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2020-09-24吴毅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2期
关键词:硬膜外全麻插管

吴毅金

(钦州市灵山县中医医院,广西 钦州 535400)

0 引言

髋关节置换术在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骨折、股骨头坏死、关节炎、骨关节退行性病患等等,该类疾病在老年患者群体中多发,因而髋关节置换术主要应用于老年患者群体之中[1]。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器官出现退化特征,许多器官功能明显下降,并且因为身体原因,往往还会合并高危疾病,再加上髋关节置换术整体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大,手术过程中还需要放置骨水泥等粘合剂,老年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要远高于其他的年龄群体,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麻醉的选择难度。随着医疗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麻醉方案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为保证手术效果,术前对老年患者采取有效的麻醉方式至关重要,其中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是常用麻醉方式之一,但其效果却并不能达到预期,因而开始引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来增强麻醉效果[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象,对硬膜外麻醉、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两种方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61-85岁,平均(72.26±3.37)岁。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2-84岁,平均(73.38±4.14)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60岁,属高龄患者;②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③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伴有重症疾病、无法配合的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对照组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方式。选定患者左侧上肢作为静脉通道开放处,建立三通延长管连接后进行麻醉诱导,用药如下:咪达唑仓0.02-0.04 mg/kg、舒芬太尼:2-4μg/kg、异丙酚1.5-2 mg/kg、以及阿曲库铵0.8-1 mg/kg。随后,做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控制,将通气参数调整为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10 mL/kg,呼吸比例为1:2,以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标注,对上述指标进行调整,手术过程中,以瑞舒芬太尼、异丙酚静脉滴注保持麻醉。

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患者硬膜外置管,深度为4 cm,利多卡因1%约5 mL注射,0.375罗哌卡因约10 mL,注入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果阻滞平面不足,则继续追加利多卡因2%,罗哌卡因0.75%;选择在L2、L3位置间隙做持续硬膜外麻醉。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见效时间、用药剂量以及完全阻滞时间。

(2)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疼痛评分对比。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标准,分别在术后2 h、术后4 h、术后8 h三个不同时间点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测评,取值0-10之间,评分与疼痛程度正相关[3]。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剂量、麻醉见效及完全阻滞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用药剂量少于对照组、麻醉见效及完全阻滞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2 h、4 h、8 h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用药剂量、麻醉见效及完全阻滞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用药剂量、麻醉见效及完全阻滞时间对比(±s)

?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疼痛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疼痛评分对比(±s,分)

?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指的是采用人工假体材料来替换发生病变或损伤的股骨头、髋臼位置,将人工材料植入患者体内后,能够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正常[4]。在行髋关节置换术之前,需要做好麻醉准备工作,其中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方式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群体中较为常见,该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传统,但是应用该麻醉方式后,患者所需要的清醒时间较长,且以气管插管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势必会对老年患者造成一定的刺激,对预后工作的开展添加了难度,甚至可能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风险,出现低血压等症状[5]。并且在安全性方面,硬膜外麻醉也要明显优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方式。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方式患者术后出现心率异常的概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在于阿片类药物的主要功效是强化中枢迷走神经的兴奋程度,同时还能刺激外周的阿片受体,对于老年人来说,自主神经功能减退,对自身神经控制能力相对减弱,无法在更短的时间内促使中枢迷走神经恢复正常,患者就极容易出现心率异常的情况。而本研究中使用的瑞舒芬太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率异常的发生概率。老年人患者往往合并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等,一旦出现心率异常的情况,死亡风险性也相对较高。相比较而言,硬膜外麻醉的应用优势较为显著,患者处于清醒无痛的状态下即可完成手术,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的风险,药物见效快,用药剂量小,穿刺性强,完全阻滞效果更好[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硬膜外麻醉的操作难度相对较高。老年人因为脊椎钙化以及骨质酥松等原因,导致自身的脊柱弯曲或者出现其他畸形情况,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穿刺难度,穿刺失败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要操作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麻醉师,并且麻醉师在操作时一定要注重操作的专业性,极大程度上提高穿刺成功率,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从根本上保证麻醉效果。

针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用药剂量(123.04±12.69)mg,观察组(25.59±6.77)mg;对照组患者麻醉见效时间(77.15±16.54)s,观察组(214.33±20.15)s;对照组患者完全阻滞时间(13.36±3.51)s,观察组(24.48±5.01)s。这一结果表明,观察组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后,用药剂量较少,麻醉效果更好,相对而言,对照组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的药物见效时间较快,但是用药剂量相对较大。同时研究结果发现,术后2 h、4 h、8 h的VAS疼痛评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表明患者的疼痛皆有所降低,但是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观察组内患者术后2 h、4 h、8 h的VAS疼痛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这表明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后,疼痛情况较轻,对照组内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相对比较严重。因此,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前,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更佳,具有临床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行硬膜外麻醉仍然存在有一定的弊端,主要是用药后患者有肌肉松弛不完全的可能性,而且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之中,可能出现情绪过度紧张的现象,同时老年患者伴有椎管变型症状,这增加了穿刺的难度,需对此类情况予以重视。

综上所述,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能降低患者疼痛,增强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硬膜外全麻插管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