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

2020-09-17卢珊张国胜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8期
关键词:肾阴干燥综合征瘀血

卢珊 张国胜

【摘 要】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在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时,注重从脾论治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有明显优势。文章从脾与津液的关系,脾与瘀血的关系,脾与肾阴的关系论治干燥综合征,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燥痹;从脾论治;津液;瘀血;肾阴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1]。中医学无SS这一病名,20世纪80年代国医大师路志正首创“燥痹”病名[2],他认为所谓燥痹,是由燥邪(外燥、内燥)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使肢体筋脉失养,瘀血痹阻,痰凝结聚,脉络不通,导致肢体疼痛,甚则肌肤枯涩、脏器损害的病证。

1 病因病机

燥痹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多数医家认为本病总属阴虚津亏,除了从三焦、病理产物、气与阴阳论治外,还多从肝、脾、肺、肾等脏腑辨证论治,以调整五脏之生理功能。笔者认为,虽然从肝论之,肝主疏泄机体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肺为“水之上源”影响全身的体液代谢;肾的蒸腾气化作用调节津液在体内的分布与排泄;但脾作为全身津液转输的枢纽、运化水谷的“后天之本”,其影响贯穿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因此从脾论治SS的临床意义不言而喻。

1.1 脾与津液的关系 《灵枢·五癃津液别》曰:“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体现出津液对孔窍、皮肤的滋润作用。而津液正常的濡润作用有赖于脾的输布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脾运化食谷的功能。《素问·玉机真藏论篇》曰:“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脾属土,土为万物之母,营运水谷,变化精微,以灌溉于南心北肾、东肝西肺。《素问·厥论篇》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与胃互为表里,燥邪易伤阳明阴精,若胃津已伤,则脾阴亦亏,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燥痹日甚。二是脾运化水液的功能。《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胃和小肠消化吸收的津液水精,经脾气的传输作用上输于肺甚至全身,以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另外,“脾在液为涎”“涎出于脾而溢于胃”,如果因饮食失宜等原因导致脾精不足,影响脾的输布功能,水谷无以为化,津液失于运达,也可表现为眼干、口干等症状。

1.2 脾与瘀血的关系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载:“病人胸满,唇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首次描述了瘀血所致口燥的特点,为后世“瘀血致燥”理论奠定了基础[3]。瘀血这一病理产物的形成,与脾有密切关系。《血证论·吐血》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脾气虚衰,气血生化无源、推动无力,痰饮水湿内生,即“脾生湿”;之后反来困厄脾气而致脾阳不振,即“湿困脾”,湿邪困厄则酿为瘀血。痰湿瘀血互为影响,迁延日久则为“痹”病。又脾主统血,《金匮要略编注·下血》曰:“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且津血同源,若脾不统血,血液瘀滞影响津液的输布而化燥伤阴,诚如《临证指南医案·燥》中所言:“燥为干涩不通之疾。”无论是脾气不足致瘀,还是脾不统血致燥,在临床上除了干燥的表现外,还可兼有皮疹、关节肿痛、低热[4]等症状。

1.3 脾与肾阴的关系 SS总归阴液亏损,《素问·逆调论篇》曰:“肾者水藏,主津液。”津液在体内的输布依赖于肾的调节作用,且“津与肾水,原是一家”,肾在液为唾,肾亏则阴液輸布不均而表现为唾少口干。同时,肾作为先天之本,肾精的充养除了源于先天之本外,还有赖于后天脾土的滋养,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气都要经脾输布,再通过肾的气化作用遍及全身。因而,诸虚衰之证,一则伤津液,二则伤肾精。吴澄《不居集》中即有“虚损之人多为阴火所烁,津液不足,筋脉皮骨无所养,而精神亦渐羸弱,百症丛生矣”的脾阴肾阴皆伤的表现。因此,临床上治疗SS时要注意脾肾双治,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曰:“水旺则阴精充而奉上,故可永年,则补肾宜急也……土衰则阳精败而下陷,故当夭折,则补脾宜亟也。”

2 临床方药

从脾的角度出发论治SS总以健脾益气为根本大法,众医家各有论道。何晓瑾[5]以益气健脾法为治疗之本指导临床辨治;谢幼红[6]提出了健脾益气的根本之法,并合用生津、通阳、养肺、化瘀法;卢芳[7]擅用加味平胃散加减治疗SS;杨宁[8]认为,单用养阴生津药效果欠佳,应加用健运脾胃的四君子汤。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之上,根据病症特点,从津液、瘀血与肾阴等方面针对性地加用养阴、活血、滋补肾阴的方药,效果会事半功倍。国医大师路志正以益气养阴法[9]创立路氏润燥汤,或临床加用玄参、麦冬、玉竹、北沙参[10]等滋阴药;马武开[11]采用润燥解毒、化瘀通络法制成的润燥灵经验方,可加用桃仁、沙棘、黄精等活血药;王婉茹等[12]采用阎小萍经验方补肾清热育阴汤治疗燥痹肾虚阴亏证患者,疗效显著。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66岁,2018年11月7日就诊。患者2年前出现口干眼干,伴见膝关节疼痛,既往反流性食管炎多年,在外院诊断为SS,为寻求中医治疗至郑州市中医院就诊。患者症见口眼干涩,食肉制品后常大便溏,偶见烧心反酸,舌尖红,舌体胖大湿润,苔少,脉细。查ANA 1∶320,抗SSB抗体(+),抗SSA52抗体(+),抗SSA60抗体(+),泪液分泌9 mm·(5 min)-1。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中医诊断:燥痹(脾虚湿阻、肾阴虚型)。治宜健脾祛湿,滋补肾阴。方用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药物组成:太子参30 g、菟丝子20 g、生黄芪20 g、麸炒白术15 g、炒麦芽15 g、姜半夏15 g、瓦楞子15 g、鸡血藤15 g、生薏苡仁15 g、生山药15 g、泽泻10 g、补骨脂10 g、砂仁10 g、炒川楝子10 g、木香10 g。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200 mL。患者服5剂后,口眼干涩缓解,反酸烧心缓解,伴见唇红,改姜半夏为清半夏,加黄芩6 g。继服5剂,口眼干涩好转较明显,未见唇红。

按语:S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病,需要长期调理。本例患者有长期反流性食管炎病史,脾胃运化功能差,稍进食肥甘厚腻之味即反酸、便溏,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长此以往而生痰湿,继而痰湿日久成瘀滞、化燥伤阴,导致口干眼干。方用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健脾渗湿化痰,加菟丝子、补骨脂补肝肾,瓦楞子抑酸,鸡血藤舒筋活络,川楝子、木香疏肝理气,诸药合用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干燥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7):446-448.

[2] 黄钰婷,汲泓.从中医五脏理论论治干燥综合征[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6):132-134.

[3] 朱福兵,刘健,方利.干燥综合征血瘀证从脾论治探析[J].中医杂志,2016,57(18):1549-1552.

[4] 刘小平,袁芳,朱跃兰.干燥综合征“燥毒瘀”理论研究及活血解毒方研究述评[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9):3429-3432.

[5] 袁芳,何曉瑾.何晓瑾益气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体会[J].中医药导报,2015,21(13):110-111.

[6] 谢幼红.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的探讨[J].陕西中医,2010,31(6):710-712.

[7] 齐堉潼,朴勇洙.国医大师卢芳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5):858-860.

[8] 杨宁.浅谈干燥综合征从脾论治[J].中医药通报,2019,18(1):22-23,26.

[9] 张华东,边永君,路洁,等.路志正教授从气阴两虚论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9):1903-1905.

[10] 赖晓琴,杨晨鑫,刘锋.基于名老中医经验对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J].中医药通报,2019,18(2):44-48.

[11] 和秀丽,侯雷,曾苹,等.马武开教授从毒蕴血瘀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拾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1):38-39,65.

[12] 王琬茹,陈璐,刘赛,等.阎小萍教授诊治燥痹的学术思想:肾主五液[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12):34-36.

收稿日期:2020-02-13;修回日期:2020-03-30

猜你喜欢

肾阴干燥综合征瘀血
冬季熬夜比夏季 更伤肾
基于《医宗粹言》探析新安医家罗周彦“元阴门”学术思想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黑豆水治口疮
张之文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总结
干燥综合征阴虚津亏证的中医治疗
基于数据挖掘的龙华医院风湿科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与特色分析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Toll样受体4与干燥综合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