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录组分析揭示BAM1/2与SPL调控拟南芥花药发育的功能关系及调控网络

2020-09-14李梦雨张在宝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花药突变体脂质

李梦雨,张在宝,戚 继,常 芳

(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科学研究所,上海 200438)

作为开花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雄蕊的正常发育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必要条件,对植物繁衍后代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植物雄蕊发育的信号网络有助于揭示有性生殖的调节机制,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根据形态变化和发生的主要事件,模式植物拟南芥的花药发育过程共分为14个时期[1-2].花药发育第1期,花药原基出现,产生L1、L2、L3 3个细胞层;第2期,L2层细胞中有4个分化为孢原细胞;第3期,孢原细胞垂周分裂形成初级周缘细胞和初级造孢细胞;第4期,初级周缘细胞垂周分裂形成两层次级周缘细胞;第5期,L1层细胞不断平周分裂形成花药各药室的表皮层,外层的次级周缘细胞形成药室内皮层,内层的次级周缘细胞形成绒毡层和中间层,而初级造孢细胞则分裂分化形成小孢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至此,花药的形态建成初步完成,形成由4个药室规则排列组成的蝴蝶状结构,且每个药室是由自外而内的表皮层、内皮层、中间层、绒毡层、花粉母细胞5层细胞组成的典型结构[1-3].之后,在第6~8期,花粉母细胞经历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包被四分体的胼胝质降解释放出小孢子.随后,小孢子进一步经过有丝分裂及花粉壁发育过程,并在第13期,发育为成熟花粉粒,经由花药壁开裂而释放出来.最后,雄蕊逐渐老化脱落[4].

近几十年,借助于反向遗传学的突变体鉴定和功能分析,揭示了一系列基因在花药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特别是转录因子SPL(Sporocyteless/Nozzle)[5-6]及受体蛋白激酶BAM1(Barely Any Meristem 1)和BAM2(Barely Any Meristem 2)[7-8]在调控花药早期发育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SPL编码MADS-box转录因子,调控孢原细胞的分裂分化.SPL基因在花药发育第2~3期开始在造孢细胞中表达,但在第4期前表达都较弱,直至第5期在花粉母细胞中强烈表达,而在周缘细胞中并未观察到SPL表达,表明SPL更倾向于在造孢细胞中发挥作用[5-6].spl突变体中,孢原细胞在花药发育第3期分裂为初级周缘细胞和初级造孢细胞,初级周缘细胞在花药发育第4期分裂形成两层次级周缘细胞,这与野生型中的过程相同.但之后,两层次级周缘细胞无法进一步分裂分化,同时初级造孢细胞开始液泡化、不能产生花粉母细胞.最终,突变体花药各层细胞异化为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不能产生花粉母细胞及形态正常的花药结构,从而导致植株败育.

BAM1和BAM2编码富含亮氨酸重复受体样蛋白激酶(LRR-RLKs),两者蛋白相似度超过85%[7].BAM1/2最早在花药第2期的孢原细胞中表达,之后则在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中表达更多.bam1和bam2单突变体花药无明显发育缺陷,而bam1bam2双突变体花药的内皮层、中层和绒毡层细胞不能正常形成,而是被类似小孢子母细胞的细胞群所代替,这些细胞群会在减数分裂前降解退化,最终不产生可育花粉粒,造成雄性不育,表明BAM1和BAM2之间存在功能冗余[8].

因SPL和BAM1/2最早均在花药发育第2期表达,并且spl突变体的花药表型缺陷比bam1bam2更为严重,故本文认为SPL位于BAM1和BAM2的上游,调控BAM1和BAM2的功能.有趣的是,BAM1在spl突变体花药中表达范围缩小,被限制在表皮细胞附近;而SPL在bam1bam2突变体花药中的表达范围增大,由原来只在孢原细胞表达扩大为在几乎所有的L2层细胞中都有表达.SPL与BAM1/2在彼此突变体中表达水平和表达范围的变化,暗示SPL可能在某些区域正向调控促进BAM1的表达,而BAM1/2则反过来在某些区域对SPL的表达发挥抑制作用,推测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负反馈调节环路[3,8].当然,这种推测尚缺乏深入证据.

此外,从表型上来看,spl突变体不形成花粉母细胞,而bam1bam2双突变体花药则形成过多类似花粉母细胞的细胞,也暗示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不同功能.那么,两者通过反馈调节环路调控了哪些下游基因的表达,又在调控花药发育过程中发挥哪些各自特异的功能呢?相信通过高覆盖度的转录组为代表的分子表型分析,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因此,本论文中,我们分别获得了spl,bam1,bam2,bam1bam2相比于野生型(WT)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通过深入对比分析,明确了BAM1和BAM2两个同源基因的功能冗余和分化,并揭示了SPL和BAM1/2共同调控的下游基因网络,以及两者间的功能差异.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本文转录组数据来源于拟南芥Ler、Col-0、spl、bam1-3、bam2-3、bam1bam2植株的4~6期花药.其中,spl和bam2-3突变体为兰兹贝格生态型(Ler),bam1-3突变体本为哥伦比亚生态型(Col-0),但取材自bam1-3和Ler野生型进行6次以上回交后的纯合植株[8],bam1bam2突变体由bam1-3突变体和bam2-3突变体杂交而成.

1.2 方法

1.2.1 拟南芥的种植

将拟南芥各野生型和突变体的种子经消毒后撒在1/2MS固体培养基上(pH=5.8),于4℃避光处理48h后转入22℃光照培养箱(16h光照,8h黑暗)中进行培养.7d后,将幼苗移栽到22℃温室(16h光照,8h黑暗)的培养土(蛭石、黑土和珍珠岩质量比为9∶3∶1)中继续培养.

1.2.2 花药的收集和RNA提取

6~7周龄生长状态良好的拟南芥WT,spl、bam1、bam2、bam1bam2突变体植株,解剖镜下收取其4~ 6期花药于液氮中.用试剂盒ZR plant RNA MiniprepTM kit(Zymo Research, https://www.zymoresearch.com/)提取总RNA.

1.2.3 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处理

取超过500ngA260/A280在1.8~2.0的RNA进行文库构建,送到上海晶能公司用IlluminaTMHi-seq 2000 system(Illumina Inc.,http://www.illumina.com/)进行深度测序.所得数据经FastQC(Babraham Bioinformatics, http://www.bioinformatics.babraham.ac.uk/projects/fastqc/)进行质控后,使用TopHat v2.0.8b[9]与拟南芥基因组(TAIR10,http://www.arabidopsis.org)进行比对,并用GFOLD[10]方法计算各基因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RPKM,Reads Per Kilo bases per Million reads),GFOLD即为校正后的log2FC(FC,fold change,指基因在突变体与野生型中的表达量比值).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阈值设置为1,取GFOLD>1为表达显著上调,GOLD<-1为表达显著下调.

1.2.4 差异基因功能分析

取FDR<0.05为阈值进行显著性检验.简单的数据统计利用Excel表格实现,其余用生物学信息软件完成:聚类分析使用k-means算法,热图绘制使用R语言中pheatmap函数,基因功能富集采用agriGO v2.0[11]在线网站(http://systemsbiology.cau.edu.cn/agriGOv2/index.php).

2 结果与分析

2.1 BAM1/2相关转录组的比较分析

以往的研究已知BAM1和BAM2功能冗余地调控花药早期发育过程,但两者之间是完全功能重叠还是有部分差异,并不清楚.为了明确这个问题,我们通过RNA-Seq的方法,分别获得了bam1、bam2和bam1bam23种突变体的花药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在bam1、bam2和bam1bam2中分别有237、424、799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25、99、318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图1(a)),表明这两个受体激酶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发挥正向调控功能.共计135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至少一种突变体中发生了2倍以上的显著变化(GFOLD>1或GFOLD<-1).其中980个基因的表达水平至少在一种突变体中显著下调(GFOLD<-1),37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至少在一种突变体中显著上调(GFOLD>1).其中,125个基因在单突变体和双突变体中均显著下调,13个基因在单突变体和双突变体中均显著上调(图1(a)),表明在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过程中,BAM1和BAM2同等重要.471个基因仅特异地在双突变体中显著下调,267个基因仅特异地在双突变体中显著上调(图1(a)),表明在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过程中,BAM1和BAM2的功能存在冗余性.继而,我们对3种突变体中分别下调和上调的差异基因进行了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花粉发育、花粉外壁形成、孢粉素合成、花药绒毡层发育和脂质转运等过程,而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胁迫及刺激响应、免疫过程、次级代谢、细胞死亡等过程(图1(b)).

图1 bam1/bam2/bam1bam2突变体花药中差异基因比较和生物学过程分析Fig.1 The comparison of gene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bam1/bam2/bam1bam2 anthers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analysisA:bam1/bam2/bam1bam2突变体花药转录组对比分析;B:3个突变体差异基因功能富集;C:差异基因k-means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BAM1和BAM2调控下游基因时功能的冗余和独特性,我们将这1353个差异基因在3种突变体中的表达模式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将聚类而成的7组分别命名为G1~G7(图1(c)).G1组的111个基因在bam1、bam2、bam1bam2突变体中表达水平均和野生型差异明显,推测这批基因的正常表达需要BAM1和BAM2共同发挥功能,可能以BAM1BAM2受体复合物的形式发挥作用.G2组的569个基因在bam1bam2双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和野生型差异明显,而在bam1和bam2单突变体中几乎无差异,暗示在调控这部分基因的表达过程中,BAM1、BAM2功能完全冗余,可相互替代.G3组的115个基因在bam1和bam1bam2中表达水平和野生型差异明显,而在bam2单突变体中不明显,暗示在调控这部分基因的表达过程中,BAM1发挥主效应功能.G4组的160个基因在bam1bam2双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和野生型差异明显,在bam2单突变体中呈现微弱差异,而在bam1单突变体中则几乎无差异,暗示在调控这部分基因的表达过程中,BAM1和BAM2比BAM2的贡献更大.G5组的199个基因在bam1bam2双突变体中和bam2单突变体中表达水平相似,而在bam1单突变体中差异不显著,暗示在调控这部分基因的表达过程中,BAM2发挥主要作用.有趣的是,我们也发现G6中的165个基因在bam2中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差异表达,而在bam1单突变体和bam1bam2双突变体中几乎都没有差异,以及G7中的34个基因在bam1中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差异表达,而在bam2单突变体和bam1bam2双突变体中几乎都没有差异.对于这两组聚类可能的作用模式目前还很难推测,我们认为BAM2和BAM1可能分别在G6和G7类群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同时两个同源基因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拮抗或反馈调节作用.

2.2 BAM1/2调控花粉发育和脂质转运

我们对G1~G7各部分基因分别进行功能分析,发现G3组中的基因显著富集在花粉发育过程,主要是花粉外壁发育.花粉外壁保证小孢子内部结构的完整,并且保护小孢子免受高温、紫外辐射、物理损伤和病原体侵害的影响,因此花粉壁发育在植物雄性育性中发挥着重要功能[12].在花粉发育过程中,共15个花粉外壁形成基因的表达水平在bam1/bam2/bam1bam2突变体花药中发生了显著变化,除EFD外均显著下调,且大都分布在G3组,包括CYP703A2、CYP703B1、TKPR1、TKPR2、UPEX1、WBC27、ACOS5、LAP5等(图2(a)),暗示BAM1和BAM2调控这些基因时,BAM1发挥主效应功能.

除花粉外壁形成外,我们发现G1~G7中也出现了许多其他花粉发育相关基因,尤其是一些绒毡层发育相关的基因在突变体花药中发生了显著变化(图2(a)).绒毡层紧挨着小孢子母细胞,为小孢子母细胞发育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信号分子,并且分泌孢粉素前体进而形成花粉外壁,因此绒毡层的发育异常通常都会影响花粉的育性[3,12-13].已知的研究表明,在绒毡层中,DYT1是最早发挥功能的基因,形成DYT1-bHLH010/089/091-MYB35-AMS-MYB103-MS1-MYB99信号通路调控绒毡层发育[3,13].在bam1/bam2/bam1bam2突变体花药中,bHLH091、MYB35、AMS、MYB103、MS1、MYB99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图2(a)).此类大部分分布在G2和G4,表明BAM1和BAM2可能功能冗余地调控绒毡层发育及功能相关的转录网络.

另外,G7中出现了两个特别的基因:MMD1和CDM1.MMD1是雄性减数分裂所必需基因,在减数分裂期间调控微管组建和细胞周期的过渡[14],CDM1调控雄性减数分裂母细胞中胼胝质的合成、沉积和降解[15].MMD1和CDM1在bam1中显著下调,而在bam2和bam1bam2中变化水平相对很低(图2(a)),表明BAM1可能与雄性减数分裂有关,但同时BAM1和BAM2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拮抗或反馈调节作用.

脂质转运过程和花粉发育的结果类似,G3组中的基因显著富集在脂质转运过程,G2和G4也出现了一些相关基因.我们发现了23个脂质转运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突变体中发生了显著差异.其中,LTP2、LTP3、LTP4、T20L15.140、ATATH14、T19P19.606显著上调,其余显著下调(图2(b)).

G1组中的基因显著富集在转录调控和蛋白质泛素化降解过程.转录调控过程中,NAC家族的AT1G60340、NAC095、T13D8.13、AT1G60300,以及C2H2家族的T20K14.90均显著下调;蛋白质泛素化降解过程中,含SKP1-like结构域的ASK5、ASK12、ASK13,以及含RING/U-box结构域的MWF20.13均显著下调(图2(c)).

G2组中的基因显著富集在对于胁迫和刺激的响应,包括抗干旱、抗病,毒素代谢、响应ABA等,另外也有一些基因显著参与了细胞壁组建过程,包括果胶裂解酶、果胶甲基酯酶、木葡聚糖水解酶、糖基水解酶等(图2(d)).

图2 G1~G7组中花粉发育、脂质转运、转录、蛋白质泛素化和细胞壁组建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Fig.2 The expression variation of genes involving in pollen development, lipid transport, transcription, protein ubiquitination, and cell wall organization in G1—G7(a) G1~G7组中花粉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b) G1~G7组中脂质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c) G1组中转录和蛋白质泛素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d) G2组中细胞壁组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2.3 BAM1/2相关转录组和SPL相关转录组的比较分析

如前文所述,SPL是已知最早的调控花药发育的转录因子,且之前文章报道SPL和BAM1/2间可能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我们也通过测序的方式获得了spl突变体花药的转录组(图3(a),见第404页).与野生型相比,spl中共有4580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2067个基因显著上调(GFOLD>1),2513个基因显著下调(GFOLD<-1)(图3(a)).我们将这4580个差异基因与bam1bam2双突变体中的1117个差异基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694个基因在spl和bam1bam2中均显著下调,83个基因在两者均显著上调,仅有共计14个基因在两个突变体中变化方向相反(图3(b)和图3(c)).SPL和BAM1/2共同调控的下游基因中98.2%(777/791)的基因在两个突变体中作用方向相同,暗示两者作用于相同的信号途径且作用方向相同.同时,BAM1/2的1117个下游基因中,共计791个(70.8%)也受到SPL的调控,只有326个(29.2%)在SPL中无变化(命名为BAM1/2特异调控基因);而SPL的4580个下游基因中仅有17.3%(791/4580)受到BAM1/2的调控,82.7%(3789/4580)在BAM1/2中无变化(命名为SPL特异调控基因),暗示BAM1/2可能在SPL的遗传下游.

为了研究SPL和BAM1/2调控的生物学过程,我们将SPL和BAM1/2共同调控的下游基因、SPL特异调控基因、以及BAM1/2特异调控基因3个基因类群分别进行功能富集,发现SPL和BAM1/2共同调控的下游基因主要富集在花粉外壁发育、花粉发育、脂质转运和细胞壁组建过程,SPL特异调控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壁组建、转录调控、信号转导、植物器官发育、激素代谢过程,BAM1/2特异调控基因和SPL特异调控基因都富集到在激素响应、脂质响应、次级代谢、水分响应等刺激和胁迫响应过程(图3(d)).

图3 bam1bam2和spl突变体花药中差异基因比较和生物学过程分析Fig.3 The comparison of gene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bam1bam2 and sp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analysis(a) spl突变体花药中基因的表达变化,红色代表相对于显著上调,绿色代表相对于显著下调,灰色代表无显著差异;(b) spl和bam1bam2突变体花药转录组对比分析;(c) SPL和BAM1/2共同调控的下游基因在bam1bam2和spl中的表达量热图;(d) SPL和BAM1/2共同调控的下游基因、SPL特异调控基因、以及BAM1/2特异调控基因3个基因类群的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红色细线代表FDR=0.05的位置,为显著性检验的阈值.

2.4 SPL和BAM1/2共调花粉发育、脂质转运和细胞壁组建

受BAM1/2调控的1154个基因(G1~G5)中,bam1/bam2/bam1bam2突变体影响到了33个花粉相关基因的表达,且除EFD和PIRL2外均在bam1bam2突变体中显著下调,而这33个基因仅EFD和PIRL2的表达水平未在spl中显著变化,其余31个基因同时在bam1bam2和spl突变体中显著下调(图2(a)).脂质转运过程与花粉发育的结果类似,受BAM1/2调控的1154个基因(G1~G5)中,bam1/bam2/bam1bam2影响到了23个脂质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除了LTP2/3/4、F15K19.1,T19P19.60,其余18个基因都在spl突变体中显著变化(图2(b)).以上结果表明SPL通过调控BAM1/2调控花粉发育和脂质转运.

除花粉发育和脂质转运,SPL和BAM1/2共调基因还显著富集在细胞壁组建过程(图3(d)),共有29个基因参与,其中23个基因都处于G2组,表明BAM1和BAM2功能完全冗余的部分在细胞壁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这与前面的结果一致.G2组中共有33个基因参与细胞壁组建过程,同时受到SPL调控的基因共23个(69.7%),表明BAM1和BAM2调控细胞壁组建的过程大部分都受到SPL的调控,仅有少部分未通过SPL(图2(d)).

2.5 SPL单独调控花(药)发育

在SPL特异调控基因中,虽然没有花粉发育过程的显著富集,但值得注意的是,有56个花粉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特异地在spl中显著变化(图4(a)).WUS和KNU基因调控花原基的发育[16],AP3、SEP2、AG作为B基因调控雄蕊原基的发育[1],这表明除调控花药孢原细胞分化之外,SPL还调控着更为早期的花原基和雄蕊原基发育过程.因此我们分析了从花原基到4轮花器官原基发育过程中一系列基因在spl突变体中的表达变化,发现近一半基因的表达水平都在spl突变体中显著变化(图4(b)).其中WUS和KUN显著下调,AP1/AP2/AP3/AG/SEP2显著上调,表明SPL能够促进WUS和KNU的表达,抑制AP1/AP2/AP3/AG/SEP2的表达.

图4 SPL特异调控基因在spl突变体花药中的表达变化Fig.4 The expression variation of genes uniquely regulated by SPL in spl(a) 花粉发育相关基因在spl突变体花药中的表达变化;(b) 花原基和花器官原基发育相关基因在spl突变体花药中的表达变化;(c) SPL特异调控基因中各家族转录因子数量的饼图;(d) BR相关基因在spl突变体花药中的表达变化;(e) 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spl突变体花药中的表达变化;(f) 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在spl突变体花药中的表达变化.(b),(d),(e),(f)各图中红色虚线代表log2FC=1或-1的位置.

富含亮氨酸重复受体样蛋白激酶(LRR-RLKs)家族基因ER/ERL1/ERL2在spl突变体中显著上调,表明SPL调控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过程.在绒毡层发育过程中,DYT1与其结合蛋白基因bHLH010/bHLH089的表达水平在spl突变体中显著下调,表明SPL调控更为早期的绒毡层发育.另外,CEP1编码半胱氨酸蛋白酶,调控绒毡层细胞的程序性死亡[17],CalS5编码胼胝质合成酶,调控胼胝质合成[18].CEP1、CalS5和转运子基因ABCG1/ABCG16也都在spl突变体中显著下调,而BR(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信号途径中的细胞膜受体BRI1基因在spl突变体中显著上调(图4(a)).SPL特异调控基因类群中,最显著的生物学过程为转录调控(图3(d)),这与SPL编码MADS-box转录因子的功能一致.我们将SPL特异调控基因与拟南芥中已知的1717个转录因子基因进行比较,发现SPL特异调控着323个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占已知转录因子基因的19%,其中182个基因显著上调,141个基因显著下调.我们对这些转录因子基因的家族进行分析(图4(c)),发现数目最多的是bHLH家族,共34个,除了DYT1/bHLH010/bHLH089外,还有ICE1/ICE2、PIF7/PIF6、KDR、CIB1、BNQ2等,其次是MYB和MYB_related家族.有趣的是,在BES1家族里,BEH1显著下调,BEH3显著上调.BEH1和BEH3是BR途径中核心转录因子BES1的同源蛋白,而BRI1也在spl突变体中显著上调,因此我们分析了BR途径中一系列关键基因在spl突变体中的表达变化,发现许多基因的表达水平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表明SPL与BR信号通路有一定的联系(图4(d)).

其次,有305个基因参与信号转导过程,共177个基因显著上调,128个基因显著下调.数目最多的是酪氨酸激酶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共45个,其中包括40个LRR蛋白激酶基因SKM1/SKM2/ZAR1/BAM3等,此外还包括MAP蛋白激酶基因MKK9/MPK14/MPK20,BR信号途径中的BRI1激酶抑制子基因BKI1和蛋白激酶基因BSK2/BSK6,和CLE家族CLE17/CLE27等(图4(e)).

另外,SPL与激素代谢有关,尤其是生长素合成过程,许多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都在spl突变体中显著变化,包括合成生长素的YUC1/YUC4/YUC6(图4(f)),表明SPL和生长素和合成有一定的联系.

最后,有101个基因参与细胞壁组建过程,包括果胶裂解酶、果胶甲基酯酶、木葡聚糖水解酶、糖基水解酶和纤维素合成酶等,表明除了通过BAM1和BAM2之外,SPL也可单独调控细胞壁组建过程.另外,有181个基因参与植物器官的发育过程,包括叶子、叶原体、根、子叶和花器官的发育(图3(d)).

2.6 SPL和BAM1/2各自单独调控激素响应、脂质响应、次级代谢和胁迫响应过程

如图3(d)所示,SPL和BAM1/2各自通过不同的基因调控着激素响应、脂质响应、次级代谢,以及对于刺激和胁迫的响应过程.

在激素响应过程中,BAM1/2特异调控基因主要调控响应脱落酸、水杨酸和茉莉酸的基因表达,而SPL特异调控基因则并未特定响应某一种激素水平.在次级代谢过程中,SPL特异调控基因主要富集在苯丙素代谢过程,这与花粉壁形成有关,而BAM1/2特异调控基因则主要富集在毒素代谢过程.在胁迫响应中,除了水分响应外,BAM1/2特异调控基因还富集在因为生物刺激而引起的免疫防御反应、盐胁迫和细胞死亡,而SPL特异调控基因则富集在对于温度刺激和光刺激的响应.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部分BAM1/2特异调控基因中,绝大多数基因都在G2组,这与前面的结果一致.比如,BAM1/2调控细胞死亡过程中,有10个基因参与细胞死亡,且均在G2组.

另外,G1组中有些基因显著参与转录调控和蛋白质泛素化降解,除LBD36外,其他基因都在spl突变体中显著下调,表明BAM1和BAM2调控这部分基因从而参与转录调控和蛋白质泛素化降解过程是受到SPL调控的.

2.7 SPL和BAM1/2调控的下游信号通路网络和已知的花药发育网络

基于以上结果,我们构建出SPL和BAM1/2调控下游基因的信号通路(图5).SPL单独调控花原基和花药原基发育、转录调控、信号转导、植物器官发育、细胞壁组建、生长素合成、苯丙素合成和对于刺激、胁迫的响应等过程,BAM1/2单独调控对于刺激和胁迫的响应过程,而SPL通过BAM1/2调控花粉发育和花粉外壁发育、脂质转运、细胞壁组建、转录调控和蛋白质泛素化降解过程.

图5 SPL和BAM1/2调控的下游信号通路网络Fig.5 The downstream signaling network regulated by SPL and BAM1/2

在已知的花药发育信号网络中,大多数比较后期的花药发育基因都是SPL通过BAM1/2调控的.SPL通过BAM1/2促进下游bHLH091/MYB35/AMS/MYB103/MS1/MYB99信号通路来调控绒毡层的发育,进而影响CYP703A2/CYP704B1等基因的表达调控花粉外壁形成,另一方面也促进QRT3基因表达,影响四分体的形成[19].而SPL不通过BAM1和BAM2的部分,则主要通过WUS/KUN和AP3/SEP2/AG调控早期花原基和花药原基发育,通过ER/ERL1/ERL2调控细胞间信号传导,通过DYT1/bHLH010/bHLH089调控更早期的绒毡层发育,通过CALS5调控胼胝质合成,以及通过ABCG1/ABCG16调控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图6).

图6 SPL和BAM1/2调控的花药发育信号网络Fig.6 The downstream signaling network of anther development regulated by SPL and BAM1/2

3 讨 论

花药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从早期孢原细胞分化到后期绒毡层发育和小孢子减数分裂,一系列基因都在发挥作用,如SPL、BAM1/2、DYT1、MYB35等.SPL和BAM1/2是目前已知的花药发育基因中最早发挥功能的,其突变体花药表型缺陷也最为严重,但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下游信号通路了解却非常有限.本课题研究发现SPL通过BAM1/2调控花粉外壁发育、花粉发育、脂质转运和细胞壁组建,同时SPL独立于BAM1/2调控花原基和花药原基早期一些基因的表达(图5).

对于BAM1、BAM2这一对同源基因,从图1(c)我们可以看出,BAM1和BAM2在进化过程中除了作为一个整体行使相同的功能(调控G1组基因),也存在完全的功能冗余(调控G2组基因),和亚功能化(G3~G5组基因),另外同时可能发生了新功能化(G6~G7组基因).

3.1 SPL和BAM1/2共同调控花药早期发育过程

相对于bam1bam2,SPL基因突变体表型异常出现时期更早,而本文中我们的转录组数据也发现,SPL调控了更多的下游基因的表达(4580).相比于BAM1/2下游基因中70.8%都同时被SPL调控,SPL中只有17.3%的基因同时位于BAM1/2下游(图3(b)),表明两者都参与调控一些相同的信号途径,但BAM1|2位于SPL的下游.

SPL和BAM1/2之间的负反馈环路,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BAM1/2能够抑制SPL表达,但这只是一种猜想,缺少直接的实验证据.这种观点源于在bam1bam2突变体花药中,SPL表达范围的增大[3,8].在几乎所有L2层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群中,SPL都有表达.根据本文中转录组数据,这可能是因为bam1bam2突变体L2层细胞全部分化为类似于小孢子母细胞的细胞群而引起的SPL表达范围增大.本课题研究发现,在spl突变体花药中,BAM1和BAM2的表达水平变化分别0.26和0.18,并未显著变化,表明SPL和BAM1/2之间可能并不存在直接的调控关系.在BAM1/2和SPL共调基因中,98.2%(777)的基因在bam1bam2和spl突变体中变化方向相同,仅有14个基因变化方向相反(图3(c)),这表明SPL正调BAM1/2调控下游基因和信号通路,并未观察到BAM1/2对SPL表达的抑制.由此推测,前人由观察到SPL在bam1bam2突变体花药中表达范围扩大而推测出可能存在BAM1/2抑制SPL表达范围的负反馈调控环的存在,这一推论可能有待商榷.一种可能是如前文中所讨论,BAM1/2缺失,导致SPL表达范围扩大,从而形成更多造孢细胞;但并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即在bam1bam2突变体中由于更多细胞分化为造孢细胞,而SPL在造孢细胞中表达,因而观察到SPL表达范围更广.当然,明确是哪一种可能,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3.2 SPL和BAM1/2分别具有独立于彼此的功能

除了调控已知的花药发育基因(图6),SPL和BAM1/2具有各自特异的独立于彼此的功能(图5).如图5所示:BAM1/2单独调控着对脱落酸、水杨酸和茉莉酸等激素的响应、脂质响应、毒素等物质的次级代谢以及胁迫响应过程,并且绝大多数是BAM1和BAM2是以G2模式来调控的,即完全功能冗余.SPL在转录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了323个转录因子的表达,并调控信号转导、细胞壁组建、植物器官发育、生长素合成、激素响应、脂质响应、苯丙素等物质的次级代谢以及胁迫响应过程.在胁迫响应中,除水分响应外,BAM1/2还参与因生物刺激而引起的免疫防御反应、盐胁迫响应和细胞死亡,而SPL则参与对于温度刺激和光刺激的响应.在BAM1和BAM2是以G1模式来调控时,即BAM1和BAM2共同调控时,许多基因受SPL-BAM1/2调控参与转录调控和蛋白质泛素化降解过程.

在SPL单独调控的花发育基因中,我们观察到一些BR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差异,包括接收来自膜外信号的膜受体激酶基因BRI1、BRI1激酶抑制子基因BKI1、将BRI1的信号向膜内传导的BSK2和BSK6,BR途径核心转录因子基因BES1的同源基因BEH1和BEH3、14-3-3蛋白基因GRF13、合成BR的DWF7/BEN1/CYP708A3/CYP707A1(图4(d)).已知的研究结果表明BR途径影响植物的雄性育性,且BES1能够直接结合到SPL的启动子上[20].在BZR1/BES1及其同源家族基因缺失形成的六突bzr-h中,SPL几乎检测不到,表明BR途径能够影响SPL的表达从而调控花药发育[21].

除了雄蕊发育,SPL也调控雌蕊发育.在spl突变体中,胚珠的孢原细胞特异化正常,但不能分裂形成大孢子母细胞[5].在花原基发育方面,SPL影响ABCE模型中B基因和C基因的表达来控制雄蕊原基发育.AG能激活SPL[22],SPL异位表达和过表达引起SEP3表达上升[23],SEP3异位表达激活AG和AP3的表达[24,25],这些数据表明SPL在参与雄蕊原基建成时一直是正调控的角色,还未发现SPL直接负调这些基因的结果.

此外,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ABCE基因中大多数都在spl突变体花药中上调,只有CLV3、SEP3和SEP4没有变化,其中A基因AP2和AP1,B基因AP3,C基因AG,E基因SEP2显著上调(图4(a)),表明SPL可能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4轮花器官原基发育.同时花原基分化基因WUS和KNU显著下调,可能与AG的上调有关,或者是SPL通过其他基因调控的.

之前的研究发现,在拟南芥的花、萼片、花瓣和莲座叶中,SPL异位表达和过表达引起AG表达上升,文章推测可能是通过SEP3来激活AG表达,而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拟南芥的花药中,AG的表达水平在spl突变体显著上升,这表明SPL与AG之间可能有比较复杂的调控关系.

3.3 SPL参与信号传导

MPK3和MPK6是MAPK家族中的重要蛋白激酶,在细胞间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3].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MPK3和MPK6能和SPL相互作用且磷酸化SPL,而这种磷酸化是SPL调控花药发育所必需的[26].突变体表型数据暗示ER/ERL1/ERL2和MPK3/MPK6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能ER家族基因会将膜外信号通过MAPK级联反应向下传递,但具体通路并不清楚[3].在花药发育信号传导过程中,我们发现ER/ERL1/ERL2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都在spl突变体花药显著上调,这表明SPL抑制了ER/ERL1/ERL2的表达,从而阻断ER/ERL1/ERL2通过MPK3/MPK6向下游传递信号的过程.除此之外,SPL的突变还影响了40个LRR蛋白激酶的表达,包括27个上调,13个下调,表明SPL在细胞的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大部分是阻断信号传导,小部分是促进信号传导.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了大量受SPL和BAM1/2调控的基因和下游通路,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详尽的参考数据.相信后续结合细胞学、生化学、遗传学等手段,能够进一步解开拟南芥花药发育的信号网络,为推动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花药突变体脂质
脂质组学在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及对中医药研究的启示*
水稻胚胎和胚乳双缺陷突变体eed1的表型与遗传分析
小麦花药伸出特性的QTL分析
水稻细长秆突变体sr10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华中农业大学番茄团队揭示番茄果实颜色形成的新机制
芒果皮泡水喝可降血脂
医药脂质纳米材料技术
中年发福或与脂质周转有关
化学杀雄剂2号诱导水稻雄性不育花药的内源激素变化特性
化学杀雄剂2号诱导水稻雄性不育花药的内源激素变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