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鬼穴”治疗焦虑性失眠临床观察*

2020-09-17吕子山陈旭航梁兰天吴永刚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针刺疗效标准

吕子山,陈旭航,梁兰天,吴永刚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在失眠群体中有相当比例患者伴发焦虑或本身具有焦虑状态,常统称为“焦虑性失眠”,具体表现为在失眠同时亦有显著的焦虑症状,或患者本身先有紧张不宁、担心及焦躁等情绪障碍而出现的失眠症[2]。患者除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外,常同时具有头晕昏沉、精神不振及不安紧张等症状[3]。现代医学临床上采用镇静助眠以及抗焦虑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具有服药依赖性、耐药性较强及不良反应较多的缺点[4]。

十三鬼穴亦名“鬼穴”,历代医家广泛将其用于治疗癫狂、不寐等表现为神志异常的众多疾病[5]。本研究运用针刺“鬼穴”治疗焦虑性失眠,评价其疗效并对比针刺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变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9月—2019年6月于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80例,按就诊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80例中年龄最大66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3个月,平均1年。其中对照组有2名患者脱落:1名患者因工作原因退出研究,1名患者自觉疗效不理想退出研究。入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病情等一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版)[6](CCMD-3)中失眠诊断标准为基础制定本标准:①患者具有入睡困难、睡眠浅、睡眠质量不佳(包括易醒、梦多等)、易疲劳、思想难以集中等临床症状;②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失眠的影响;③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 分;④症状持续时间>1个月;并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不寐”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入组前1个月未服抗焦虑、镇静助眠等抗精神病药物;③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 ≥14分,≤27分;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分;⑤小学以上文化,母语为汉语,年龄15~70岁。

1.4 排除标准

①排除因手术、疼痛等其他疾病继发失眠者;②年龄<15周岁或>70岁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在入组前两周内服用药物或其他治疗干预者;④短暂或因环境变化引起的失眠;⑤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上午8:00—11:00,每日行针刺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共4周。

1.5.1 观察组 采用针刺“鬼穴”法治疗:十三鬼穴中选取人中穴、双侧颊车穴、双侧隐白穴、双侧大陵穴、双侧申脉穴、海泉穴;操作: 采用0.30 mm×25.00 mm环球牌毫针,人中穴向上斜刺6 mm,隐白穴浅刺3 mm,双侧颊车穴沿地仓方向斜刺15 mm,大陵穴、申脉穴直刺10 mm,均施以均匀捻转3次,留针30 min。针刺海泉穴时,嘱患者舌抵上腭,于舌下系带正中点刺约3 mm不留针。

1.5.2 对照组 针刺四神聪、额中线、双侧额旁1线、双侧额旁3线。操作:采用0.30 mm×25.00 mm环球牌毫针,针刺四神聪针尖方向朝向百会,平刺20 mm;其余头穴沿头穴线平刺20 mm,均施以均匀捻转3次,留针30 min。

1.6 观察指标

1.6.1 疗效判定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不寐”疗效评定标准,对焦虑性失眠做出疗效判定标准。痊愈: 睡眠时间改善,夜间睡眠可达6 h以上,且醒后精神良好;显效:睡眠时间较前增加3 h以上,夜间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明显好转;无效: 睡眠时长、深度及睡眠质量无改善症状。

1.6.2 量表评分 本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作为疗效评价的客观反映指标。其中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具有学界公认的良好效度和信度[8-9],广泛用于临床与研究中对于睡眠质量的评价。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86.8%(33/38),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 HAM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间HAM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HAMA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间PSQ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PSQI评分比较

3 讨论

十三鬼穴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扁鹊所创,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小肠腑·风癫第五》[10-11],书中载:“凡诸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表示癫邪之端,而见其病……凡占风之家亦以风为鬼断”,将神志癫狂不宁、以及情绪、行为怪异的一类疾病称为“百邪之病”,断之为鬼魅作祟,故将治疗这类疾病的一组验穴称为“鬼穴”,共十三穴。十三鬼穴经后世医家漫长的实践运用,在保留《千金》鬼穴核心取穴的基础上,发展为略有不同的数个版本,其中应用广泛者当属《针灸大成》[12]。本研究选取“鬼穴”中:人中、颊车、隐白、大陵、申脉、海泉6穴治疗焦虑性失眠,取得满意效果,认为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中医学认为失眠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13]。焦虑性失眠以实证居多,辨证以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及脾胃伏火多见,针刺“鬼穴”能开窍驱邪、疏导阴阳[14],故可达助眠安神之效。

另一方面,本研究针对焦虑性失眠疾病特点选取穴位:①人中,名鬼宫,属督脉,督脉循行背部正中,与诸条阳经交汇,称阳脉之海,且上行于脑,贯心络肾,故人中有清心醒脑开窍的作用,使患者昼精夜寐;②隐白名鬼垒、颊车名鬼床,分属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受邪,则痰自内生,化生怪病,针刺颊车、隐白可泻脾胃伏火,使痰消而胃和卧安;③大陵,名鬼心,为手厥阴心包经原穴,心包经代心受邪,与心关系密切,故大陵用于治疗心所发病症,有清心安神的功效;④申脉,名鬼路,属足太阳膀胱经,通阳跷脉,阴阳跷脉司眼睑开合,同时,《灵枢》认为失眠是卫气积于下而不得入阴,卫气从脚底附近申脉穴处由阳入阴,针刺申脉可通调阴阳,使卫气入阴而眠;⑤海泉,名鬼封,在舌系带中央,属经外奇穴,临床常用于通利舌窍、降逆祛邪,武连仲等临床亦有选用此穴治疗抑郁症,意在开窍醒神、从阴引阳[15]。

该次研究对80例焦虑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PSQI、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痊愈21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6例,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86.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鬼穴”治疗焦虑性失眠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焦虑性失眠患者采用针刺“鬼穴”临床疗效显著,较常规头针针刺疗法预后情况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本研究探讨了针刺“鬼穴”与头针常规针刺对焦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对比,其相关生理机制尚未明确,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针刺疗效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