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在线教育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0-09-22刘敏娜黄素萍朱亚兵

软件工程 2020年9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在线教育

刘敏娜 黄素萍 朱亚兵

摘  要:在线教育代表了信息时代教育的新发展趋势。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在线教育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的361篇核心期刊研究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线教育领域发文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但是2020年预计将井喷式增长。文献发表期刊主要集中在《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期刊,文献作者未呈现团队式合作趋势;该领域的研究内容集中在在线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研究热点聚焦于在线教学模式研究、混合式教学研究、在线教学平台研究等方面,研究前沿为在线教学模式研究,并呈现出多个维度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在线教育;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An Online Education Study Visualization Analysis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

LIU Minna, HUANG Suping, ZHU Yab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 712000, China)

40228066@qq.com; 461351604@qq.com; 184347427@qq.com

Abstract: Online education represents a new trend of edu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is paper uses CiteSpace to visually analyze 361 core journals of research literature from CNKI database to show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online educ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number of online education papers presents a stable upward trend, and 2020 is expected to be a growth spurt. The reviewed papers are mainly published on the journals with high impact factors such as China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an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ut the authors do not show the trend of team cooperation. The research, including both the theoretical and application focuses on online teaching mode, blending teaching mod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and so on. The cutting edge is the research of online teaching mode, which presents a multi-dimensional research trend.

Keywords: online education; CiteSpace; visualized analysis

1   引言(Introduction)

2020年因為居家隔离的实施,在线教育从辅助教学方式直接上升到主要教学方式,这对线上教学提出了新的考验,因此在线教育重新成为教育界热门话题。文章通过分析在线教育二十年的重要科技文献,梳理出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目的是能发现发展规律同时找出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论文使用CiteSpace软件,这款软件可以将学术文献之间的关系可视化显示。通过关键词突现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研究热点、研究前沿。通过关键词、主题等元素分析,可以挖掘、分析知识之间的关联度。目前没有关于“在线教育”领域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案(Data sources and research programs)

2.1   数据来源

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在数据检索过程中,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善性作为标准,不断调整和优化检索策略,排除无关文献干扰。文献检索式为:(SCI收录刊=Y或者EI收录刊=Y或者核心期刊=Y或者CSSCI期刊=Y或者CSCD期刊=Y)并且(关键词=在线教育或者keyword=中英文扩展(onlineeducation,中英文对照))(精确匹配),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01-01”到“2020-03-01”。以“在线教育”为关键词,共检索到489条原始数据,经过整理、去重、删除会议报导和期刊目录等操作,最终确定361篇文献作为分析数据。

2.2   研究方案

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5.3.R4.2003-2018版本)生成在线教育引文知识图谱。CiteSpace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它以文献知识为研究对象,显示某一学科的发展进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质,能对文献及其内容的知识单元行可视化显示[1]。

文献分析研究分为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知识图谱分析两个阶段[2]。

第二,混合式教学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在线教育迅速发展壮大,将在线教育资源有效地和传统教育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混合式学习成为学习的主流模式。王建明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在线教育迅速发展壮大,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堂模式日趋人性化,将在线教育资源有效地和传统教育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混合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与学方式[8];高地(2015)年提出慕课通过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冲击着我国大学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我们要正确认识慕课的冲击,强化混合式教学,加快我国大学教育教学的根本变革[9]。

第三,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研究。钟秉林(2019)提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的背景下,在线教育活动的实施应保持敏锐的目光,密切跟踪发展趋势,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探索;同时要保持理性的态度,警惕陷入“纯技术化”的误区[10]。崔维霞(2016)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挑战。慕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代表了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我国高校要积极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国际竞争,走国际化的道路。同时,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也要以此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怀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努力实现慕课本土化[11]。郗厚军(2016)提出MOOC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在线教育新形态,从意识形态向度聚焦和审视西方MOOC的意识形态性及其对我国高校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已然成为时代的重要课题。应对西方MOOC中潜在的高校文化渗透和冲击等一系列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政府部门要负责把握意识形态安全底线,新闻媒体应坚守意识形态舆论战线,学校单位需筑牢意识形态心理防线,以增强我国意识形态战略思维,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12]。钱玲(2011)根据斯隆联盟的系列调查评估报告,分析了美国高校在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3]。

(2)在线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针对在线教育的平台建设研究,包括MOOC、云平台、雨课堂等关键词。郑旭东(2014)提出借鉴MOOC的成功之处,期望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采取多元化的建设方式,优化教学行为,打造新型课程共享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将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打造成真正的精品资源[14]。赵兴龙(2020)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在线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平台依照使用者的权限差异将使用者功能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15]。刘述(2019)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在线学习平台体验的因素,提出学习平台体验框架,通过“体验”的方式对8个样本学习平台的用户体验进行了追踪和述评[16]。赵鑫(2017)从传播模式、运营模式和宣传模式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国内外知识直播平台内容创业的异同,他建议知识直播平台采取灵活多元的付费形式,从多方面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制度[17]。

3.4   研究前沿

通过研究前沿领域有助于把握这个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使用CiteSpace软件的突现词探测功能,可以从多个文献中提取突现词,从而得出某一个领域的研究前沿。突现词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频次变化较大的词语。图3为突现强度关键词图,其中包括突现词、起止时间、突现强度等信息。突现关键词能反映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强度较大的关键词有在线教育、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教学、有机化学等。从突现强度来看,在线教学的强度最高(14.4805)。因此,体现出在线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是在线教学模式研究。同时MOOC的突变强度也比较大,为9.8213。从突现时间来看“有机化学”持续时间最长(7年)的主题词。

4  研究展望(Research  prospect)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教育必将成为教育的一大重要阵营,因此线上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研究团队的建设

目前在线教育未形成集中的研究团队,同时研究者之间合作交流较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发展和学术交流。因此,需要打造在线教育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团队建设,提升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层次。同时加强不同地域、高校之间的研究团队之间的学术交流,鼓励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

(2)拓展研究内容

目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在线教育的理论和应用为核心的研究,比如很多学者专注于MOOC、SPOC等平台的研究,研究角度比较单一,内容缺乏新意。有必要突破原有的框架的限制,将在线教育与现有的社会、经济、计算机技术结合,构建新的在线教育研究视角和研究框架,使得在线教育能随着国家经济,教育的发展而变化。

(3)创新研究方法

目前在线教育相关研究主要采用定性讨论和定量研究。这使得研究结论不够全面和准确。今后,应结合大数据技术、搜索引擎技术、文献研究等多种方法对在线教育进行全面研究。

5   结论(Conclusion)

本文使用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在线教育研究的关键期刊、作者及关键词等作了分析处理。文献分析得出,在线教育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增长阶段、下降阶段和平稳阶段,尤其是2015年,该领域受到教育界普遍关注,研究成果井喷式增长。发文刊物集中在《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成人教育》《中国电化教育》等影响因子较高的教育类期刊。在线教育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因此限制了这个领域的发展。研究热点集中在在线教学模式研究、混合式教学研究、在线教学平台研究等方面。其中“在线教学模式研究”关注度最高,而且是重要的研究內容。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柯文涛.工具的桂魅: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反思[J].重庆高教研究,2019,7(5):117-121.

[2] 叶贵,付媛,王玉合,等.行为视角下基于CiteSpace的建筑安全研究综述[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26(4):127-133.

[3] 赵丙军,王旻霞,司虎克.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知识图谱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8):23-31.

[4] Price DdS.Little Science,Big Science[M].New York:ColumbiaPress,1963.

[5] 丁云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O2O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01):111-115.

[6] 王晓,王志权.慕课背景下中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0):41-45.

[7] 郑勤华,李秋菊,陈丽.中国教学模式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6):71-79.

[8] 王建明,陳仕品.基于线上课程和工作室制度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03):107-114.

[9]高地.美国高校MOOCS的特点、争议与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5,9(03):52-57.

[10] 钟秉林,王新凤,方芳.信息科技驱动下的教育变革—机遇、挑战与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5-12.

[11] 崔维霞,苏勇.挑战与对策:慕课(MOOCS)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6(07):22-26.

[12] 郗厚军,康秀云.西方MOOC与意识形态:向度聚焦、文化挑战及实践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06):81-87.

[13]钱玲,张小叶.美国高校在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来自斯隆联盟的系列调查评估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2011,33(02):65-69.

[14] 郑旭东,陈琳,陈耀华,等.MOOCS对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76-81.

[15] 范颖,刘梦.基于云平台的在线教育课程资源共享设计与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20,43(01):175-178.

[16]刘述.用户视角下在线学习平台体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0):47-52.

[17] 赵鑫,赵盼超.国内外知识直播平台内容创业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出版,2017(23):15-20.

作者简介:

刘敏娜(1981-),女,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高性能网站研究.

黄素萍(1977-),女,硕士,讲师.研究领域:信息系统.

朱亚兵(1979-),男,本科,实验员.研究领域:信息系统.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在线教育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在线教育商业模式探究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