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安全性

2020-09-24王武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2期
关键词:激光治疗黄斑水肿

王武志

(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 眼科,黑龙江 密山 158300)

0 引言

糖尿病患者有许多并发症,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视网膜静脉阻塞等都有可能引起黄斑水肿这一并发症。如果出现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就会严重下降,只有进行积极治疗,才能防止出现不可逆转的视觉损伤。现阶段对于黄斑水肿并没有良好的药物治疗方法,经过临床证明发现激光治疗仍然是现阶段治疗黄斑水肿的首选治疗方案。黄斑区激光治疗的根本原理就是通过加视网膜结构进行破坏,虽然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临床治疗中,传统的格栅样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可能破坏患者光感受器,导致出现激光斑斑痕逐渐增大或视网膜下纤维化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恢复[1]。为研究分析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中应用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确诊为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确诊为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实验组中,年龄为31-77岁,平均(53.12±3.22)岁,平均矫正视力(0.38±0.14),女11例,男19例。对照组中,年龄为31-78岁,平均(53.12±3.22)岁,平均矫正视力(0.36±0.12),女12例,男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格栅样激光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工作负载率为15.00%,间歇时间为1 ms,光斑直径为100μm,光斑间距为1个光斑直径,于黄斑外测试0.05 s曝光时间连续模式下所需的激光功率,记录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

1.3 观察指标。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矫正视力、平均黄斑10度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及平均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等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的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矫正视力变化对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平均矫正视力变化(±s)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平均矫正视力变化(±s)

注:⋆P<0.05与治疗前相比。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CMT指标对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MT水平为(322.12±45.90)μm,对照组患者CMT水平为(350.42±45.78)μm,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CMT指标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MT水平分别为(380.32±49.09)μm与(380.39±49.19)μm,如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CMT指标比较(±s)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CMT指标比较(±s)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S指标对比。治疗前,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MS指标变化(±s)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MS指标变化(±s)

?

3 讨论

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在90年代初,国外通过研究发现提出了微脉冲激光治疗黄斑部疾病的概念。为了治疗视网膜,该专利通过利用短促高频的阂值下剂量,该转化法能够在去除光斑的同时尽量降低。周围视网膜及脉络膜的散播程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减少对患者的损伤。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视力进行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为糖尿病黄斑水肿,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2-3]。对于黄斑区水肿进行良好治疗的药物现在并没有出现,因此主要通过激光的热效应来破坏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组激光发射会,将组织凝固坏死部分耗氧量高的视网膜杆以及锥体细胞被耗氧量低的瘫痕组织所替代,从而将视网膜缺血缺氧的状态进行改善。这样一来,黄斑区水肿的治疗效果就能得到明显改善,缓解水肿状态。最早对病变开研究的是美国一部分专家通过在黄斑水水肿治疗指南的要求下,连续激光治疗,能够见到淡灰白色的激光斑。利用该技术通过激光产生的热量能够将视网膜色素上皮以及脉络膜吸收后转化的热量向周围组织传导。在热量传之后,视网膜神经就能够发生凝固损伤,失去原有的透明性。黄斑区水肿就会出现灰白色的激光斑,降低透氧性,减少水肿的发生。

在传统治疗中,常用格栅样激光治疗,可导致局部视网膜组织损伤,形成视野暗点。应用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曝光时间短,选择性作用于RPE细胞,避免损伤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可有效促进机体RPE细胞增长,促进黄斑水肿吸收,调节生物因子水平。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MS指标分别为(6.68±2.16)dB与(4.30±1.90)d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MT水平及平均矫正视力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CMT水平及平均矫正视力、MS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中应用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疗效确切,但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仍需进行更多样本更长时间的研究。

综上所述,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中应用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激光治疗黄斑水肿
不同部位的水肿,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激光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点阵铒激光治疗痤疮疤痕临床疗效观察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点阵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效果和对面容美观的影响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