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疗效观察*

2020-09-17王玉琳刘金盛杨添淞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认知障碍针刺穴位

王玉琳,刘金盛,杨添淞,刘 佳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与复发率均高,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虽然已经有所下降,但其发病率与致残率却居高不下。轻度认知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多表现为记忆力、视空间、定时定向、执行功能障碍,亦包括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问题[1-2]。有研究表明,我国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率高达80.97%,早期及时的筛查和干预是影响预后疗效的关键[3]。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针灸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相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①参照1996年《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经CT或MRI检查证实患有脑血管病;②参照2016年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提出的标准[5],神经心理学测评时至少有一个认知领域的损害。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②认知障碍与卒中相关,病程6个月以内;③年龄40~75岁;④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精神疾病史;⑤MoCA评分<22 分,MMSE评分17~24分,BI评分≥75分,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⑥签署知情同意书[6]。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②有视力、听力、意识障碍、严重失语等不能配合检查者;③其他原因引起的认知障碍者;④有造血系统、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患者;⑤晕针或针刺不能耐受者;⑥对蛋白过敏者;⑦近期使用改善认知功能相关药物者;⑧不能按规定疗程治疗,依从性差者。

1.5 中止标准

①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②患者要求退出实验,不能进行系统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对于合并有基础疾病者,应进行相应的降压、降脂、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以及毫针针刺、康复训练等常规方法治疗,连续进行6周。

2.2 对照组

取穴:百会、神庭、风池、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中脘、气海及关元。采用单纯常规针刺,嘱患者仰卧位,用75%乙醇给穴位局部皮肤消毒后,取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0 mm×40 mm),快速进针,百会、神庭采用平刺法,其他穴位采用直刺法,刺入深度视患者体型而定,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5次/周,共治疗6周。

2.3 治疗组

取穴:同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法,嘱患者仰卧位,用碘伏给穴位局部皮肤消毒后,取山东博达可吸收胶原蛋白线(规格4~0),放入一次性7号埋线针的前端,术者左手固定于患者进针处局部皮肤,右手持针快速刺入,患者得气后,推针芯的同时退针管。注意胶原蛋白线不得露出皮肤之外,出针后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至不出血为止,每2周1次,共治疗6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 国内外应用最广的认知筛查量表,包括记忆力与语言能力、计算理解能力、图形描绘等内容,满分为30分,用于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分越低提示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7]。

3.1.2 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 卒中后认知障碍筛查特异性较高的量表,涵盖抽象思维、语言记忆、视结构、计算及定向力、执行与注意力等8个认知领域的检查,满分为30分,用于评定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分值越低提示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8]。

3.1.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 满分为100分,用于评定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损害程度,得分越低提示自理能力越差[9]。由同一位医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进行量表评定并记录。

3.2 疗效标准

参考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延缓衰老委员会制定的《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以 MMSE量表得分提高或降低的百分比来判定认知功能改善情况[10]。疗效评定指数=(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显效:疗效评定指数≥20%;有效:疗效评定指数在12%~19%;无效:疗效评定指数<12%。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对照组为75.0%,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障碍评估量表得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MoCA评分和MMSE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MoCA评分和MMSE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认知障碍评估量表得分比较

3.4.3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I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

4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罹患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此病的发生与“三高”、吸烟、酗酒和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认知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其发生是对脑卒中这一突发事件的社会心理应激的一个反应,也是脑部神经元受损所致的后果[11-12]。因此对轻度认知障碍及时尽早的诊治,对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其生存时间是十分有利的。

中医学中无“轻度认知障碍”的病名,根据该类疾病特点,将其归属于“痴呆”“健忘”轻症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其病位在脑,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其发病最根本原因为肾精亏虚,痰与瘀互结阻滞脑窍而诱发本病[13]。近年来,针灸对于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肯定[14-15]。针刺百会、神庭、风池可起到调神的作用,神来源于先天之精,靠后天之精的滋养,“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调神的同时也需要调理脾胃。足三里是胃经之下合穴,也是强壮与保健的要穴,且有调理脾胃、补气的作用;配丰隆、阴陵泉、三阴交,有祛湿健脾化痰之功用。中脘、气海、关元为引气归元组穴,诸穴合用,有“后天养先天”之意。

本研究采用的穴位埋线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是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观为指导,以脏腑、经络、气血理论为基础,结合传统针灸和现代医疗技术,用特殊针具在选定穴位处埋入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从而刺激穴位产生持续且有效的感应,达到治疗相关疾患的目的[16]。其作用机制:埋线针刺入腧穴之后,局部组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受损细胞释放化学因子,并在组织内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使局部被刺激的穴位发生血管扩张、代谢速度加快等一系列生理变化,为修复组织损伤创造了条件。现代研究显示,针刺腧穴后,使机体微循环加快,进而改善患者血流的状态,提高脑血流的波幅,提升大脑皮质兴奋性,促使病灶处组织细胞得到恢复再生[17-18]。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治疗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是穴位埋线,其既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又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普通常规针刺。该方法的意义在于,既包含了西医学可吸收胶原蛋白线在机体软化与吸收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化学刺激,又包括了中医学放血疗法、组织疗法、针刺留针和穴位封闭等多种方法的刺激效应;有易操作、创伤小、疗效佳和依从性好等优点[16]。患者用穴位埋线疗法每次治疗间隔时间较长,因此,对于不方便每天针刺的患者,可以采用此法辅助治疗,这为以后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并未实现随访及远期疗效评价,还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猜你喜欢

认知障碍针刺穴位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清明的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夏季穴位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