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在习作中提升语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0-09-14谭有斌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提升策略

谭有斌

【摘要】:從我国小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写作能力低,对写作缺乏兴趣和自我表达欲望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建立语言习得能力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研究本文时,我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并充分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语用能力、提升策略

以语言运用为习作教学的核心目的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它强调语文教学和习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严格把握这一概念,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语用素养,并帮助学生掌握材料的收集和加工,文章的设计与组织,言语表达与创新等各方面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 增强小学生生活体验

语用观本身来自生活,习作也要回归生活实际中。小学生受到年龄和心理的限制,他们对生活的感觉常常停留在表面。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是被动的,是感性的,是发散思维的。在习作教学中,应结合儿童的主题写作方法,使他们走进生活,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增强生活实践经验,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练笔过程当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抒发对生活的感受。有的父母经常反映说,他们的孩子在家里写日记时很困难,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对于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鼓励他们寻找一些鲜活的事例。例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学校的花坛上会绽放出五颜六色的鲜艳的花朵,教师可以问一问孩子们:“花坛里有这么多花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的呢?它有什么独特之处?”孩子们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就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只有孩子们仔细去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阴雨晴雪才会成为较好的写作素材。同时,还可以以比赛为内容来加深生活体验。大多数小学生喜欢乐观向上,对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都会感兴趣。因此,可以开展诸如画鼻子比赛、拔河比赛、成语接龙、赛诗会、运动会和朗读比赛等,以便孩子们可以积极热情地参加。 学生们在比赛中的独特活力和激情将使他们体验到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团队合作,会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及品尝到失败的痛苦,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他们自己的经历,孩子们都能够在活动中获得乐趣,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在平日里,师生可以到社区去开展少先队义务服务活动,可以到郊外去踏青,或在校园里举办美食节、义卖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乐趣,而且还积累了写作的第一手资源。

二、注重日常阅读积累

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而语言的积累主要来自阅读。读写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选择课外阅读时,应尽可能选择丰富的内容,顺应小学生的好奇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故事性较强的书,例如《淘气包马小跳》《查理九世》等,这些书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较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带给学生无限的想像空间,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有章可循,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例如,《小王子》 《夏洛的网》这两本书比较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内容比较接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熟悉的生活画面,产生情感和语言上的共鸣。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强化学生对材料选择,概念,设计规划和语言使用等方面的思考,以便使阅读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范例。学生遵循作者的思路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淀,与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并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背诵一些优美的句子和名人警句等,以丰富写作的语汇。

三、 全方面培养写作能力

观察是写作的起点,也是打开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我们必须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和丰富的内涵。具体来说,在观察过程中,需要用耳朵来听声音的远近、大小、语调、语速和情感;用眼睛来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特点、构造;用味觉来品尝事物的酸甜苦辣;用嗅觉来感受事物的清淡和浓烈;用触觉来感受事物的软硬、冷热、干湿的……它充分动员了感官系统来收集信息并有效地对其进行处理。这些都是供学生习作的丰富材料。观察后,还要发挥自己的思维,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所感受到的一个点联想到不同的方面,从而将更多分散的材料合成为有价值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可以进入表达环节,即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表达形式的塑造,无论是前期造句,还是标点运用,它都必须是学生编写作文的重要表达形式。另一方面,情感的融合,无论是快乐的,悲伤的,高尚的还是谦卑的,都必须反映在字里行间,而情感表达的成功与否将会决定习作的效果。

结束语:在小学写作过程中,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着重于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细心观察,并将这些素材整合到写作过程中,加强写作训练,从而真正地学会写作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才能独立思考并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成建萍.“积极语用”视角下语文教学的实践建构[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1).

[2]孙志伟.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11)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提升策略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策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之我见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