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分角色朗读教学的实践

2020-09-26彭衡岚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语速小白兔语气

彭衡岚

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一学段的课文以故事为主,包括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这些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而且故事中的人物常常不止一个,他们的心理活动、说话方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接近,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练习朗读,尤其适合小学生分角色朗读。

一年级上册第8课《雨点儿》首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学习要求,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和第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的课后习题再次提出“分角色朗读”。仔细研究教材就会发现,一年级下册 “分角色朗读”对学生有了更清晰、更高的要求。下面,笔者以《要下雨了》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低年级分角色朗读教学的体会。

一、图文对照,调动生活积累

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生动鲜明、惟妙惟肖,不仅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好帮手,也是指导学生朗读的重要媒介。朗读前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描述画面意境,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要下雨了》配有“小白兔和燕子”“小白兔和小鱼”以及“小白兔和蚂蚁”三幅插图,学生可以图文对照着读故事。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时,笔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第一幅插图中小白兔疑惑不解的表情,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燕子正常飞行的高度。并引导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有疑问又很急切地向他人询问时,往往会连续称呼他人的名字。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稍加回忆,就能明白画面中的燕子低飞和平时是不一样的,而且,学生在朗读小白兔的问话时,就会刻意将两个“燕子”读连贯,并且读“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时,读出询问且急切的语气。

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白兔和小鱼、大蚂蚁的对话时,笔者引领学生想象小鱼在下雨前因为气闷、不舒服而游到水面来的画面,以及大蚂蚁和伙伴们忙着搬东西的急切场面。以此为基础,学生在朗读对话时,自然就能读顺小鱼和大蚂蚁说话的语气了,并且能语速稍缓地读出小鱼的话,在朗读大蚂蚁的话时则语速稍快。

借助文中插图,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想象画面,图文结合,学生就能将对话读得音准句顺了,而且观察想象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二、对比品读,紧扣语气词与标点

《要下雨了》的语言特点非常鲜明,“呀、呢、吧、吗”这四个语气词同时在本课中出现。在本单元“语文园地六”中也安排了“判断句子语气,加上合适的标点”的教学内容,这就为教师在本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人物对话提供了条件;同時,在本课中有机渗透语气词与标点的教学,对于读懂故事中人物对话的意思是很关键的。

在分角色朗读小白兔与燕子的对话时,小白兔的问话是以“呀”和“?”结尾的,充分表现了小白兔心中的疑惑和好奇,笔者便要求学生语调上扬,读出询问的语气来,进一步明白人物对话的意思。这一引导也让学生体会到——在表达内心的疑问时,可以使用“呀”这个语气词和“?”这一标点符号。燕子的回答则是以“呢”和“!”结束的,笔者让学生对比品读“我正忙着捉虫子呢!”和“我正忙着捉虫子”这两句话,学生很容易就能读懂燕子内心的急切,因为有了准确的语气词与标点的运用,朗读时语调是上扬的,语气是肯定的,表达是强烈的。学生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小白兔与燕子的对话。

对语气词与标点符号的朗读指导,不仅让学生读懂了人物对话的内容,而且让学生明确了朗读语气、语调的不同。即使在后文小白兔和蚂蚁的对话中,文中没有写出小白兔的问话,但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去补充小白兔和蚂蚁对话时的语气和语调,这也是对学生在前文所学方法的一个检验与运用。

三、紧扣提示语,体会内心活动

提示语就是对人物对话起提示说明作用的文字,不仅交代了说话者身份,还说明了人物的动作、语调、心理、神态等细节,提示语通常出现在人物所说内容之前、之后或中间。

《要下雨了》多是小白兔与其他动物的对话,因此,在分角色朗读中,首先,要读懂提示语,能帮助学生分清说话者和听众,这一点对于初步接触分角色朗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非常关键;其次,教师要根据文中提示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燕子回答小白兔的提问时,是“边飞边说”的,体现了燕子飞行的特点,也和燕子所说的“我正忙着捉虫子呢”相呼应,在学生理解了燕子说话内容后,再指导学生朗读燕子说的话时,语速稍快就能表达出燕子此时的内心活动——“忙着捉虫子呢”;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文中小白兔确定要下雨之后“一边跑一边喊”,提示语中的“跑”和“喊”二字充分地体现了小白兔对“要下雨了”这一事实是认可的,因此才会如此急切地奔跑和喊叫,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指导学生读出小白兔这种“急切”的心情,朗读时声音要响亮,语速要快。

提示语生动而又形象地反映出人物说话时的状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抓住文本中的提示语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说话对象,读懂人物内心活动,读好说话语气。

四、再造语境,模仿迁移

“读”和“说”不分家,学生有效的“说”不应该脱离有效的“读”,这是由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和特点决定的。“读”在《要下雨了》中指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说”则是在学生习得读好人物对话的方法后,在反复练说中形成的能力,即“学方法,用方法,得能力”。当学生读好小白兔和燕子、小鱼、大蚂蚁的对话之后,教师可以创设语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说一说小白兔在回家路上遇到蚯蚓和蜘蛛后,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问与答呢?下面是师生共同创设、想象的画面。

小白兔往家跑,遇到了正在往地面上钻的蚯蚓,小白兔问:“蚯蚓,蚯蚓,你今天怎么有空钻到地面上来呀?”(说话时语调上扬,语气流露出关切的情感)蚯蚓说:“要下雨了,泥土里氧气稀薄,我们到地面上来呼吸新鲜空气呢!”(回答时语速平缓,表达出不舒服的感受)

小白兔往家跑,遇到了正在屋檐下织网的蜘蛛,小白兔问:“蜘蛛,蜘蛛,你为什么织一张竖网呀?”蜘蛛说:“要下雨了,我织一张竖着的蜘蛛网,可以避免被雨水打湿,捉虫子更方便。”(这样的对话,不仅扣住了小白兔和蜘蛛的身份特点,也使对话准确而流畅)

在创设的语境中,学生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句式,模仿迁移到自己的表达中来,最终学会了自主表达。

(作者单位: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语速小白兔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辩论赛之语速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注意说话的语气
小白兔
说话人识别中语速鲁棒性研究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