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成疫情期间构建认同新途径探析

2020-09-10艾群博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人民日报抖音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抖音短视频在传播疫情信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获得了相较于以图文形式为主的传播方式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选取《人民日报》抖音客户端在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4日期间发布的376条短视频为研究对象,聚焦于研究疫情防控期间什么样的内容更能引起民众的关注,以点赞量和转发量作为评判的标准,进一步探究点赞量的多少与转发量的相关关系,发现两者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一线工作者”“疫情信息通报”“专家疫情分析”“民众疫情生活”这4个题材是民众最关心的,并最终得出结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短视频已经成为新闻媒体构建认同的新途径。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短视频;内容分析法;《人民日报》抖音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7-0001-03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0年4月28日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4G、5G时代的到来,让我们从图文时代进入了以视频为主的时代,各大传统媒体也随即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开通了官方账号,以制作短视频的形式报道新闻。

其中,抖音于2016年9月上线,《2019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超4亿,不仅有短视频,还有直播、原创音乐等内容,地区不限于国内,延伸至国外多个城市,受众不仅覆盖年轻人,还覆盖大量“60后”“70后”人群[1]。目前,抖音短视频已经成为我国短视频平台中的佼佼者,日活量达到了4亿,各大新闻媒体也在抖音端相继开通了官方账号。

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在全民居家隔离的背景下,人们消遣时间的方式是玩智能手机、电脑等。“足不出户”一定程度上也为以抖音APP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带来了更多的用户。用户一方面在短视频平台可以关注到最新的疫情动态,了解防护措施;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焦虑感与孤独感。因此,本研究聚焦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人民日报》抖音官方账号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析,以期探究疫情防控期间主流媒体构建抗疫认同及疫情认知的方式。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抖音账号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报道进行研究。“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该方法旨在对研究对象的本质性事实和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了解,借此对其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进行揭示和挖掘,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预测和把握。”[2]

研究聚焦于《人民日报》抖音官方账号在1月20日至3月14日发布的376条短视频,通过对视频内容的观看与分析,将这些短视频分为疫情相关的议题和其他议题。其中有330条视频内容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46条为其他议题的数量。根据短视频的特征进行类目建构,其中分析框架中包括数据统计、视频题材和视频类型。本研究结合分析框架,根据分析结果制作了编码表(如表1),并对330条短视频逐条进行了编码。此外,本文没有选择“评论量”作为数据进行分析,是因为抖音官方对一些短视频在“评论”上有所限制,难以获知真实的评论数据。

三、《人民日报》抖音短视频内容分析

(一)数据分析

据统计,自1月20日至3月14日期间,《人民日报》抖音客户端共发布了330条有关新冠肺炎的短视频,其中题为《太好了!上海自制抗病毒喷剂,已应用于一线应急病房职业防护!你愿意为科研人员点赞吗?》的短视频获得了2705.1万点赞,转发数105.5万,2705.1万的点赞量是330条短视频中最高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大媒体的短视频成了构建民众疫情认知的重要方式之一,媒体通过设置疫情相关的议题,民众通过浏览相关的短视频获得对举国抗疫的认同。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在议程设置理论体系中提出了“属性议程的设置”,“他认为一则新闻中有不同的属性,这些属性依附在对象议程上,共同传递到公众那里,从而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特征的认知”[3]。总而言之,影像与声音加持下的新闻短视频,相较于传统图文形式的新闻,内容更为通俗易懂,用户接收信息的门槛也更低,依托“技术红利”,新闻媒体获得了更多的流量,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

(二)题材分析

在报道题材方面,“疫情信息通报”的数量最多,达到121条,其次分别是“一线工作者”87条、“民众疫情生活”36条、“国外疫情报道”27条、“专家疫情分析”23条、“政府会议”11条、“社会援助”10条、“视察调研”10条、“防疫常识”5条。这些主题涵盖了有关疫情的方方面面,主次分明,《人民日报》抖音端依然是以通报最新的疫情消息为主,通过加大议题的设置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覆盖更多的人群。《2018抖音大数据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日活跃用户突破2.5亿,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4],庞大的用户群也为媒体报道提供了更多的流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疫情信息通报”是媒体报道中的重要议题,这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也与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人民日报》通过大量设置相关议题向社会传播有关疫情的信息,有利于民众对疫情的认知和维护社会的秩序。而在抗疫过程中,一线工作者起到了重要作用,《人民日報》也加强了对此类议题的报道,通过展现一线工作者在抗疫前线的工作、与患者的故事、与家人间的亲情以及对逝去的一线工作者的缅怀等,全方位地展现了一线工作者的抗疫事迹与生活,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视频的风格与配乐让用户在观看时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通过慷慨激昂、活泼乐观、略带伤感的配乐与现场实拍的画面与照片,传递出了一线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也进一步强化了一线工作者的抗疫精神。

《人民日报》抖音端也大量报道了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这类新闻视角贴近民众,将个体的故事与经历融入举国抗疫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很强的接近性,能够引发民众的情感共鸣。此外,《人民日报》也报道了国外的疫情状况,包括外国政要召开的抗击疫情的会议、国外相关的防疫政策、外国民众的抗疫故事及西方对我国抗疫的污名化报道等。

(三)视频类型分析

在统计的330条短视频中,按照视频类型将其分为现场实拍、图片改编、节目节选和监控视频。其中,现场实拍是指记者采访、新闻发布会、会议记录、一线实拍等;图片改编是指用短视频的形式将图片配上符合主题的音乐改编成的视频,这类视频常用来报道疫情数据、一线工作者逝世、国外疫情等;节目节选是指把新闻节目中的关键时段截选下来的短视频;监控视频是指内容是用监控设备记录下来的短视频。(如表2)

在视频类型分析中,发现半数以上的短视频是“现场实拍”,占比55.5%,其次是“图片改编”,占比39.4%。而“节目节选”和“监控视频”分别占比为3.6%和1.5%,由于“节目节选”和“监控视频”的数据样本过少,因此本节中不对这两者作具体分析,着重分析“现场实拍”和“图片改编”。

此外,在结合视频题材与视频类型的统计中,发现在“现场实拍”类型中关于“一线工作者”和“疫情信息通报”的视频题材占比最大,分别为31.1%和24%。可以看到,在“一线工作者”和“疫情信息通报”这两个视频题材中,多数采用的是现场实拍,通过现场实拍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还原真实的场景与故事,更好地引起民众的情感共鸣。在“图片改编”的短视频中,也主要涉及“一线工作者”和“疫情信息通报”两个主题,占比分别为23.1%和56.2%。其中“疫情信息通报”占比最多,原因是《人民日报》每天都会在抖音端发布有关疫情的数据,这种信息通报由于是以数据为主,因此均采用了“图片改编”的短视频形式。

在有关“一线红作者”的报道中,采用“图片改编”形式的短视频共30条,其中有20条是对在抗疫过程中不幸逝世的一线工作者的悼念,这种采用图片改编的短视频没有丰富的画面,主要通过配有沉重的音乐和怀念的音乐,再加上事实的文字呈现,以此表达出对抗疫中牺牲的工作人员的纪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思考与启示

(一)内容接地气——激发民众的情感共鸣

相比长视频,短视频更强调情感,而当主流媒体开始利用短视频形式进行公共叙事时,其关注的焦点相比传统的图文形式也有了不同。有研究者认为,“主流媒体通过短视频弘扬社会正能量就不能是说教和脸谱式的表达,而更要关注普通人,从而拉近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用户的兴趣和共鸣”[5]。而蕴含更多的情感也就意味着可以通过“诉诸情感”的方式表达。“诉诸感性是影视作品中常用的说服技巧,即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符号来感染受众,以达到说服效果。这种说服技巧常用在故事类PGC,通过感性符号引起受众情感共鸣,打通视频作品与受众之间的情感场域,营造‘传播共情性’使受众更易接受传播内容。”[6]

在统计的点赞量前十的短视频中,视频的标题有60%的内容涉及“一线工作者”和“民众疫情生活”,这类视频的特点在于,无论是主题、内容还是背景音乐,在事实之外都更注重情感。《人民日报》深谙短视频的制作逻辑,通过对不同议题的情感化制作,激发了民眾抗疫的认同与共鸣,相关的报道也获得了在同类媒体中较好的传播效果。有学者提出,短视频具有“情感属性”,“视听语言与新媒体的结合,将传播情感卷入,最大限度地释放”[7]。这也意味着短视频相比文字有更强的“情感属性”,因为其既兼具文字功能,又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加持,丰富了媒体所呈现出的内容与意义。

(二)题材多样化——构建疫情中的认同感

从1月20日起疫情议题成为《人民日报》报道中的重心,从单一的“疫情信息通报”议题到多重角度的报道,《人民日报》抖音端的报道随着疫情发展建构起了全方位的疫情报道,民众也通过《人民日报》建立起了对疫情更为全面的认知。利用短视频的形式,让过去图文形式的报道鲜活起来,有利于短视频平台设置议题,建构了民众对抗疫的认同和对疫情信息的认知。

在点赞量前十名的短视频中,其中有4条都与“一线工作者”有关,也可看出民众对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的认同。而《人民日报》在对“一线工作者”议题的报道上多是从一线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出发,以小见大,把一线工作者参加抗击疫情的故事与真实个体的生活勾连起来,在宏大的背景下展开以个体叙事为主的报道,更加真实和具有感染力,也让民众对抗疫产生了更强的认同感。

(三)警惕同质化——避免陷入反向传播

当前的抖音短视频,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特别是新闻类的短视频,由于各家新闻媒体会互相使用彼此的一些新闻素材,导致新闻的内容同质化严重。现阶段,国内各大媒体和地方媒体多数都在抖音端建立了账号,对于优质的内容,不同的媒体间会相互转载,以期获得更多流量和更大的受众覆盖面,但这也造成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人民日报》抖音端选取了330条短视频,其中在短视频中标注出转载与节选节目的共有78条,占比约23.6%,这也意味着这些转载与节选电视节目的内容也会出现在其他媒体的报道中,而通过23.6%的占比,也可看出这并不是个别现象。

新闻媒体通过转载的方式制作出短视频的优点在于能够使一条新闻覆盖更多的受众,发挥出新闻最大的传播价值,同时避免重复采编内容,降低了媒体成本。但新闻媒体也要警惕新闻内容过于同质化,避免产生负面的传播效果。内容同质化造成的不仅仅是表层内容上的同质化,还有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趋同。学者朱秀清认为,随着媒体日渐走向市场,新闻生产的组织化、市场化,使不同媒体对新闻价值标准的判断产生共识,从而产生了新闻产品的标准化倾向[8]。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闻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尽管没有产生因为同质化引起的舆情事件,但新闻媒体也需要警惕,在满足民众信息需求的同时,也要合理地设置议程,均衡报道内容,才能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五、结语

4G时代的到来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底层技术的成熟应用也催生了各类短视频APP,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在技术变革的当下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内容主要依托于文字和图片进行信息表达,缺少了短视频所能提供的场景感与真实感。短视频虽然时间较短,但信息量相较于传统的文字、图片承载的内容更丰富,加上动态的画面与背景音乐的冲击,往往让用户感同身受。

疫情期间,《人民日报》抖音端加大了对疫情信息的报道,不同的主题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国内外抗疫的图景。在内容上,《人民日报》主要报道了一线工作者、民众疫情期间的生活、疫情信息的通报和专家对疫情的分析,抓住了疫情期间民众的关注点,利用短视频的形式制作相关新闻,在满足民众需求的同时,还原抗疫前线工作人员的奋战现场,不仅展现出了全社会共同抗疫的图景,也传达了政府对民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视。同时,短视频更强的画面感与互动性也为抗疫认同的构建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http://www.cnnic. 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t20200428_ 70974.htm,2020-04-28.

[2] 李本乾.描述传播内容特征检验传播研究假设——内容分析法简介(上)[J].当代传播,1999(06):39-41.

[3]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30.

[4] 字节跳动算数中心. 2018抖音大数据报告[R].字节跳动,2019:2.

[5] 余星馨.短视频舆論场中的人民日报:共鸣·碎片·参与[J].青年记者,2019(22):26-27.

[6] 董媛媛,田晨.社交媒体时代短视频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J].当代传播,2018(03):28-30.

[7] 栾轶玫.视觉说服与国家形象建构——对外传播中的视听新话语[J].新闻与写作,2017(08):14-18.

[8] 朱秀清.新闻同质化分析[J].现代传播,2005(06):116-117.

作者简介:艾群博(1997—),男,河南南阳人,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实务。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法人民日报抖音
玩“抖音”爱上风流“网红”,姐姐被抛弃妹妹来报复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短视频研究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音乐短视频研究
音乐社交短视频软件何以走红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