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高年级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性教学

2020-09-14许群体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准确提高规范

许群体

〔摘要〕语文课堂是习得语言的最好途径,教师要着眼于整体,抓住契机要求学生能准确、规范地运用字、词、句、段,将自己的所见、所做、所思、所感等,把话说清楚,把话说生动,把话说得有文采,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准确;    规范 ;   提高

引言: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过程中,能准确、规范地运用字、词、句、段,将自己的所见、所做、所思、所感等,传递给听者读者,并对他们产生最理想的影响效果的一种能力。其具体要求用词准确,语意明白,语句简洁,文理贯通,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语言表达能力是体现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如何围绕新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教学与效果,丰富课堂内容与形式,增强学生“以我口传我言,以我笔书我心”的信心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受应试教育的制约,许多一线教师认为,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就是习作训练。因此,课堂教学受到“只需会做,不必口述”的不良倾向的影响,相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甚少,课堂积极发言表达的学生相比低中年级热情不高。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语言不准确、不规范、不严密,语言表达能力与水平因此提高比较缓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因此,教师必须坚守课堂的“主阵地”,要以小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生动性为切入点,拓展延伸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的舞台,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综观我自己的课堂实践摸索,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也做出了如下有效的教学尝试。

一、立足课堂,因势利导

语文课堂是习得语言的最好途径,学生和老师在课堂相处的时间最长,所以教师要着眼于整体,抓住契机要求学生在达到“准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表达”的基本要求后,再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阶段要求,如“把话说清楚,把话说生动,把话说得有文采”等,并对有语言表达方面特长的学生,提出“把话说得有感染力”等更高的培养标准。每一节语文课上,教师不是自编自导自演,而是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交流和沟通,进行语言训练。

就每一篇课文而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找好读写结合的地方,让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去模仿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用词遣句;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运用在说写上,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可以把课文的省略处、暗含处以及言尽而意不尽处作为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诱发点”。只要老师深入研究语言训练的策略,因势利导,学生就有话可说,下笔成文。当然,要让学生说得有条理,说得有文采,就需要教师的智慧引导,入微细致的鼓励,做学生语言训练的贴心人。如《少年闰土》一课,师问:“你觉得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见多识广。”师说:“要完整回答问题。”学生再回答:“我觉得少年闰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如此一来,达到说完整的目的,但相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言层次,这是起点不是最终目标,我们的语言训练不是一问一答,而是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把语言组织成篇成段。所以,在题型练习或试卷讲评方面,仍然可以作为我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同样是《少年闰土》一课,试卷中出现这样的题型:“学了《少年闰土》一课,你如何评价闰土这个人?”很多学生都照本宣读一样写着:“少年闰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评分时我没有扣分,但讲评时,我这样告诉学生:“根据分数比例原则(3分)和字数要求(3条横线),你们没有结合课文,谈到自己的真实体会,只是回答了一个问题而已。”然后我把自己的想法念给学生:“学了《少年闰土》这一课,闰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然是一个农村少年,但他的机智勇敢,见多识广却让我无比佩服。”这样一比较,学生更喜欢说得有文采,有感染力的表达。正因为明白其中厉害,所以学生在口语交际或课外阅读谈启发时,总会尝试组织成篇成段的语言,课堂上也越来越有语文的韵味。

二、活跃习作讲评课,鼓励评议

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习作水平高的学生往往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可有的学生明明心里很有想法,可是习作时字不从句不顺,主题不明,语序颠倒,这其中的本质原因是语感有问题,思维和语言不同步、不协调,不默契。要解决这个问题,反复诵读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鲁迅先生说过:“我做完文章之后,总是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大作家尚且如此,对于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来说,更要经常通过诵读来发现自己习作的不足。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是自己,首先鼓励自己读,对习作进行修改。其次,是同桌交换读,进行互评互改。在互评互改中,学生地位平等,心理不受威胁,相互之间有很多话要说,比如:谈谈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表达不准确,哪个片段不具体等,只要他们能感受到的,有疑惑的,有见地的都可以说,知无不言,言无不盡,个别的同桌都出现争辩得面红耳赤的现象,课堂气氛其乐融融。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的过程中尝到了“自改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从而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写出来的文章“活”起来。

三、开展语言综合训练活动课

语言习得的特点决定着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广阔空间在于生活。教材中,设计了许多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训练。这些活动具有整合性,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活动的策划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将教材中的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引导学生开展“语言表达策略训练”、“语病大会诊”、“名篇佳作鉴赏”、“语言训练心得交流”等活动,丰富学生实践积累,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开展《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的辩论赛,学生的语言表达思路就是关键。我这样引导正反方的辩手:当你站立起来的那一刻,首先肯定你方观点,再通过举例子或讲道理或引用的办法说理由。所以当学生掌握了表达的思路,脑海中的语言文字就有路可寻。再就是六年级上册的“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我让学生写出这次活动的收获。其中一学生这样写:“1、我会古诗整理;2、我会分别古诗和现代诗。3、我会欣赏诗歌,学会读诗的方法。”当时我灵机一动,立刻把这学生作业拍下投影到平台上,借用这次的活动总结开展了一次“语病大会诊”。我首先肯定这学生的总结写得中肯,然后面向全班要求出谋献策,力求更完美。很快有学生发现是语病的问题,经过修改,句式立马变化:“1、我会整理古诗;2、我会区别古诗和现代诗;3、我学会读诗的方法,会欣赏诗歌。”仅仅是教师的一个智慧策略,竟让学生双赢,在活动中完善自我,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课堂上,应尽量多地设计融“听、说、读、写”为一体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养,开启好学语文的窗户,与学生融为一体,引导学生,让他们充分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邱小莹,小学高年级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刍议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第12期2005年12月

猜你喜欢

准确提高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信息化视角的出版编辑创新研究
报纸新闻采编技巧分析
准确切入,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