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导视系统的人文关怀在环境空间中的体现与发展趋势展望

2020-09-14史倩云沈萍

美与时代·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发展趋势

史倩云 沈萍

摘  要:环境空间的视觉导视系统除了满足大众的审美和功能的需求之外,还应该注重人文关怀的传达,关注设计过程中各个元素的合理配置以及与环境空间的关系。视觉导视系统要合理利用现代科学理念与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使得导视系统逐渐规范化、合理化。

关键词:视觉导视系统;人文关怀;环境空间;发展趋势

一、视觉设计运用于环境空间溯源

视觉元素在环境空间中的设计与运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人们使用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作为最早的自源文字,承载着文化记录、传播等功能,这种文字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楔形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们使用抽象符号记录事件和思想的开端,也为日后抽象视觉符号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尼罗河沿岸的埃及人发明了“圣符”,打破了文字抽象符号单一主宰记录的功能,开拓了图像象形文字的文明,为具象化的视觉符号设计提供条件。

导视系统隶属于环境平面设计,同时也是文化的象征,需要将图形、配色、建筑、景观等多专业领域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与建筑和环境空间相融合的系统性风格设计,是艺术创造与理性构想的有机结合。导视设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标志或者一个指示路牌,而是结合两种以上学科的公共领域的设计。

导视系统由标识和标识系统共同组成,标识是信息传达的媒介与符号,通过记号的形式传达,是以物质为载体传递的符号化的信息。这类指示性的符号在公共空间的运用十分广泛,并且不局限于视觉的表现,也包括听觉、触觉等。标识系统是标识的合集,其构成元素包括符号、文字、色彩等。内容信息、表现形式和环境位置三要素是导视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二、导视系统在环境空间中承载的人文功能

(一)主题性与连贯性

环境空间中的视觉设计应该注重主题的表达,在与空间环境相关联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和人性的表现,将多种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在欧美城市中,以传说、逸事等为主题创作的纪念性公共艺术装置同时担任导视系统的功能,而这在国内是很罕见的,并且缺少与环境空间联系以及地方特色的表现。坐落在波兰格但斯克老城的海神波塞冬雕像就是导视功能与景观效果的完美融合,雕像一手持三叉戟,另一只手指向海港方向,为游客指明方向。海神雕像将港口与广场建立了一种视觉与文化双层意义上的关联,从而成就了海神雕像作为城市导视系统的独特地位。导视系统主题的确立,应根据环境空间的文化定位,结合特色和个性进行设计。导视系统的主题内容十分广泛,可以在本国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下定位不同的文化风格,从各地的风俗民情、地理气候、文学藝术等各方面追求艺术与理性的碰撞。

导视系统的连贯性是其人文关怀的表现形式之一,内容包括信息的连贯性、色彩的连贯性以及形式的连贯性。信息的连贯性即在信息引导过程中,需要做到让公众理解导视标识之间的关联性,要注意保持适当距离以及要素之间的链接。环境空间中的导视系统还需要注意总体的规划以及功能区域的划分,在相似度很高的建筑群和复杂的环境中,不连贯的信息会对导视的功能产生消极影响,无法快速准确地找到位置。色彩的搭配运用是导视系统的设计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导视系统作为平面设计和环境设计的交叉领域,尤其要注意色彩连贯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视觉的感官刺激与直观感受会加强导视系统的功能性,使导视系统更加醒目。色彩的识别性以及传达距离远高于文字,色彩在导视设计的使用过程中担任着多种职责功能,包括指示方向、划分区域以及视线引导等。同时要注重辅助色的使用,过多的色彩种类会影响指示功能的效果。形式上的连贯也是导视系统连贯性的表现形式之一。使用与建筑相关联的材质与造型会使整体和谐统一,例如面对以玻璃为主体的复杂建筑群,可以设计使用相应玻璃材质的导视系统,还可以利用建筑作为载体进行导视系统的设计,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导视就是形式引导的优秀设计作品。导视系统各级别标识装置在环境空间中类似于点、线、面的关系,构成围与透、散与聚的视觉空间效果,使得空间序列具有运动感。

(二)比例关系、材料运用与色彩搭配

比例是形式美法则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环境空间中的视觉导视系统在比例关系上要考虑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内部关系是单个导视装置的形体面积;外部关系则是系统装置与环境空间的关系。环境视觉装置的比例设计具有时代性,与一定历史时期中的审美思想、技术条件等都分不开。黄金比例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比例关系,具有古典美与视觉的均衡性。中国历史上的秦砖汉瓦、建筑的进深和开间等各种比例关系都近似于黄金比例。外部的比例关系要充分考虑与环境空间的关系,要考虑地势的变化,充分融入人文关怀。在设计过程中又要充分考虑公众的视觉习惯,仔细斟酌导视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包括字体间距、字号以及与导视装置的整体关系。导视系统的设计除了要考虑长宽比例、面积,还需要注意材料、肌理的设计运用。

物质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是时代文明的象征。从陶器到青铜器再到后来的铁器、漆器、金银器等,不同的物质材料反映着不同时期社会生活下的科学技术水平与艺术审美方式。此外,不同的国家或地域,选择倾向的物质材料也有所不同:瓷器和青铜器是早期中国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而西方国家则倾向于天然石材的开采与使用。在现代社会中,材料更是被艺术家或设计师作为表现思想与观念的媒介,赋予其全新的价值意义。对于材料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其视觉要素与触觉要素。材料的肌理、透明度、色彩、形状等都属于材料的视觉要素,干湿、软硬、冷暖等则属于材料的触觉要素。除了物理意义上的性质,材料还会传达出新颖与复古、轻快与笨重等心理效果。在视觉导视系统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材料与环境空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空间条件运用恰当的视觉导视装置材料。材料因其承载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人文内涵,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将会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色彩在导视系统的设计中十分重要,色彩的选择、运用要与导视装置所处的环境空间相协调。例如:儿童活动的场所要使用鲜艳活泼的颜色,增加活力与生机;医院、图书馆应当采用安静简约的颜色,给人以宁静放松之感;户外景区则需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类似的颜色与之搭配。色彩的运用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帮助视觉导视装置融入其所处的环境空间的作用。要在设计中体现所处环境空间的个性及地方特色,最大限度地表现环境空间的艺术氛围。

(三)社会文化的桥梁作用

环境空间中的视觉导视系统应该具备与公众交流沟通的功能,要将公众的参与度、可及性植入装置的设计和位置的选择中。现代的城市导视系统已逐步弥补了与公众交流的不足,不断拉近着艺术设计与公众的距离。马蒂斯曾描述过他心目中的理性艺术:“它应该是平衡的、纯洁的、宁静的,不会使人不安或沮丧,像一种抚慰抑或是镇定剂,可以消除皮疲劳。”优秀的环境空间导视装置设计不需要有过于深奥的内涵或者激进的理念,但却能够传递给公众一种舒适与愉悦的感受。

“一切设计都应该以人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为大众广泛接受和认可,强调从审美角度给人以精神的享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生活中产生的压抑感愈发强烈,从“人”出发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环境视觉设计调节大众的心理状态,通过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来发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情感沟通的桥梁作用。导视系统作为公共领域的设计强调在环境空间中调节人类心理上的压抑感,帮助人类社会解决心理上的消极状态。

导视系统设计作为城市公共环境的装置,不该脱离社会环境孤立存在,而应该具备在社会生活中交流传达的特质,保证大众在艺术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导视系统不该局限于导向功能的展示,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赋予其人文关怀,将环境空间中的视觉导视装置作为社会生活的绿洲,发挥其抚慰人心的作用。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公众的认知和互动加入进去,以一种互动的形式传递信息。只有将同理心融入设计中,公众才能感受到视觉环境设计作品所散发出的人文关怀。

三、导视系统在环境空间中的发展趋势展望

(一)表现形式和空间定位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导视系统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显示出城市空间中导视系统建设的不完善。在未来的导视系统发展中,设计师应该更多地扩展其表现形式与空间位置。在表现形式上应该突破传统的落地式和悬挂式,利用环境空间进行粉刷或者黏贴,这些表现形式有利于节约空间和维护。在导视系统位置的选择上也应该进行突破创新,可以充分利于建筑的地面和顶部,在不妨碍公共空间的移动的前提下,赋予一种特殊的导视体验。公共空间的导视系统设计要做文字信息量的处理,要避免在交通节点安排大量的信息内容,防止在公共移动空间产生移动障碍。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视觉创作中的人类因素,要注重导视系统与环境空间的关系。陶冶性情、形式感强烈的设计作品适用于自然景區,而商业区的环境视觉设计则需要很好的开放性。个性与特色的植入要符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审美要求,要将物质的需求与精神审美完美结合。

(二)无障碍设计与多元化发展

导视系统的无障碍设计要充分体现对弱势群体以及残障人士的人文关怀。要充分考虑行走需要辅助设备的人群或者视觉障碍人群,因此设计中的文字信息、字号、色彩运用要进行针对性设计。例如,依靠辅助设备行动的人群,其视线高度会不同于常人,要考虑文字信息在视觉导视系统装置中的位置安排;部分视觉障碍人群对颜色的感知不是很灵敏,因此颜色的运用与搭配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具体需求。此外,还要考虑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他们对文字的识别和理解能力较低,要在导视装置中合理恰当地运用符号和图示。例如,对于视觉障碍人群来说,阅读是有难度的,过多的信息量会使其产生阅读阻碍,要合理处理信息的内容,删减多余的信息,精简重要的信息内容。

此外,还要将听觉、触觉等信息获取途径融入设计中,多元化的信息传达方式有利于信息快速有效地传达。运用听觉进行导向的方式多用于旅游景点以及展馆,提供位置定位与讲解服务。目前国内缺少服务于视觉障碍人群的视觉导视装置,大部分建筑的公共移动空间缺少辅助视觉障碍人群移动的道路以及信息指示。在导视系统装置中植入触摸感应或听觉装置可以有效帮助视觉障碍人群在公共环境空间进行移动。

四、结语

导视系统作为环境空间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空间表达力,在设计中要善于利用环境条件增加视觉重点。将新的艺术表现力与审美方式融入视觉导视装置的设计中,让导视系统不仅具备认知导向功能,还能充分展示人文情感与空间体验,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心理与精神需求。不同的环境空间有着不同的特点,在视觉导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联系。在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基础上,以人为服务的主体,充分考虑大众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设计中充分融入人文关怀。在注重人文关怀的设计基础之上,利用现代科学理念与先进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使得导视系统逐渐规范化、合理化。在不断创新的设计中,使得环境空间中的视觉导视系统不再局限于原来的定位,而是融入环境空间,成为社会文明的象征。

参考文献: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罗怡.在中国设计[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1.

[4]崔勇,吕村.设计思维[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6.

[5]彭锋.回归:当代美学的11个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章友德.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温洋.公共雕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8]洪兴宇.标识导视系统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

[9]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0]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史倩云,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沈萍,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发展趋势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