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发展下大学出版社人才需求变化与应对

2020-09-21高玲

传媒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融合发展

高玲

摘 要: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大学出版社需要懂教学、懂科研的策划人才,需要具备产品经理角色定位的编辑人才,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数字化技术的专业人才[1]。面对人才需求变化,大学出版社主要可通过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加强内部综合培训、加强引进和借用外力、建立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机制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

关键词:融合发展;大学出版社;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02

早在2015年,我國相关部门就已经开始进行传统出版业与新兴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建设,并且发布了专门的指导意见,提升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发挥出出版业在我国应当产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好地实现出版业的科学规范发展[2]。

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切实推动我国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有效结合,提升两者在内容渠道以及技术水平上的融合发展,打造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出版水平,更好地发挥出技术应用优势、平台优势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势。在2019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还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其认为当前的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一项重点课题,要切实地应用信息革命的优秀成果,提升整个媒体行业融合的纵向发展水平。

一、融合出版的概念

融合出版因互联网思维与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应运而生。基于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技术产生的顺应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趋势的新兴出版现象[3]。传统出版业与新兴出版业之间有效地融合发展,在时间维度上体现为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进化,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一种由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人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构建的动态体系[4]。出版融合发展是出版产业生存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必然要求。[5]

二、融合发展背景下大学出版社人才需求变化

(一)需要懂教学、懂科研的策划人才

大学出版社的定位是服务于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大学出版社的核心业务是服务于高等院校教材和学术著作的出版。随着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教材和学术著作的出版已不仅仅是一本图书的出版,而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和理念的渗透。“一本书一门课”将是高等院校教学的新型模式。富媒体教材将替代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纸书教材。教材策划编辑必须树立立体出版思维,以对教学的深度思考策划富媒体教材的出版,促进教材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术策划编辑应多参加科研活动、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对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做出及时而准确的反应。懂科研的学术策划编辑才能策划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提升出版社品牌的学术图书。

(二)需要具备产品经理角色定位的编辑人才

编辑必须学会全媒体产业链运作,充分挖掘数据并发挥各媒介的特点和优势,使内容通过各种传播工具多视角、全方位地传播。教材编辑应熟悉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学术编辑应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及学术前沿问题,全流程跟进选题策划、图书编辑、图书印刷、图书营销。传统编辑应逐渐向“一专多能”、精一项懂多项专业技能的复合型编辑人才转型。

(三)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数字化技术的专业人才

计算机网络和大数据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富媒体教材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内容及形式。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均能获得图文、音视频等学习内容。出版融合发展要求大学出版社具备具有互联网思维、熟悉互联网特性的专业人才。

出版融合发展中技术应用是关键,因此,大学出版社还要具备数字化技术的专业人才[6]。数字化技术人才应具备出版专业知识、数字媒体经营管理知识、数字出版技术应用知识,应具备多媒体编辑能力、信息加工能力、非结构性创作能力和出版商务能力。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数字化技术的专业人才这一要求对大学出版社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

三、融合发展背景下大学出版社人才需求变化之应对策略

我国当前大学出版社受体制和传统人事管理观念影响较大,在出版融合发展大背景下,面对人才需求变化,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寻求应对策略。

(一)开展人才联合培养

大学出版社既服务于高等教育又服务于出版行业,可与所属的高等院校联合培养集“出版、科研、教学”素质于一体的策划人才。大学出版社可与其所属的高等院校相关部门共同探索出一种专门针对出版社策划人才的培养机制。一是针对出版社拟培养的策划人才开设有关融合出版的课程,积极聘请国内外融合出版方面的专家,将国际、国内前沿信息和先进技术带入课堂。二是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部门可针对出版社拟培养的策划人才设置相应实习岗位,为其提供参与及深入了解教学和科研的机会,从而培养懂教学、懂科研的策划人才。

(二)加强内部综合培训

出版融合背景下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将随着技术的更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大学出版社不断研究、构建、调整产品经理核心能力,不断更新、完善产品经理培训方案,将有助于指导产品经理职业发展、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用户分析能力、内容重构能力、多渠道营销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当前产品经理培训的重点内容。聘请专业培训师进行讲授培训、网络培训、案例研讨、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实习、工作岗位轮换等的合理运用是内部综合培训的有效方式[7]。大学出版社编辑在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发行等岗位轮换可切实促进其产品经理角色思维的形成,成为具备产品经理角色定位的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引进、借用外力

融合出版背景下出版单位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出版人才之间的竞争。大学出版社要加强引进具有互联网思维、熟悉互联网特性的专业人才,积极选聘高技能数字化人才是对内部综合培训的有力补充。转型期的大学出版社对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数字化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迫切但需求量小,服务外包无疑是解决人才瓶颈的又一重要举措。大学出版社应充分利用外部人智资源,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公司、版权代理公司的专业人才,将融合出版平台软件及硬件的建设与维护、版权引进等业务外包,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

(四)建立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机制

大学出版社本质上还是企业,如果说以上三点是大学出版社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措施,那么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机制则是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一是收入与绩效高度相关的弹性工资制或项目工资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励人才挖掘最大潜力、发挥最大优势。二是对关键岗位人才,应不局限于常规的收入分配模式,转而采用协议工资制,充分体现人才的市场价值。三是对于特别优秀但又在编制外的人员,应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给予破格提拔和任用。

四、结束语

大学出版社应对5G时代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人才需求变化,应积极探索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策略。具体可以从人才联合培养入手,围绕内部强化培训,外部加强引进开展,同时增强薪酬激励,从而应对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人才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丁丽娜.出版融合发展背景下出版人才需求变化与应对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7,3(07):142-143.

[2]任佳秋,邱玉雪,王可望.社会“互联网+”人才需求及高校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391.

[3]曹继东.基于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出版”[J].科技与出版,2014(9):15-18.

[4]曹继东.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本质与趋势[J].现代出版,2016(5):5-8.

[5]张昱婷.应对文化产业需求的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3):224-225.

[6]王若玢.融合出版背景下优秀编辑的必备素养[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4-01(004).

[7]张永生.刍议出版融合发展时代下传统编辑的转型[J].科技展望,2016(16):250-252.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融合发展
基于小麦全产业链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
数读
AI需求集中于一线城市,七成从业者月薪过万
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