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干性味的本草考证❋

2020-09-24温子帅范忠星齐兰婷孙宝惠郑玉光宋军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射干历代

温子帅,范忠星,齐兰婷,孙宝惠,郑玉光,宋军娜△

(1. 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石家庄 050200; 2. 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石家庄 050200;3.河北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石家庄 050011)

中药的性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阐释中医药理论的工具,是中医辨证用药的重要环节和理论依据[1]。因此,通过梳理探讨中药性味,可以进一步促进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更准确地指导临床应用,并为中药临床的深层挖掘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2]。本文通过查阅历代中医药典籍30余册,从汉代《神农本草经》至2015版《中国药典》,将射干的性味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了解射干性味的演变过程,以期为射干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3]。

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 DC.]的干燥根茎[4],始载于《神农本草经》[5],列为下品,味苦平,为利咽解毒之要药。自汉代至今历代典籍对射干味的记载主要为“辛”和“苦”,对射干性的记载主要为性微温或性寒(微寒)。而“温”与“寒”为两种截然相反的属性,说明历代中医药典籍对于射干性味的描述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有关射干的考证主要以名称、产地、品种、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为主,但尚无文献对射干性味进行报道,因此本文拟对其性味进行考证研究。

1 射干药用品种的考证

历代本草记载的射干在植物形态特征上大体分为以下三类[6]:茎梗疏长,6月开花,花冠黄红色,间黄紫黑斑点,种子黑褐色,根茎皮为黄色,断面黄赤色。考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 DC.],与今《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射干一致。不抽高茎,3、4月开花,花冠紫碧色,根茎似高良姜断面白色。考证为鸢尾科植物鸢尾(IristectorumMaxim.),与今《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的川射干一致。茎长于射干,花冠白色,根茎较细小,须根多,断面黄白色,考证为鸢尾科植物野鸢尾(白射干)(IrisdichotomaPall.)。梁·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7]中记载:“别有射干,相似而花白茎长,似射人之执竿者”。通过对花的颜色和抽薹高度的描述对射干与野鸢尾进行区分。唐·苏颂在《新修本草》[8]中记载:“射干,此说是鸢尾,叶都似射干,而花紫碧色,不抽高茎,根似高良姜面肉白,根即鸢头也”。通过对花颜色和根茎断面颜色的描述,对射干与鸢尾进行了区分。明·李时珍《本草纲目》[9]中记载:“各执一说,何以凭依?谨按张揖《广雅》云‘鸢尾,射干也’”。又将射干与鸢尾混为一谈。由此可见,在明代及明代以前,历代医家对射干的描述不尽相同。直至明·卢之颐的《本草乘雅半偈》[10]对射干有了详尽的描述后,后世对三者的认知才基本保持一致。

2 味的考证

“五味”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们通过口尝分辨出食物真实的味道,随着长期医疗实践的发展,古代医家将“五味”概念引入到中医药理论之中,从而产生了中药“五味”的理论,并指导临床的谴方用药。从目前现存文献来考证,将“五味”概念引入中医学见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将五味的功效概括为辛散、咸软、甘缓、酸收、苦坚,而《神农本草经》将五味的概念进一步引入到本草学中,使“五味”理论成为中药性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味”自从被引入中医学理论框架后,它不仅仅反映的是药物本身的味道,更是对药物功效的高度概括。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导致历代对药味认定标准不一,使得药味混淆不清,药物的功效不能准确的反映。因此,考证药物的五味,对于充实完善五味理论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1 苦味的考证

表1示,“苦”味能泄、能燥[11]。《神农本草经》[5]《新修本草》[8]《千金翼方》[12]等11本典籍文献中均记载射干“主咳逆上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9]中记载:“射干能降火”;汪昂在《本草备要》[13]中记载:“能泻实火,火降则血散肿消”;黄元御在《长沙药解》[14]中记载:“射干……下冲逆而破壅塞”;严西亭在《得配本草》[15]中记载:“泻上焦实热,降厥阴相火,行肝脾之积痰,则结核自消”;《中药大辞典》[16]记载:“降火,解毒”。根据古今典籍文献对射干功效的记载,即可推断射干具有“苦”味的属性。

2.2 辛味的考证

2.2.1 根据其真实滋味而定 西汉的刘安在《淮南子·修务训》[17]中提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18]中提到:“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清代吴乘权在《纲鉴易知录》[19]中提到:“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由此可见,古人对中药“味”的认知,离不开中药真实的滋味。陶弘景在《名医别录》[20]中提到“射干,一名草姜”,可见射干无论在形态特征还是味觉上均与姜类似。笔者口尝新鲜射干,味辛辣,戟咽喉。由此推测,射干“辛”味的确定与古人尝其真实滋味有关。

表1 历代本草典籍对射干味“苦”的记载

2.2.2 根据临床效果而定 表2示,“辛”味能行、能散[21]。《神农本草经》[5]中记载:“散结气”;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22]中记载“消痈毒,逐瘀血,通月经,行积痰”;黄元御在《长沙药解》[14]中记载“利咽喉而开闭塞”;严西亭在《得配本草》[15]中记载“散心脾之老血,则癥瘕自除”;《中国药典》[4]2015版记载射干具有消痰、利咽之功效。根据古今典籍文献对射干功效的记载即可推断,射干具有“辛”味的属性。

表2 历代本草典籍对射干味“辛”的记载

3 性的考证

“性”指药物寒热温凉的属性,又称“四气”。它是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反应总结出来的。寒热温凉首见于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但并未命名为“四性”或“四气”,其多指治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至《神农本草经》明确将“寒热温凉”引入本草学,后世医家一直沿用并称为“四气”。宋代《本草衍义》[23]为避免与药物香臭之气相混淆,将“四气”与“四性”加以区分,并明确指出:“四性”特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属性。“四性”同“五味”一样,是对药物功效的高度概括。因此,考证药物的寒热属性,对于充实完善药性理论以及指导临床实践亦具有重要意义。

3.1 性“微温”的考证

表3示,在所整理的典籍中,《名医别录》[20]《新修本草》[8]《千金翼方》[12]等13本均记载射干性微温。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24]中记载:“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其书中亦记载了射干麻黄汤,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黄元御在《长沙药解》[14]中对射干麻黄汤进行了解释:“射干降逆开结,善利肺气。麻黄外散其风寒,使经络松畅,则里气不迫。射干内降其冲逆,使咽喉清虚,则表气不壅。表邪外解而里阴下达,停痰宿水,积湿凝寒,皆从水道注泄而下,根株斩灭矣”。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22]中记载:“射干温能下气行血”。由此可见射干具有温通温降的功效,典籍中记载射干性“微温”有一定的临床理论依据。

表3 历代本草典籍对射干性“微温”的记载

3.2 性“寒”(微寒)的考证

表4示,在所整理的典籍中,《滇南本草》[25]《长沙药解》[14]《得配本草》等5本均记载射干性微寒,《本草纲目》[9]《本草备要》[13]《中国药典》[4]等9本均记载射干性寒,具体典籍名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9]中记载:“射干能降火,寒,多服泻人”。兰茂在《滇南本草》[25]中记载:“疗咽喉热毒,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中国药典》[4]2015版记载:“用于热毒痰火郁结”。性寒可降火,由此可见射干具有泻火解毒之功效,典籍中记载射干性“寒”(微寒)也多数是基于此。

基于射干性“微温”和性“寒”(微寒)的记载,笔者发现自明代《本草纲目》之后的多数典籍,均记载其性为“寒”或“微寒”,而这些典籍大多都是传抄,作者自己的见解并不多。如《本草备要》[13]等典籍中均记载有“能泻实火,火降则血散肿消”。而清代仍有作者保持着自己对射干的认识,如陈士铎《本草新编》[26]与张璐的《本经逢源》[27]中皆记载射干性“微温”。由此可见,射干的性由“温”转“寒”(微寒)并不是因为古人对射干“性”的认识不同,更多的是由于误传误抄而导致的。

表4 历代本草典籍对射干性“寒(微寒)”的记载

4 结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历代典籍文献的梳理,发现了射干的“性”因典籍年代的不同而由“微温”转向了“寒”(微寒);其“味”多记载为“苦”,少数记载为“辛、苦”。根据历代医家对于射干性味的记载并结合其功效进行分析,辛味能散能行,射干可散结气,行积痰;苦味能泄能燥,射干可泻实火,燥痰湿;性微温,温能降能通,射干可下气行血,因此笔者认为射干的性味应为辛、苦、微温。

通过对中药性味的考证可以发现,从《神农本草经》开始,药物的性味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将药物的性味与主治功效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医药独具特色的理论并不断完善。历代医家对药物性味的记载大多结合临床实践,所以在考证药物性味的过程中理应与临床实践相结合[25],从而使得中药更充分且精准地服务于中医临床。

猜你喜欢

神农本草经射干历代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射干现代研究进展浅析
射干与川射干的鉴别研究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射干
《历代画谱类编》
历代名人与股市的渊源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二)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