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

2020-09-21王萍

新丝路(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交往人际关系障碍

王萍

摘 要:大学生诸多心理问题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人际关系问题。本文通过个人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深入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困难的原因,力求为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介入策略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一、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具体表现

1.自我中心倾向

当代大学生几乎是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在以“自我中心”的环境中成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他们往往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我的要求低,在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時也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很少能够顾忌到别人的感受。在与同学、朋友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不懂得换位思考,缺乏与人合作的观念。大学生这种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和以自我的情感、思想和需要为出发点的想法,对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有些大学生根本无法适应大学集体生活的环境。

2.功利化倾向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在就业压力日益强大以及竞争日益激烈面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物质实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奉行“有用即真理”的功利性价值观。因此,在于别人交往过程中,有些大学生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感受、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将他人看做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甚至将功利主义作为他们的指导思想,只交往有用的人,不交往无用的人,深交用处大的人,浅交用处小的人。

3.消极闭塞倾向

当前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主动性,他们习惯于独来独往,并将此看做是一种“时尚”,在这种情况下,人际交往的问题层出不穷。由于沟通与交流的实践经验不足,部分大学生畏惧人际交往,他们常常表现出焦虑、自卑的痛苦,因而躲避交谈、回避同学。即使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也很难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思想表露出来。不少大学生消极闭塞、不愿进行人际交往,常常会导致他们性格出现偏执的情况,从而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出现危机。

4.虚拟淡漠倾向

网络虚拟交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扩大了大学生的交际圈范围,一方面使大学生更为忽视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出现了逃避现实的倾向。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往往倾向于选择具有很强主体能动性的网络虚拟交往,从而寻求慰藉与满足,因而对现实人际关系更加淡漠,形成了恶性循环,逃避现实,沉迷网络,最后导致大学生出现封闭自我、性格孤僻的不良现象,人际关系更加淡漠和疏离。

二、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分析

1.个人及家庭因素

(1)自身因素方面的原因。刚从中学迈入大学的青年大学生,他们思想单纯、缺乏社会阅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在中学时的学习内容多为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社会阅历简单而肤浅,其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在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教育自我的时候大都从学习的角度出发,过于片面的评价往往会导致他们过誉自己。

(2)家庭教育的原因。由于当前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从小在父母宠溺的环境中长大,早已习惯了万事以自我为中心,而在理解他人、迁就他们和关爱他们方面的意识则比较欠缺。从小父母对他们的保护与控制过于严苛,导致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个人心理空间,在面对人际交往问题时表现为不知所措。再加上社会贫富差距的存在,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导致有的学生自卑、悲观、退缩,加深了大学生直接交往的障碍。

而且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也存在父母见不得孩子受委屈、怕孩子吃亏的现象,久久久之,孩子也养成了自私心理。再加上有些家长自身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紧张,经过长期的渲染,孩子对人际交往也比较反感。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当身体力行,让孩子早些接受一些吃亏教育和挫折教育,如此才能加深孩子对社会的了解和感知,学会如何去为人处世。

2.学校因素

当前,我国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对学生的培养过分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如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这是人作为社会一份子必备的基本素质。包括部分大学在内的很多学校都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则表现为可有可无,有些学校甚至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看做是一种形式。这导致学生在面试等场合说话时羞涩内敛、胆怯畏惧,这是学校教育的不足。

3.社会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日趋加剧的竞争逐渐取代了人与人之间温情共处的友好关系,导致人情淡漠,人际关系疏离,人际交往出现了壁垒。今天,虽然我们依然提倡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但在市场经济利益的冲击下,有些人对金钱、财富的看法越来越功利化,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越来越“嫌贫爱富”,越来越追逐名利。大学生向来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因此社会盛行的功利意识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的表现也十分常见,导致他们人际交往中出现了“富学生”与“穷学生”的隔阂。

参考文献:

[1]赵德华.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文化嫂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5)

[2]吴娅丹、赖素莹.20实际90年代以来的中国人际关系研究[J].兰州学刊,2006

[3]刘玉照等.社会转型与结构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黄希庭.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韩洪涛.大学生心理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交往人际关系障碍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跟踪导练(四)2
心灵休憩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选择障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