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解析

2020-09-10赵晓芳

关键词:立德树人辅导员高校

赵晓芳

摘  要: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使命、根本任务。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动态、人格品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立德树人同样也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使命和任务,二者存在着必然联系。当然,高校辅导员在立德树人工作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辅导员自身缺乏对立德树人的深刻认识;辅导员工作任务琐碎繁多,弱化了德育功能;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和认同感不足,自身能力欠缺影响了育人效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解决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辅导员;高校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思想之一,我国古代就有立德树人的很多思想论述。立德是树立德业的意思,而树人是培养人才的意思。立德树人解决的是用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当今,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使命、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接触最多,“最亲密的人”,同時也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高校辅导员要紧随时代发展的脉搏,以立德树人为自己的使命和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

一、立德树人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关系

(一)立德树人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必然要求,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和使命性是分不开的。

1.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里对辅导员职业的定义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定义里明确指出了辅导员工作的双重身份,双重职能。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等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1],与思政课授课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是,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第一课堂来进行,大多进行的是专业的理论教育,给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范围是在第一线的,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知水平、三观发展状态,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工作主要是通过第二、第三课堂开展进行的。辅导员通过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加以培养;通过自己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引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导员工作的这种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影响大学生是否成才的关键因素。”[2]

2.辅导员工作的使命性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也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守则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4]。高校辅导员工作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将学生管理工作与立德树人完全融合在一起保持高度一致。辅导员作为高校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的使命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基础知识等等。要实现这些目标和使命的前提就是要坚持德育优先,培养优秀人才。“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二)立德树人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实需要

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学生的亲密伙伴,也是学生成长进步的见证人。[5]辅导员身份的双重性,工作内容的实践性,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更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代发展到今天,面对国内外新形势,面对新时代,我们对辅导员工作也有了新的更加严格的要求。辅导员工作也面临许多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辅导员工作如何做成为了摆在每一位辅导员面前的课题。比如:面对思想多元化的发展和冲撞,如何引导学生分辨其中的合理成分,摒弃不良影响;面对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对集体关心不够甚至漠不关心,个人利益至上,小团体主义等思想,如何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面对学生自律能力欠缺,沉迷网络,荒废学业如何纠正;面对因为家庭原因,心理问题严重的同学如何帮扶辅导等等。这些现实工作,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立德树人。辅导员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德育优先,才能很好的完成这些工作的需要。

二、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问题

(一)辅导员自身缺乏对立德树人的深刻认识

辅导员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自己要对立德树人的内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立德树人的要求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当前,还有一些辅导员对立德树人的内涵以及价值认识不太全面,不太深刻,对学生的成长规律、思想特点了解的不够深入,这就导致了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方式方法使用不当的情况。比如:经常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很少采用德育说教指引的方式,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满、反抗,对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十分不利。

(二)辅导员工作任务琐碎繁多,弱化了德育功能

辅导员的工作比较杂,并且很琐碎,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心理、帮扶、救助、班级建设、党团建设、文体活动等等。对接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处、财务处、组织处、宣传处、保卫处,户籍处等多个部门。刚开始工作还有新鲜感,工作了几年以后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对自己的职业迷惘,失去最初的心态。对辅导员而言,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已经占据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除此以外,还要管理两百到三百的学生,有些高校辅导员配备不足的可能一个辅导员要管理四五百个学生,这种情况下要兼顾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做好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就会感觉到压力较大,辅导员的德育功能就被放到了次要地位,逐渐弱化。

(三)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和认同感不足,影响了立德树人的效果

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高校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对辅导员的职业加以肯定,强调辅导员的重要作用,为辅导员发展拓展了空间和渠道。但部分辅导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受社会舆论或者工作成效的影响,职业幸福感和认同感不足,从而削弱了辅导员立德树人工作的效果。比如:社会认同上,比较多的家长认为辅导员是学生的生活老师,是学校安排的给学生服务的职工;部分学生由于跟輔导员接触不多,也很想当然的认为辅导员工作很清闲,没有为学生们做什么服务、教导工作;辅导员工作时间比较长,成效却并不显著;这些都会导致部分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职业倦怠,迷惘,看不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逐渐产生消极怠工心理。

(四)辅导员自身经验不足,能力欠缺,影响了育人的效果

当前高校学生辅导员大多是八零、九零后的硕士毕业生,辅导员队伍越来越年轻化。这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辅导员自己运用的好才能发挥更大的优势。辅导员年轻化,优势在于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更容易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取得学生的信任,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爱好。但也有劣势,辅导员年轻化会导致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存在困难,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工作过程中,导致有部分同学觉得辅导员太年轻了,生活阅历尚浅,不信服辅导员的教导。年轻辅导员刚一踏出校门就进入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从学生的身份,变成教师,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身份,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过多的社会实践经验,有些辅导员的理念还没有及时跟上身份角色的转化。工作过程中容易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易怒暴躁,看待问题有时会单一片面,而九零后,零零后的学生个性化更强,更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具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辅导员自身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会影响到与学生和谐共处的关系,不利于开展学生工作。

三、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解决途径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树人能力

教师的工作就是教育培养人的工作,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良心职业。高校辅导员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工作者、教育者、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领航者。面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面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高校辅导员身负重任,必须要不断的提升个人素质,做学生学习的楷模。

首先,辅导员要重视自身政治素质的提升,应该不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和思考,将党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念。要将育人理念渗透贯彻到学生工作的每个角落,做实做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其次,辅导员要坚定自己的职业道德。辅导员的人性化教育,默默付出会感染到每一位学生。辅导员的性格特点,品格修养,道德素养等都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是你不经意的鼓励,也许是你不经意的微笑,也许是你不经意的一句问候,就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影响到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态度。辅导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好课余时间,更要抓住课堂教育这个主阵地,通过主题班会,课程讲解等形式,将中国精神,人民的美好品质,道德标准等带入进去,深化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最后,辅导员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多储备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史学、法律法规,行政学等方面的知识,深化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用一潭水去引导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

2.做道德模范,提升道德风尚

大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学生关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辅导员在大学生成人成才教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6]同样的,在德育教育上辅导员也要用一潭水去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品行。辅导员要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自己就首先要是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用自己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古圣先贤孔子、孟子也提出老师要自身端正,以身作则的道理。在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里也明确规定,辅导员要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引领社会风尚,以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不得有损害职业声誉的行为。[7]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自己的言传,更要注重身教。让自己具有高尚的品行,于无形之中引导学生与自己看齐,教育学生传递正能量,传递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具有文明的举止,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3.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文化人

辅导员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明确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了谁做,做的目标是什么。辅导员要明确人文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底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是当今认识世界的重大发现和改造世界的重大成果的基础。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立德树人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骨干力量,就要充分发挥人文科学教化性,评价性的特点,通过必要的手段和方式,达到陶冶人的情感,升华人的心灵,形成正确人生追求的目标。

4.换位思考,改变育人理念

立德树人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还是人,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树人是目标。辅导员在从事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生为本,科学育人。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差异性,寻求共性,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尊重多样性,包容差异性,并根据时代的发展,条件,环境等的改变,探寻立德树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的模式,取得教育的实际效果。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学生自身的禀赋,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不断淡化身为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增强服务和育人的意识,要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心理、就业,发展等服务。更要引导学生能够理性的面对现实,培养他们正确看待问题,合理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员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抛弃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培养教育学生的机会,要秉承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的理念。要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聪明才智,因材施教,发现每一个同学的优势,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成才而努力;要合理看待学生的差异,为解决学生的问题服务。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要突出重点,划分阶段,实现全面的覆蓋,比如对大一学生进行新生的适应教育,对大二学生进行规划教育,对大三学生进行提升教育,对大四学生进行发展教育等等。总之,高校辅导员在立德树人工作过程中要以生为本,科学育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德育优先,领航成长

1.明确德育引领内容

辅导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德育的引领内容,并且要将德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身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学生辅导员,首先就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入学生之中,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情感、生活、学习、工作、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情况以及需求。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就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发展规律、收集大家喜闻乐见的实例,开展军训工作、专业介绍工作、班委选拔工作、安全教育工作、奖助帮扶工作等,开好第一次班会,上好第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课。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和内容,激发感染每一位同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好大学生活规划,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其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找准方向,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学会独立、包容、乐于奉献、培养兴趣、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为的当代青年。最后,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利用传统文化节日等,开展爱国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等,将德育内容植入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2.培养德育引领思维

辅导员要培养自己具有引领的思维习惯,引导疏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我国古代就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说法,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勤于思考,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夯实自己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辅导员只有自身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才能在学生迷惘无助的时候给予学生帮助。辅导员只有勤于善于思考,才会“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掌握学生的动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帮助他们成人成才。辅导员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层面,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心甘情愿的去听从辅导员老师的教导,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对学生循循善诱,运用艺术的沟通方式,将引导方法落到实处,增强教书育人的效果。

3.充分利用引领载体

辅导员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好新媒体网络平台,以此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工作。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堂上,可以引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教学云平台,在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制作微电影、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将单一的课堂讲授,变成双向互动,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收获意想不到的授课效果。辅导员还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善于运用微信,抖音,微博,头条等媒介平台,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沟通和交流。做到学生在哪里,辅导员就能跟到哪里。

(三)助推梦想,激发热情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式育人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辅导员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舞台和空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天赋。辅导员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抱着欣赏的眼光和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去,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树立信心,满怀希望的迎接未来的道路。

2.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学生对理想的认识是多种多样的,理想也是多种多样的,认识不同,理想就不同。这些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一些学生的理想信念比较单薄,有的又过于功利化,这是不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辅导员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是学生的人生理想不断升华,人生信念更加固定。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召学生,用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的鲜活事迹激励学生,使学生可以高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无前。

3.开展文化建设,培养知行合一观念

辅导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通过大学文化对社会道德的引领作用来反观相应社会道德规范对大学生的影响。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首先要从校园大环境入手,注重对校园文化的美化,优化,努力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其次可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团结的班风,学风,与学生一起合力共建精神家园;然后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创新开展多项学生人文社科主题活动,将人文素养潜移默化的融入活动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寓教于乐;最后,辅导员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四)聚集力量,协同育人

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伟大而系统性的工程,受到外部因素如社会、家庭的影响,也受到校园内部因素如辅导员、专任教师、行政工作人员等的影响。我们要协调好这些关系,整合各种有利因素,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使命,形成合力,全员、全过程育人。

(五)建设队伍,打造团队

1.增加岗位人数,合理配比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实际情况是,部分高校辅导员配备是不足的。所以高校要针对学生人数比例,针对辅导员岗位配备不足的情况,相应增加岗位人数,合理配备师生比。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2.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培养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里指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8],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双重身份。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身份越来越突出,并且逐渐从教师队伍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全职的、被社会认可的一种职业。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针对辅导员的年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培养。首先,要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管理辅导员队伍;其次,明确辅导员工作的岗位职责,角色定位,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最后,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培训,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设新的专业,从整体上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3.完善激励机制,激发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周期一般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或者四年,一般情况下,经历两个周期甚至在第二个周期的时候,辅导员因为繁琐工作的重复或者工作成果的不显著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在加上社会、家长、学生或者其他非辅导员岗位的同事对辅导员工作可能存在的一些误区,会更加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加重。针对这些情况,要完善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宣传,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宣传,使更多的人理解辅导员的身份、工作性质、职能、内容等,增加辅导员工作的社会认同感。其次,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辅导员的工作,相继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法律法规,保障辅导员工作的发展空间,晋升渠道,基本权益等,要在这些政策法律法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最后,各高校要在辅导员考评机制,职称评选工作,职业培训等方面,加大对辅导员实际工作情况的考虑,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学校奖励和发展机制,为辅导员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以便更好地激发辅导员工作的潜力和激情。

四、结语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里曾讲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公,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把立德摆在三不朽之首,深刻反映出了从古代开始人们对道德的追求和对德育的重视。[9]这就告诉我们,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推动德育教育良性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时候,先要立德,然后才是树人。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一线工作者,要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更好的去要求培养学生。高校辅导员要紧追时代发展脉搏,将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19-12-25](2017-09-2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44874.htm.

[2]黄婕.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的协作模式探究:以邦德华谊学院为例[J].文存阅刊,2017(20):81+47.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5]王舒蕾.高校辅导员专业身份认同的概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3):35.

[6]刘赪秀.高职院校辅导员立德树人的使命与率身垂范[J].教育教学论坛,2018(05):76.

[7]朱江.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任务及实现路径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08.

[8]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03):38.

[9]郑吉春.协同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优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96.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辅导员高校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