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及改善

2020-09-13齐瑞营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改善新课标信息技术

齐瑞营

摘要:新版的信息技术课标实施不久,但是新课标更突出信息技术在高中的重要价值,但因为一些原因,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理想,课标理念没有落实下来,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改善教学质量的方法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改善

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点在于培育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这是新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同时在高考改革中,信息技术很可能被纳入到选考科目当中,因而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早在2003年信息技术就成为了高中阶段必修的课程,但是因为偏向于培育一般素养,教学上突出办公软件的使用,并且因为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信息技术在高中的地位并不突出。2017年新版本的课标出台,要求培育核心素养,但因为新版本课标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加上高考改革方向还没有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依然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比如某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准备好了教学设计,兴冲冲地到了教室,准备就绪要开始上课了,结果学生的反应却让教师很尴尬,比如学生会说老师再等一下……,学生也很少带教材,很少做笔记,教师开始讲课时,学生也开始举行座谈会。

在新高考改革当中,信息技术有望成为一个高考选考科目,一部分院校已经将信息技术列为自主招生考试必考的科目,这也证明信息技术在高中阶段越来越重要。而且新版本的信息技术课标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三个模块,包括必修、选修和选择性选修,必修一般就对应高中的信息技术学业考试,其余模块则很可能成为高考的加试项目,不过因为新高考没有明确信息技术是必选的科目,而且按要求来说现在是6选3,其中并没有信息技术,只有部分地区是7选3才有信息技术,按照趋势来说,信息技术成为高考必考科目是必然的,但目前因为还在过渡阶段,信息技术在高中阶段依然还是处在比较尴尬的地位。从现有的高考机制来说,信息技术是唯一的一个只有会考而没有高考的学科,但新课标又特别强调它的价值,不重视这门课不行,但太重视了又不太可能,因为只有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重视,其他学科以及学生都不重视。

进一步来说,因为会考的存在,教师教学能力一般会以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来作为评价标准,一些教师对会考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因而导致一个极端局面的发生,即会考应试。因为必修课的课时比较少,教师就会急于求成,以前信息技术课是高中生的“放松课”,现在天天做上机会考试题,教师没有教的兴致,学生也没有学的兴致。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又遭遇了一个新的问题,即非零起点的矛盾,小学、初中到高中都有信息技术课,但是因为课程衔接上的问题,导致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存在一个典型的问题,即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吃不消。久而久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致就完全丧失了。

二、如何改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按照课标要求,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必须要完成的目标,当然在课标中指出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的提升则要求必须要紧扣学科大概念,包括数据、算法、信息系统等。同时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题,突出在解決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计算思维来实现信息素养的提升。因此为了改善信息技术教学上的问题,要根据课标要求改进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方法。

根据课标要以计算思维为基础,培育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计算思维与数学思维很相似,特别是数学建模,计算思维培育需要从数学建模的角度来思考解决的方法。现在很多小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上都能用得溜,但是否具有计算思维却不一定,高中要进一步地强化计算思维的培育,这里突出数学建模,在面对一个实际的问题时要先通过数学建模来将具体的问题予以简单化,并转化成数学上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来构建模型,并确定需要的参数和变量,然后在计算机上编写一个算法来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模式上笔者建议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面对学生吃不饱或吃不消的现象,突出线上MOOOC或微课的价值,利用这些课程来让学生在线上反复学,线下则主要根据实际的问题来进行实践操作。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建议严格按照情境+探究+评价的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新知识的讲授放在MOOC上或者是微课上,学生在课下自主地学,课堂上结合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来打造问题情境,学生合作探究,先完成数学建模,然后利用程序语言来编程,完成作品,当然这比较高级,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吃不消,由此课堂上突出项目或案例教学,以具体的案例为基准,让学生利用教师所制定的一个与案例或项目有关的程序文件,进入编程的环境当中,通过对程序的运行、调试等实际操作来认识程序代码,以及程序是如何编制的,进一步突出算法的重要性,进而将学生引入到数学建模上来。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懂的内容可以在微课或MOOC上进一步通过反复学来达成目标。

教学评价上要突出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学生自评,教师总评。教师总评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学生实践过程当中的信息资料并用相应的算法来进行评价,突出对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过程的评价。而学生的互评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在项目或案例教学当中实践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体现了一种信息技术的培育必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它衔接了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的课标,更突出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高级应用,当然也强调学生的信息素养,高级应用方面主要在选修模块当中,而信息素养方面主要在必修模块,在高考尚未明确选考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对教师而言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非常大的挑战,因此笔者建议从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方法上来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田福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J].读书文摘,2016,(29):238.

[2]丘纤丽.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9):206-206.

[3]黄斐.刍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无奈与突破[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1):47-49.

猜你喜欢

改善新课标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研究
浅谈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