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育并重”在高中班主任德育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2020-09-26安永成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管育并重高中班主任德育

安永成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不仅仅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还要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据此,高中班主任在人才培养的时候,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借助“管育并重”的方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管育并重  高中班主任  德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1;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003-02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我国高中的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还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作为高中班主任来说,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并创新学生的德育模式,充分借助“管育并重”的模式,全面加强学生的管理。

一、“管育并重”与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1.“管”和“育”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管”主要是指对高中学生的平常行为进行一定的管理和约束。例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遵循学校的规定,并听从班主任的安排;每一个高中学生都必须要服从班主任的管理等,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服务班主任的德育工作[1]。可以说,在高中班主任的管理中,高中班主任的管理是实施德育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从德育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只有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并促使学生从心理上逐渐接受班主任的管理,进而改善自身的思想和举止等。

2.“管育并重”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在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管育并重”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势集中体现在:(1)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在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模式下,通过“管育并重”的教育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可进行良好的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师生双方的感情,逐渐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在学生的心中具有了一定的信服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2)有助于班主任以理服人。在传统高中德育模式下,班主任基本上都是采用权威、强制性的管理模式。而在“管育并重”模式下,高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主要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以及发生的原因。同时,班主任还必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以及错误等,使得学生在明白道理的时候,对其进行改正。可以说,在“管育并重”模式下,高中班主任在管理中的角色逐渐转变为指引者,更加有助于以理服人;(3)有助于改進教育方法。在“管育并重”模式下,高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对自身的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并有针对性地创设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责任,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最终实现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高中班主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就目前而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中班主任教育中仍存在多种问题,集中体现在:1.片面重视管理工作,忽视了学生的教育工作。就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值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且高中学生对事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已经存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为了更好地对高中学生进行管理,必须要选择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且保证这一管理制度可在最短的实践内实现效果。因此,在高中阶段的人才培养中,必须要全面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但就目前而言,高中班主任仅仅是对学生在校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而忽视了学生的校外管理工作,以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出现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忽视了教育工作的影响。就目前而言,高中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由于其本身的精力有限,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常常无法很好地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具体进行管理的时候,教师常常借助学习委员、班长的身份,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督促和规范,但并未形成规范的考核方法,而是完全按照高中学生的行为准备进行评判的,而这种教学考核方法,根本无法规范学生的行为[2]。

三、“管育并重”在高中班主任德育中的具体应用

1.在德育工作中,对“管”进行正确的认知

在高中学生的管理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强制性”的管理手段。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行为,避免出现过多的干预。在传统的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和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常常由于对管理的度把握不够,以至于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出现过渡“关心学生”的现象,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信息。而针对高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等,并且每一个学生均具有一定的隐私权。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针对高中班主任的管理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面对这一现象,高中班主任在进行“管育并重”管理模式的时候,必须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私人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空间。同时,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充分借助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情感感化学生,进而避免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强制性行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促使高中学生从心里开始接受这种教育,并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3]。

2.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育”的价值

高中班主任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味采取强制性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在学生的眼中班主任如同“恶魔”,其管理方式具有强制性、日常管理作风比较严厉等,在无形之中就拉大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致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等地位。针对这一点,在管育并重管理模式下,高中班主任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地位,改变传统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高中班主任还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充分借助“以理育人”的模式,使得学生从内心认可教师。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真诚地认识到自身所犯的错误,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真正实现德育的目的[4]。

具体来说,高中班主任在强化学生德育工作的时候,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在传统的说教中,致使学生产生厌烦的现象。例如,在校园、班级文化的宣传栏上张贴相关的德育内容;将德育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在活动的潜移默化下,完成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育并重原则

高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学生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基于此,班主任在落实学生德育工作的时候,必须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用公平、一视同仁的态度,解决班级内发生的事件,并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有效落实。例如,在传统的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基本上都是凭借固有印象,对学生进行评价、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一旦学生之间出现矛盾,班主任常常是不分青红皂白,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判断和定性。如此一来,就会导致学生产生管理不公平的感觉,甚至导致高中阶段学生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德育管理水平。基于此,高中班主任在落实管育并重模式的时候,必须要紧紧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终达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的管理目的,最终提升德育管理效果。

4.管育结合,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

高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但是学生的一些想法来说,还相对比较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偏离人生轨道。因此,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进行管教,还必须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其正确地认识世界,全面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5]。例如,当班主任发现某一名学生整天沉迷网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反之,面对这一现状,如果教师耐心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鼓励学生将游戏中的思维运用到学习中,促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身中存在的错误,并积极进行改正。如此一来,即可提升学生的管理效果。

另外,高中班主任在实施管育结合的时候,在对学生实施德育的时候,还必须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環境。例如,在班级内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精神风貌,使得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班级氛围中,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班级管理[6]。

5.制定科学有效的“管育并重”的德育管理制度

在“管育并重”理念下,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成长需求、管理情况等,制定出科学的、高效的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管育并重”管理水平,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管理制度、成长方向等,并以此作为准绳,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例如,高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应结合学生自律性较差的特点,实施了“积分制”的管理制度,以每两周的积分作为结算的周期。学生一旦出现低于班级平均分的情况,必须要对其实施一定的惩罚。只有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才能使得学生明确班级管理方向,最终达到学生自律的目的。

6.借助班会总结,提升“管育并重”的德育管理效率

高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执行者,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面临着许多学生,工作压力非常大。并且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性格,拥有不同的管理需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难度。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创设一个高效的师生互动平台,使得班主任在互动和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管理需求,进而使得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真正有的放矢。具体来说,高中班主任可以在每周五组织学生开展班会总结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在班会上畅所欲言,并就本周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交流。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敞开心扉、解除自己的心结,懂得了一些重要的品质,最终促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品格,实现了德育的目的;另外,在班会活动中,班主任还可以“友情、自尊心”等关键词作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演讲比赛中,促使学生在演讲比赛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效落实“管育并重”下的德育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班级管理中,一味的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要充分借助“管育并重”的模式,一方面加强高中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和作用,将学生的管理和德育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全面提升高中班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宜军.“管育并重”在高中班主任德育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12).

[2]邱月蓉.“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才智, 2015(11)

[3]李艳秋.“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的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J].文教资料,2018(31)

[4]任娜.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论[J].成才之路.2019(06)

[5]黄蕾.探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低效性的成因及其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

[6]黄英采,李周军.用知、情、意、行实践道德之美——农村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践[J].教育革新.2019(10)

猜你喜欢

管育并重高中班主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管育并重”在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激励
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