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莉小说《大树小虫》的叙事策略

2020-09-21夏志慧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叙事模式

夏志慧

摘 要:池莉试图以一种观人下棋不语的姿态,进行语言的刻画和描摹,勾勒出新奇的画面感,不仅赋予了语言以视觉,还赋予了语言嗅觉、味觉。本文试图以池莉新作《大树小虫》为文本研究对象,分析其叙述艺术,探索文学写作、新闻写作中如何将故事、事实写出视觉、味觉、嗅觉,以提高作品的黏性。

关键词:池莉小说;叙述艺术;叙事模式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4-0-02

2019年6月11日,池莉在武汉大学举办了“大时空下的小表情——池莉新书《大树小虫》创享会”。她说:“我们每个人似乎生活在人生这个大树上,我们当下经历的好比是一只冬天会死去,夏天会活过来的虫子,这是从横向的看;那么从纵向的看,大树好比这个社会,我们只是她的树干下的某片叶子上的虫子。”池莉小说注重对生活琐碎事的描摹,进而呈现生活的本质,许多的读者都能从她的小说里找到自己的过往,找到现实的自己,如大梦初醒,而触目惊心。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一书中提到“触处可见语言。”《大树小虫》写了两个家庭,三代人,七组人物关系,进行不断的交织,纺织出时代的故事,传递着对生存场景的体验。池莉通过大家都熟知的生活琐事来供养着一部小说的叙述的话语结构,再通过添加偶然性事件增加小说的趣味性,以情节为外衣,以人物内心活动为灵魂,通过内心独白去印证即将或过去发生的事,描摹了在升腾与坠落之间的市井众生相。

一、池莉小说文本内容的特点

受众都有猎奇心理,读者之所以开启了一段阅读旅程,也是希望从阅读中找到新奇、反常理的故事,池莉选择了对身边人、普通人的叙事,贴合了受众往往更关心与自己处境、现状相类似的阅读、审美取向。池莉作品的叙事对象、内容完全吻合了传播学特点。池莉对动作、声音等细节的把控,塑形了情节立体的质感,以时间为驱动力,推陈故事的铺展;借情节的突变,颠覆读者的心理期待、阅读期待,赋予读者多层次的阅读感受;抓挠读者兴奋点、痛点,激活阅读兴趣,扩展叙述张力。

二、叙事技巧的表征

(一)调用细节再现人物

好的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立体、饱满,易于让人在脑海里留下恒久不灭的印象,赋予作品以主题。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饰物、一个动作、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十分简短的情节。生活中许多琐碎的细节扑面而来,在我们绝大多读者眼里,看过就看过,不足为怪,更不值得驻足深思,但是在池莉的笔下,细节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并不是鸡毛蒜皮,毫不重要。可以说细节是池莉用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载体。

《大树小虫》中俞思语从考大学、找工作、结婚都被人为地操控着;钟鑫涛在父母营造的“不妨玩点姑娘伢”的语境中,就开始顺应自己身体的呼唤,与不同的女性发生性关系,其父母的目的就是让儿子从女性那里学会长大,体验做男人的感觉,当还在读研究生的钟鑫涛同一个叫小雪的女生的交往中,小雪怀孕了,钟鑫涛母亲高红亲自出马,用钱摆平,让小雪去堕了胎,高红为了让钟鑫涛看清女性贪财的本质,她还让钟鑫涛秘密地旁听了与小雪谈判堕胎的价钱。

俞思语最后成了钟家真正想娶进门的媳妇,因为俞思语家与钟鑫涛家门当户对,俞爸爸是副厅级干部,俞妈妈是电视台的主持人。钟鑫涛爸爸的情人格瑞丝同时还认识俞思语的爸爸,经过格瑞丝的搭桥牵线,都拥有着能把人世间权利运用到至极的俞家、钟家终于抱团了。富丽堂皇的俞家、钟家,一切看似那么地完美、圆满,顺心所欲,走捷径式成长,为最终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整部小说前半部分基本上都是描绘着这两家人活在这社会上的畅达、达意,小说最后描写了俞思语、钟鑫涛怎么也生不出孩子。格瑞丝因美貌、才艺得到了来自俞思语爸爸俞亚洲的人脉资源的支持,还得到了钟鑫涛爸爸钟永胜的经济支持,最终,从广西偏远的乡村穿越到大洋彼岸去镀金,归国回来又在有着钟爸爸、俞爸爸的城市里的商场得以发迹。曾几何时这两家人多么的繁华,小说笔锋一转,中央八项规定后,权力放进了笼子,严禁公款吃喝。情人格瑞丝的酒庄瞬间变得凋敝起来。尽管放开了二胎政策,可是钟、俞两家始终生不出孩子,钟、俞两家居然被现实阻滞起来了。

《大树小虫》似乎暗示着我们的命运只能被安排,我们对自身的干預、对社会规则的干预,最终都是徒然。这部小说让我们反思,如果不走捷径,我们的结局会不会好些,更畅意些?

在《大树小虫》中,池莉分章节地叙述了俞思语、钟鑫涛这两个主角,除此之外,还叙述了他们两家人的父母、爷爷奶奶的成长史,池莉通过对这些不同时代人的细节的描写,刻画出人性的变异,读者可以跟随着笔端行进在钟、俞三代人的履历和心路上,体会到空间深度感、时间透视感和历史行进感。

池莉的《大树小虫》在似水流年地叙述着每个人的过往,小说讲述了俞家、钟家三代人的成长史、蜕变史、奋斗史,俞、钟两家人因为俞思语、钟鑫涛这一对第三代人,并以这一明线的结合而出现了交集,如果说俞思语、钟鑫涛是整部小说的主线,那么格瑞丝则是贯穿整部小说的暗线。通过一明一暗两条线,将整部小说编织成一幅饶有兴致的图景,整部小说描绘了俞家、钟家三代人的奋斗史,他们竭尽全力地改变生活,以及自己的境遇,让人惊愕的是,最后两家人却在俞思语、钟鑫涛这对年轻夫妻怎么也生不出孩子的事上,郁郁无可奈何。

池莉在武大的创享会上强调,人生中看似不重要的细节,却在悄然地改变着我们,她举例了量子力学里的理论,“当一个等离子发生了改变,远在千里之外的另外一颗粒子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说明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造就人生的大转折。池莉反复地强调了生活细节对人生际遇的改变。

(二)运用偶然性阐述荒诞

池莉在《大树小虫》这部新作中,虽然没有选择曲折的故事情节去驱动故事的发展,但是其小说中反复引进“偶然性”,运用偶然性的情节去铺陈叙事的节奏,这些偶然性的情节的插入,使故事呈现出波澜壮阔的景象,故事里的人的生活,由于这些偶然的、意外的事情,曲折起来,充满了未知和变数,让读者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池莉非常善于借助突发的、偶然性的因素,去改变小说人物的行走轨迹,例如:钟鑫涛从小到大都成长在百般呵护的家庭,家里有钱有势,考上大学了,顺顺利利地读研了,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人生啊,可是,父母对他性教育的启发和怂恿,却彻底改变了他原有的秩序,导致在后来生孩子这个问题上反复地失败,这是多么的荒诞和戏剧性,但是这种荒诞确实建立在“真实”之上,这些前后相顾的事件之间是有必然性的,池莉写实的功力是那么地不显山不漏水,给读者以深思。

《大树小虫》中钟欣婷與董金泉相遇相恋,非常的偶然和戏剧性,钟欣婷参加了一场会议,遇上了一场雨,在雨中扶起了博士生的董金泉,送他就医,结果认识不到三天就领结婚证了。这种短暂的好感,也具有偶然性。果然,婚后矛盾重重,观念不一样,彼此融不进对方的观念里去,也无法沟通和调和,董金泉和他的妈妈不能理解“我自己在老家养的狗,为什么不能打死它吃”,诸如此类,一个是城市里长大的千金大小姐,一个是农村里出来的贫寒子弟,他们的阶层观念似乎与生俱来就不一样。尽管董金泉并不是小说中很重要的角色,但是池莉还是赋予了他多面的人生,通过言语、行动来刻画偶然性。

(三)尝试不同的叙事模式

1.心理与情绪模式

池莉小说以情节模式为外在躯壳,以心理情绪为内在灵魂。《大树小虫》以自我为一个原点,向外发散,创作者就是叙述者,叙述者有时让小说中人物通过回忆和对话叙述,并将情调、情绪、情趣、意境、氛围等艺术要素倾倒进行文中,抹平了叙述者跟小说中人物感受和体验的差异,或者说是对二者的过渡进行了无缝式的焊接。让人感知不到作者与读者是谁,仿佛读者就是作者池莉本人。在《大树小虫》中,池莉注重叙述语言的跳跃,通过赋予人物以表情、标签,点化对生命的感悟,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却并不留念于某一场场景的描写,而是通过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不断地切换的方式,实现“我”(人物、写作者)的心灵独自,让人感觉不到上述不同对象的区别,到底是小说中人说的话,还是池莉记叙的话?不能轻易被区分出来,相反,给人的感觉就是读者自己在现场看到的,听到的,并说出来的语言。

2.意象与象征模式

《大树小虫》将空间位置不同、出生年代不同、性别不同的人物的生活,通过“我”创造者的想象,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内在逻辑,造成一种壮观的人生景观。“大树、小虫”这一意象的出现,正象征着世界之大、变化之快;我之渺小、无捷径走。这种意象是小说人物情感直接外化于形式。通过意象传递主旨,这些意象无声无息地表白了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变得立体、丰满、传神、传情。

通过意识的流动在平淡的叙述语言中,嵌套一种行文速度很快的激越和飞扬的感觉。大树上一群小虫,它们努力地爬行,有的想走捷径,在一棵树的身上爬,怎么爬行都应该是曲线呀?小说通过对意象的建构,以符号的形式,传递着她对现实的感悟和理解,人应该活在生命的过程中,就好似一棵树上的虫子,它能做出多大的跳跃?能走捷径或直线吗?若是走了捷径和直线,那么它自己存在的价值又在哪里?这便是意象与象征模式给人带来的文学艺术的空间想象的缱绻情怀。

三、结语

《大树小虫》具有新闻写作的特点,通过细节再现人物,在叙事节奏上控制好偶然事件的出现,让小说也具有情绪化的特点,不以故事情节为中心,整个行为以情绪起落为主轴,注重对人生的体验,意象与象征的叙事方式,《大树小虫》无论是题目还是其内容,都反映了池莉作品意象式的叙事方式,阐发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邃的洞察,刷新了我们认识生活、认知自我的维度,也许正是这样,很多读者能从她的作品里改观、觉悟自身及大千世界。正因为如此,读者才把池莉推上神坛,换句话说,是池莉自己为自己垒起来当代写实小说史上的宗主地位。

参考文献:

[1]曾李.论池莉小说的地域文化呈现[J].江汉论坛,2013(11).

[2]李掖平.范小青《灭籍记》叙事策略解析[J].当代作家评论,2019(6).

[3]陈先红,宋发枝.讲好中国故事的融合叙事策略[J].新闻与写作,2019(5).

[4]梁岩,张玉韫.新闻报道受众意识及其叙事策略的当代转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

猜你喜欢

叙事模式
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模式研究
新旧杂糅的时代表征
爱情在路遥小说中的模式研究
动画电影《精灵旅社2》的叙事模式
保罗·安德森影片的叙事模式探析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怀旧情结与想入非非
南昌采茶戏《南瓜记》的叙事艺术探析
《简?爱》和《呼啸山庄》叙事模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