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击/attack” 在汉英词典中的词类范畴化对比研究

2020-09-13蒲月琼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词类范畴词典

李 幽 蒲月琼

(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一、相关概述

词类问题长期以来备受语言学界的关注,作为语法研究的核心,词类等语言范畴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国内讨论的难点和热点。由于汉语词类问题一直困扰着语言学界,现代汉语词类问题也一直被视为一个老大难问题[1],其中,兼类问题更是成为众多学者争论的重点和焦点。

在词类标注研究中,兼类现象也被称作语法多功能现象,指的是 “一个多义的概括词在社群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类范畴”,在词典中具体表现为兼类词[2]。许多学者一方面承认概括词的语法多功能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又坚持兼类要尽可能少的 “简约原则”[3-4],因此,基本上不认可动词和形容词名物化后的自指义项。王仁强通过对《牛津高阶词典》的实证研究发现,在现代英语中,动名兼类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5]。本研究将结合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简称 “语委语料库”)为辅助,分别以 “攻击” 一词在各大汉语词典中和attack 在几部词典中的释义为例,对“攻击” 一词的使用模式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该词在言语层面句法中的命题言语行为功能分布,尤其是指称用法的规约化程度,讨论如何处理兼类词。希望通过对汉语和英语的词类范畴对比研究,能够深化汉语词类研究,从而提升汉语词典以及汉英词典的编纂质量。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高频词“攻击”(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中的频序为2778)及“attack”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新世纪英汉大词典》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5 部词典中的词类标注为研究对象,基于语委语料库对“攻击” 一词进行使用模式调查。结果发现,各词典及语料库对于“攻击/attack” 的词类标注存在问题。

第一,各词典对“攻击” 的词类标注与语委语料库的标注有较大出入。比如,在语委语料库中,“五月十六日,蒋军的第三军团在平汉路上发动了总攻击,向许昌进逼”这句中的“攻击”作为发动的宾语,理应被标注为名词,但语委语料库将其标注为动词,且与之相同的语句还不少。第二,通过比较几部双语词典和英语词典中“attack” 的词类标注与释义,并将其与汉语词典进行比较,发现“attack” 和“攻击” 同样具有“……的行为”的意义,但在英语词典中,“attack”有名词和动词的用法,而在汉语词典中,“攻击” 却只有名词用法。

本研究将以国家语委语料库为辅助,通过实证研究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三、研究理论和方法

本研究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该理论由王仁强[6]正式提出,目的是解决分析语中概括词在社群语言层面存在的语法多功能性现象。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即分析语的词类范畴化在言语(个体词)和语言(概括词)两个层面发生,个体词的词类范畴化指说话者的命题言语行为(包括指称、陈述、修饰等)的表达过程,可通过个体词的句法功能与其意义事件或语境意义的关联标记模式进行判断;概括词的词类范畴化体现为一个言语社群集体无意识的自组织过程,其核心是规约化/ 相变。个体词在言语层面句法中反复使用会导致概括词的词类属性发生演变。因此,在判断个体词的词类时,必须调查分析其在大型语料库中的真实具体使用模式,从而使所确定的该词的规约化程度更高。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攻击” 在各大汉英词典及汉语词典中的词类标注情况;同时,以国家语委语料库中“攻击” 的真实使用模式为辅助,手动对该词进行词类标注,最后与几部英语词典中“attack” 的词类标注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攻击”一词的正确词类归属。通过对“攻击” 和“attack”的词类范畴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深化汉语词类研究,提升汉语词典以及汉英词典的编纂质量,还能更好地帮助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英语,同时服务于汉语国际推广战略。

四、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词类归属问题

王仁强认为,所谓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实际上是词类的去范畴化[7]。对于其是否涉及再范畴化,仅依靠直觉是不能判断的,只有通过语料库检索其使用模式才能确定。通过对国家语委语料库的调查分析,得到表1 统计结果:在国家语委语料库中,“攻击” 一词共有384 条索引,在对索引进行分类后,发现作名词使用的索引仅有2 条,作动词使用的索引有382 条,分别占总数的1% 和99%。

表1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攻击” 的词类分布

郭锐认为,词类划分是以词在词汇层面的表述功能为依据来进行的[3]。4 大词类与4 种表述功能相对应:名词与指称功能对应、动词与陈述功能对应、形容词与修饰功能对应、虚词对应辅助功能[3]。虽然语法意义标准相对而言更容易用来判断个体词项的典型词类归属,但是语法功能才是词类的本质。在使用意义标准进行词类判断时,词语的词类转化等用法容易被忽略,用语法功能标准来进行词类判断更为可靠。如在判断“以色列地面部队和海军舰艇趁势发起攻击” 一句中“攻击” 的词类时,可以看出,“攻击”作为发起的宾语,起指称的表述功能,应该标注为名词。

按照每个个体词的表述功能对检索结果进行手动标注后,得到表2 结果,二者结果对比如表3 所示。总结发现,语料库中对“攻击” 的词类标注错误率极高,尤其对“攻击” 一词的指称用法标注有较多错误。经重新手动标注后,从“攻击” 在语料库中的个体分布频率可以看出,其作名词和动词的用法分别占总数的30% 和70%。因此,初步认为“攻击” 一词应为动名兼类词。

表2 对“攻击” 一词进行手动标注结果

(二)释义对比研究

通过查阅“攻击” 在几部汉语词典与attack 在几部双语和英语词典中的释义情况,得到表4 和表5 结果。

表4 两部汉语词典中“攻击” 的释义情况

表5 各大双语词典中attack 的释义情况

分析表5 后发现,双语词典对于“attack” 的释义也存在不同,汉英词典中仅把“攻击”标注为动词,而英汉词典中,“attack” 兼有动名两种词性,说明汉语和英语中对二者的词类划分存在分歧。此外,英语词典中“attack” 的意义包括“……的行为”,将“攻击” 视作一种行为。在语委语料库中,我们发现,汉语中也存在将“攻击” 视作一种行为的现象,比如:在“五月十六日,蒋军的第三军团在平汉路上发动了总攻击,向许昌进逼” 这句话中,“攻击” 作为发动的宾语,意为一场行动,一种行为,因而语委语料库将其标注为名词。但是,在各大汉语词典中,并没有“攻击” 的名词义项。因此,“攻击” 的名词义项应该收录在词典中,词类标注应该为动名兼类词。

在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后,本文建议对汉语词典中的“攻击” 和汉英词典中的“attack” 一词重新进行释义。具体如下:

汉语词典:

【攻击】gongji < 动> 进攻:~ 敌人要害|~敌人阵地。< 名> 攻击性的行为:发起 ~|发动 ~ 。

汉英词典:对于汉英词典的词类标注,建议以牛津词典对attack 的名词释义为补充,例如:【攻击】<动>①attack; assault; launch an offensive.②attack(verbally); charge; vilify< 名> ①An act of using violence to try to hurt or kill sb. ② An act of trying to kill or injure the enemy in war, using weapons such as guns and bombs. ③ Strong criticism of sb/sth in speech or in writing ……

结语

本文通过对“攻击” 一词在国家现代汉语语料库和汉语词典中的词类标注情况与“attack” 在英语词典中的释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攻击” 一词的词类归属情况存在疑问和分歧,原因可能是词典编纂者在编纂词典时遵循了词类要少的“简略原则”,并且没有在语料库中进行使用模式调查。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得知,根据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在判断概括词的词类归属时,应该区分词类范畴化的两个层面,即言语层面和社群语言系统层面。“攻击”一词在言语层面句法中充当命题言语行为功能中的陈述和指称功能,所以在词典中应为动名兼类词。词类的本质是语法功能,在判断词语在言语句法层面的词类时应以其为依据。不论是汉语词典还是汉英词典,词典编纂者在编纂过程中都应该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保证词典释义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词类范畴词典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次要任务对词类判断任务中权力空间表征激活的影响*
中文词类信息在副中央凹中的加工*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研究综述
大学英语词类教学研究及启示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