体积下降、覆盖率上升,充分说明其由垂直向水平方向扩张;中山公园与马栏街道建筑覆盖率下降、容积率上升,说明其由水平向垂直延伸;黑石礁街道建筑体积增加、覆盖率降低,说明其向垂直方向发展;而沙河口区建筑覆盖率与容积率均有不明显增长,其扩展方向不明显。

运用容积率分析城市5 年间三维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得出城市三维景观特征最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李家街、兴工街、中山公园街道。同时沙河口区容积率在空间上呈现“西北和东部高,西南低”的状态,低和中等级容积率占比大,分别为21.13%和47.42%,高和极高容积率地块占比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李家街、春柳街、兴工街、中山公园与星河湾街道。

图1 2012 年和2016 年沙河口区建筑容积率空间布局

本文采用三维景观指标,利用建筑体积、容积率、覆盖率从多个角度分析沙河口区5 年间三维景观格局分异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城市的三维演变。但城市三维不仅由城市建筑构成,所以该分析缺少其他部分三维景观的研究。城市演变受其地势地貌、社会经济、政府规划、生态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

猜你喜欢

中山公园容积率李家
“称霸”试衣间
美丽的中山公园
浅议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容积率
青岛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评价与分析
深圳:拟严控城市更新规划容积率优先安排居住功能
李家正 釉·画
武汉市中山公园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
中山公园
数到一万捉迷藏
时钟是弯成一圈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