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企业科技发展的研究
——基于 “大北农”案例分析

2020-09-21陈巧

中国猪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北农业

陈巧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1 引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发挥“三农”的压舱石作用,为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强国,其原因在于我国农业科研人员紧缺、科研投入相对较少、农业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农业就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导致科技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偏低,因此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便成为了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因素。本文以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北农集团”)为例,深入分析科学技术资源管理的概况及其重点研究领域,以期探索出一条适用于农业企业在农业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之路,进而为我国农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2 大北农集团科技的整体概况

2.1 重视团队建设

大北农集团在全国共有10 000多个基层科技推广服务网点,由2 000余名员工组成,现有核心研发人员1 635人,其中博士97人,硕士753人。1999年,大北农集团建立了大北农农业科技研究院,此后相继组建了动物营养、生物饲料、生物育种、动物保健等研究中心和科研团队。此外,大北农集团于2006年建设的以农业生物技术为方向的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区博士后工作站分站专门培养高层科技人才,现有在站博士后11名;2010年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现有在站院士14名。

2.2 科研机构组建和合作

2.2.1 加强科研机构组建

促进现代科技型农业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其自主研发的能力,农业企业应更加重视科研机构的建设。如大北农集团则一直坚持“报国兴农”的理念,一方面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另一方面相继建立了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此外,大北农集团2003年成立的大北农动物医学研究中心,位居中国大型商业化猪用疫苗和宠物用疫苗研发及检测诊断中心前列;成立的绿色农华研究院被认定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发机构。2006年、2010年分别建立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和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培养高级人才、新产品研发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2.2 强化科研合作

“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是大北农集团成立至今的发展愿景,为了加快自身发展进程和增强核心竞争力,集团将发展重心定为发挥社会各方在农业企业科研中的优势、增加协同作用,积极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与联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大北农集团还与多个科研机构和高校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由表1可知,集团目前已经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10余所高校确定了战略合作关系,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等20余个科研院所确立了产学研深度合作关系。

大北农集团的校企合作主要以以下3种方式进行。一是公益捐赠,大北农集团通过大北农公益基金向合作的大学和研究院进行公益捐赠,大北农集团的公益捐赠额每年多达4亿。大学的教育基金会收到捐赠后,通过为贫困学生、青年教师发放奖学金的方式培养青年人才,加强学科建设。二是产学研合作,大北农集团根据自身科研需要,下发部分资金与高校共同进行科技研发,同时高校教师可到企业担任研究人员或者管理人员。产学研合作既能为大北农集团的科研技术创新提供新鲜血液,又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三是人才联合培养,大北农集团在高校建立了“大北农班”和“创业精英班”,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也为企业在大学选拔人才方面提供了方便,高校学生和教师都在该培养计划内。

在协会合作与战略联盟方面,大北农集团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作物学会等多个权威学会均开展了长期的深度合作,此外还组建了中关村量子生物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合作联盟团体,使各自的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和资源等优势均得到了发挥,充分实现了合作共赢。

大北农集团不但在国内建立了多个良好合作关系,在国际也达成了不少优质高校的合作项目。大北农集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加拿大PPI公司、加拿大种猪遗传改良中心等确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于2011年建立的“北京市农业生物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我国首批以国际科技合作为主题的基地,持续有效的科技合作使得大北农集团的产业技术再上一个台阶,国际竞争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2.3 加大科研投入

持续的科研投入是大北农集团的重要战略之一,近5年来年均科研经费投入约5亿元,集团的科研投入主要在动物营养与饲料、作物育种、动物遗传育种等方面。此外,大北农还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面积达20 000 m2以上,科研仪器设备价值超3.5亿元。集团在2010年成立的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加入了科技部的“973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十二五课题”等1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饲用微生物实验室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生物饲料产品开发、分析检测及产业化过程中的小试、中试、动物功效评价实验的需要。

表1 大北农集团与高校的战略合作关系

大北农集团投入2 000余万元在北京、长沙、三亚等地建设育种试验用地,目前已有水稻、玉米育种中心10余个,水稻、玉米品种测试站百余个,形成当前我国最为完善的品种测试体系。此外,该育种平台还具备“作物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平台资质。

大北农集团成立的集高科技兽用生物制品研发、中试、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大北农动物医学研究中心还与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南京天邦生物科技公司联合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化推广链条。此外,该中心还打造了一支以流行病学为主要目标导向的配有5名博士、40余名硕士和1 500余台国际先进设备设施的千万级研发团队,为各类动物疫苗的研发及病毒检测等科研活动提供了人才技术与资金保障。

2.4 主要成果

大北农集团秉持科教兴农的理念,通过科技服务与知识传播振兴农业,正因其对科研的重视,所以在各领域的研究均收获不少成果。由表2可知,集团申请专利数目达1 300余件,授权800件,申请植物新品种权数目达460件,其中有效授权130件。自2011年以来,大北农集团参与或申报的生物、育种、动医等相关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项。此外,大北农集团针对我国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种类相对短缺的现状,攻克了毒种选育等关键技术;在仔猪健康养殖、饲料营养调控技术及应用中的成果总体科研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表2 大北农集团主要科研成果及数目

3 研发的重点领域

大北农集团旗下的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玉米、水稻等大田良种作物,为贯彻差异化经营战略,集团聘请各领域多位学者为首席专家。其中,玉米育种领域权威学者许启凤教授为玉米研究首席专家;国家“863”课题主持人杨振玉研究员为水稻研究的首席专家;我国印水型杂交水稻的创始人张慧廉研究员为三系水稻研究首席专家,同时还成立了专家委员会。目前已建立2个分子育种实验室、6个亲本鉴定中心、8个育种中心(站)、8个试验站、近400个试验点,实现对育种资源的创新和有效利用,实现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高效结合。

表3 大北农集团荣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3.1 种业

3.1.1 玉米

大北农玉米种业是大北农集团作物科技产业的重要板块之一,在全国玉米主产区均建有育种基地,目前已有4个育种中心站、近200个品种测试点,每年7万~8万个品种测试小区。

大北农集团通过削减无效投入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2大举措,进一步细分市场,不但提升了运营效率,还不断推出区域化的优质新品种,增强公司在未来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如今,大北农集团的五大生态区都已具备极强区域优势的结构化玉米新品种。产品“中单808”连续9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主导玉米品种,此后,“农华5号”在2017年黄淮海玉米新品种博览会评比中夺得第4名并参与“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展现了大北农玉米种业公司的强劲实力。

3.1.2 水稻

大北农水稻种业目前已有“作物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集成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据全国农技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作物科技产业的水稻品种“C两优华”在全国推广面积达400万亩,连续2年成为全国杂交水稻第一大品种,2019年水稻种业集团在全国杂交水稻育种领域位列前三。

3.2 动保—疫苗产业

动物保健与疫苗产业是大北农集团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该产业集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为一体,并且还形成了以专利、商标等标准为支撑的大北农动保品牌。大北农集团于2002年组建了动保事业部,此后还成立了以北京大北农动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CMP的全面改造升级打下基础。大北农兽药市场推广进展顺利,获发明专利6项、注册商标29项、新兽药证书3项、科学技术奖励3项,同时还承担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大北农集团不仅是北京市专利试点先进单位,还是中国兽药50强企业,更是北京兽药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和湖南省动保协会副会长单位,同时大北农动保是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员,拥有为肉食品出口企业提供动保产品的资质。

大北农集团动物保健产业的成就不但得益于与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单位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还归功于组建了遍及全国的由专业兽医组成的科普服务队伍。为发挥其科普服务营销的优势,在河南、山东等20多个省份的农村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通过举办培训会、研讨会、推广会等科普活动进行市场推广,在活动现场举办技术、产品使用讲座,发放《大北农技术与服务》报、《大北农疾病防治手册》等科普资料,并深入圈舍为牲畜诊治疾病,受到养殖户的好评。

4 总结

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并非易事,需要新时期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积极探索,从大北农集团的成功可以得到以下经验。一要重视团队建设,打造由高新技术人才所组成的优质团队。二要强化科研机构组建和合作,在合作交流中提升科研水平和技术。三要加大科研投入,以更加有力的激励政策吸引优质人才。四要确定研发的重点领域,实现产品差别化,从而增加行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大北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大北农集团
三次创业,大有可为!大北农广东水产霸气揭牌,大步跨向水产饲料新时代
大北农:张立忠改任副董事长,谈松林任总裁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吹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