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2020-09-14韦凤干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调查研究策略分析

韦凤干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生本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们也逐渐意识到,在进行学生的教育时,不仅仅应当做好学生的常规教学,还需要做好进一步的情绪管理,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更为顺利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是打下后续阶段的语文教学,甚至整个学习生涯教学的重要基础,做好语文教师自身的情绪调控对于课堂的开展以及教学活动的进行来说极为重要,能够从根本上让小学生热爱学习。本文中简单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中情绪管理的方式,旨在为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課堂教学;情绪管理;调查研究;策略分析

分类号:G623.2

现代教育研究中发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创设有效的问题创新,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积极性,而将其应用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中对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情绪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现代语文课程中情绪管理的状况,通过结合实际情绪管理状况,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来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得到改善[1]。

1.小学课堂教学中情感管理的特殊性

1.1  小学生的特殊性

小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身体发展迅速,活跃,自控能力差。课堂上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多,最多只能达到二十五分钟。小学生年龄小,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特点。因此,对于小学教师的教育而言,在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学生想学习知识,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注意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放松,用有趣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做好小学课堂的情感管理,改进小学教育。

1.2  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小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实施愿望强烈。我认为老师说的是对的,有时老师的话比他们的父母更有效。因此,小学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小学生的教育起到示范作用。小学教师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用自己的知识育人,还要用自己的品德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的人格是教育自身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对小学生的情感和人格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对学生的表率作用,以提高对小学生的情感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不同的师生关系。

2.小学教师的课堂情绪管理策略

2.1  适宜的语言温度调控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如果教师的语言悦耳动听,并且用词良好,能够使课堂变得妙趣横生,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度,但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喜欢较为严肃的语言习惯,并且语速较快,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积极性遭受打击。所以在进行小学课堂的情绪管理时,教师需要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不可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语言过于生硬,应当理解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并不断以耐心且温柔的语言与小学生沟通。由于教师的情绪会对课堂造成影响,如果教师带着沉闷且伤感的情绪来到课堂,整个课堂中的教学氛围也必然十分沉闷,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中会感受到不开心。教师即使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可以合理利用激励法、交流法来将课堂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上,与学生交流时,需要做好自身语言的控制,不可将不良情绪通过语言表露出来,学生即使在教师的语言中感受到部分消极情绪,但课堂的主导权交由学生能够使学生之间的积极情绪得到相互传染,而整个课堂的气氛逐渐活跃后,教师的情绪也会随之活跃,这样能够通过语言的合理调控来使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情绪均得到改善。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自身的语速和语调进行调控,如果学生都较为困乏,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语调并减缓语速;而如果学生都在认真聆听,可以降低语调,避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增快语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2  情绪把握适度

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需要接纳各种学生的正常情绪,不可让学生的消极或积极情绪过度影响到教师自身。如果当堂课的学生情绪较为积极快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活动,教师需要逐渐将平和且愉快的情绪带入到课堂中,将课堂的情绪压制在一定程度,这样能够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而如果学生处于消极状态下,教师应当在第一时间暗示自己学生的各种情绪都是十分正常的,不可让学生的情绪带动自己的情绪,这样能够帮助教师缓解自身的情绪张力,使内心恢复平和安静应用自身平和的情绪,带动学生消极的情绪,接受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情绪把控时,教师应当注重情绪把控的适度性。教师应当提高自身修养,使自己在课堂上成为学生的良好参照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来不断学习老师的情绪,制造良好的情绪,对课堂氛围进行调控,能够起到一定的渲染作用,而积极的情绪能够相互感染,教师需要时刻捕捉学生的积极情绪,并不断利用其情绪,制造新的积极情绪,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3  倡导快乐学习

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并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需要注重教学情景的创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在接纳了学生的正常情绪后,需要引导学生各自表达自身的情绪。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可以以身作则,在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并且正确后,教师可以流露出开心且愉快的情绪,而当学生出现课堂喧闹等不良状况时,教师可以适当表达自己的不悦,而学生在接受到教师的情绪后,会逐渐转变自身,使自身的行为得到缓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适当的表达自身的情绪,选择一种巧妙的方式调节学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这样才能使情绪管理发挥效果。

总结

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当谨慎利用情绪调控方式,通过教师自身的情绪调控,能够对课堂活动的进行提供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叶红.小学低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建构[J].基础教育论坛,2020(01):76-77.

[2]苗玉英.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49.

[3]周甦,孙越异,徐静.情绪管理课程对三年级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70-71.

[4]张曼,陈雁如,郭宏达,马颖,唐杰.情绪管理在农村中学生攻击行为与自伤行为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07):980-983.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调查研究策略分析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初探情绪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