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至近现代书斋文化内涵及发展特点

2020-09-22靳敏

学理论·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明清

摘 要:从书斋名号出发,分析明清至近现代书斋文化内涵及发展特点。明清时期的书斋名号反映出知识分子潜心读书的精神风貌,仁人爱物的精神情怀,嗜古怀远的精神寄托,近现代的书斋名号反映出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和勤奋好学的研学态度。两个时期的书斋名号,均体现出知识分子读书向学的风气,但其目的、对象、方法有所变化。受时代发展影响,明清至近现代,书斋名号所反映的文人价值追求呈现出古今流转的演变趋势,由追念祖先,嗜古怀远演变为直面现实,救亡图存。

关键词:明清;近现代;书斋文化;读书向学;古今流转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9-0093-02

“书斋小世界,世界大书斋”[1]。书斋是集读书、著述、收藏、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其命名反映了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寄托了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学界关于书斋文化的研究比较丰富,出版了相关专著。如,朱亚夫和王明洪编著的《书斋文化》[2],梳理了书斋的起源、命名、摆设、建筑形式以及文化特征。也有学者研究书斋名称和摆设。如,崔普权搜集了现当代近200位名人的斋号[3]。朱亚夫收录了从北宋至近现代名人名家的斋号[4]。苏广利将古代书斋名称分为九大类型:标明斋主字号,表达爱书情感,夸耀珍本秘籍,炫示藏书数量,纪念宗亲先贤,展现地理环境,阐述治学之道,披露心态品性,反映意趣爱好[5]。扬之水在《古诗文名物新证》的《书房》中对书房的陈设进行了考察[6]。

此外,一些学者研究了特定时期的书斋文化内涵。宋代形成了“自我欣赏式的文人书斋美学思潮”[7]。宋代的书斋文化研究,如,张蕴爽将书斋文化与宋人宋诗相结合,认为书斋体现了宋人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倾向,并在宋诗中成为具有独特“书斋意趣”的审美对象[8]。周建梅认为“宋人的书斋化生活方式成就了宋人独特的文化人格,清韵绝俗的精神高标;阴柔静弱、内敛沉潜的风神格调;忧乐互济、悲智双修的生命智慧”[9]。明清时期的相关研究,如,暴鸿昌认为明清时期的书斋文化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的处世立身之道,反映了士大夫超凡脱俗的风范[10]。王明洪认为明清时期的书斋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的思想风貌,反映了士人“挂冠免祸,隐居山林”的思归之风[11]。近现代的相关研究,王明洪认为近现代书斋文化反映了知识分子爱国爱民、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怡情书画、不忘传统的高雅情趣,锲而不舍、潜心读书的好学精神[12]。

综上,学界对于书斋文化的研究已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斋号及陈设体现的文化内涵。本文分析明清至近现代书斋文化的内涵,探讨书斋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发展演变特点。

一、明清时期的书斋文化特点

1.潜心读书的精神风貌。明清时期的斋号体现了知识分子潜心向学的精神风貌。明代张溥每读一篇文章就抄录七遍,将书斋命名为“七录斋”。清代钱大昕,号潜研老人,将书斋命名为“潜研堂”。张金吾的“爱日精庐”取自“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大戴禮记·曾子立事》)。明清时期,科举取士依旧是读书人考取功名的重要途径之一,知识分子埋首书斋,潜心读书的精神风貌成为书斋文化的特点之一。

2.仁人爱物的精神情怀。明清时期书斋不仅是供人们读书、交游的场所,也是书籍、字画的收藏地,体现了知识分子爱物的精神情怀。一些书斋名称炫示藏书数量,表达爱书情感。明代江元祚的“拥书楼”,清代孙诒让的“玉海楼”则取自藏书“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之意,显示了书斋藏书数量之多。明代顾阶升的“乐书斋”,清代张贞的“墨宝楼”,明代徐干学的“传是楼”,意为传子孙以藏书远胜于钱财,体现了知识分子爱书、读书,珍惜图书。

3.嗜古怀远的精神寄托。明清时期一些书斋,因收藏古籍字画而得名。明代陈继儒的“宝颜堂”因颜真卿的真迹而得名,冯文昌的“快雪堂”因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而得名,清代吴骞的“苏阁”因《东坡先生集》而得名,翁方纲的“宝苏斋”因《施注苏东坡诗》而得名。也有一些书斋因追念宗亲先贤而得名。明代曾希升的“世节堂”纪念其曾祖母、祖母、母亲独居守节,清代黄澄亮的“五桂楼”纪念先祖兄弟五人。还有书斋直接用“古”命名,如明代胡彭述的“好古堂”,高承埏的“稽古堂”。通过缅怀古人,收藏古籍字画,书斋寄予知识分子对古人治学精神或处世态度的认同和赞赏。

二、近现代的书斋文化特点

1.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书斋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梁启超的书斋名为“饮冰室”,取自“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庄子·人间世》),忧国忧民的一腔热忱,欲饮冰以镇。鲁迅因支持学生运动,被诬陷为“学匪”,戏称居室为“绿林书屋”。郁达夫的书斋“风雨茅庐”,其对联“烽火满天殍遍地,书生何处可逃秦”。书斋的功能也更加广泛。陈独秀在“看云楼”中会见各阶层人士,掩护革命行动。梅兰芳的“梅华诗屋”既出自扬州八怪金农的“梅华诗屋”,也因梅花高洁而得名。抗战期间,他拒绝邀请,不登台演出,品质高洁。柳亚子的“羿楼”取自“后羿射日”,“日”指侵略者,表明发奋读书、抗日救国的决心。

2.勤奋好学的研学态度。在关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知识分子依旧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许地山的“面壁斋”强调读书专注,心无两用。陈垣的“励耘书屋”意在继承父辈遗志,著书立说。郑振铎的“玄览堂”取自“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老子·十章》),涤除玄览,澄澈明净。王力的“龙虫并雕斋”体现了学术研究的谦逊学风。这一时期,勤奋好学、发奋读书的求学态度和治学风气成为书斋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三、明清至近现代书斋文化内涵的流变

1.继承传统,发展创新。明清的斋号体现了知识分子潜心读书的精神风貌,近现代的斋号体现了知识分子勤奋好学的研学态度。书斋发挥了读书学习的功能,书斋文化一脉相承,知识分子珍惜光阴,发奋读书。但明清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科举制取消,西方文化涌入,读书学习的目的、对象、方法发生了变化。

原先以科举取士、考取功名为主演变为追求真理、探究科学为主。如,郑燮的“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之斋”反映了主人的仕途经历。俞樾的“春在堂”取自《淡烟疏雨落花天》“花落春仍在”,得到曾国藩赞赏,被推举为进士。明清时期书斋文化与科举制息息相关。近现代科举取士废止后,读书以追求真理,研究科学为主。如王力的“龙虫并雕斋”既体现了学术研究的谦逊风度,也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

原先以学习经史为主演变为介绍西方文化为主。明清时期不少书斋直接以“经”命名。如清代徐元文的“含经堂”,吴骞的“拜经楼”,张金吾的“诒经堂”等。近现代,一些知识分子留学归国,介绍西方文化。传统的经史子集不再是主要学习内容,相较于明清,近现代直接以“经”命名的书斋数量下降。

原先强调内在的潜心向学演变为学习方法多样。如明代张溥的“七录斋”,强调多次抄录,熟记于心。近现代读书学习方法多样,如许地山的“面壁斋”强调专注,商承祚的“锲斋”强调刻苦钻研,郑振铎的“玄览堂”强调涤除玄览,戈宝权的“万卷书斋”强调广博。

2.时代特色,古今流转。明清时期嗜古怀远是书斋文化的特点之一。明清时期的书斋主人偏向追念陶渊明和苏轼。如吴骞的“苏阁”和翁方纲的“宝苏斋”因得到苏轼文集或真迹得名,体现了书斋主人对苏轼的赞赏。周春的书斋因酷爱陶渊明,命名为“礼陶斋”“宝陶室”“梦陶室”。暴鸿昌[10]和王明洪[11]都认为明清时期的书斋文化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超凡脱俗、隐居山林的思想倾向。这一特点也与书斋主人偏爱苏轼和陶渊明相契合。此外,知识分子追念先祖,以先祖字号或事迹作为书斋名称,如明代曾希升的“世节堂”,清代黄澄亮的“五桂楼”。近现代纪念祖宗先贤的书斋名称并不多见,陈垣的“励耘书屋”虽取自父亲字号,但“励耘”二字也意在继承父辈遗志,著书立说。

不同于明清时期,知识分子追念先祖先贤,近现代知识分子直面现实。这一特点也体现在书斋文化中,如梁启超的“饮冰室”,鲁迅的“绿林书屋”,郁达夫的“风雨茅庐”,柳亚子的“羿楼”等。这些书斋名称体现了知识分子直面当下,忧国忧民,为民族救亡奔走呼号的家国情怀。从明清到近现代,书斋文化内涵古今流转,明清时期嗜古怀远是书斋文化的特点之一;而近现代的书斋文化则直面当下,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成为书斋文化的特点。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明清至近现代书斋文化的特征,明清时期的书斋集中反映出知識分子潜心读书的精神风貌,仁人爱物的精神情怀,嗜古怀远的精神寄托,近现代的书斋反映出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和勤奋好学的研学态度。从明清至近现代,书斋文化均体现出知识分子读书向学的风气,但也存在以科举取士、考取功名为主到追求真理、探究科学为主,以学习经史为主到介绍西方文化为主,强调内在的潜心向学到学习方法多样的发展演变趋势。此外,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明清时期到近现代,书斋文化所体现出的文人价值追求,呈现出古今流转的演变趋势,即由追念祖先,嗜古怀远演变为直面现实,救亡图存。总体来看,书斋作为知识分子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体现了文人的价值追求,其文化内涵的流转反映了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M].重庆:巴蜀书社,1997:108.

[2]朱亚夫,王明洪.书斋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3]崔普权.名家斋号趣谈[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

[4]朱亚夫.名家斋号趣谈(续)[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

[5]苏广利.我国私家书斋名称的九大类型[J].图书与情报,2002(1):54-58.

[6]扬之水.古诗文名物新证[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7]刘超.北宋文人士大夫书斋生活与尚意书风——以欧阳修为中心展开考察[J].荣宝斋,2015(9):150-157.

[8]张蕴爽.论宋人的“书斋意趣”和宋诗的书斋意象[J].文学遗产,2011(5):65-73.

[9]周建梅.论宋人文化人格与书斋化生活方式的关系[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333-338.

[10]暴鸿昌.明清时代书斋文化散论[J].齐鲁学刊,1992(2):100-104.

[11]王明洪.明清时期的书斋文化[J].文史月刊,2005(7):56-57.

[12]王明洪.近现代书斋文化的特征[J].文史春秋,2006(1):60-61.

收稿日期:2020-04-20

作者简介:靳敏(1996-),女,山西晋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明清
浅谈明清徽州的刺绣工艺
浅谈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生活初探
明清如何疏解北京人口
明清皇帝如何施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