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伦理失范问题反思

2020-09-10曾红宇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摘要:传媒伦理是调整传媒活动与社会其他活动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总称,是传媒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体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深入应用,传媒信息传播中存在的伦理失范现象越来越严重。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中出现了模糊真实与虚拟界限、编辑简易化、个性化内容推送、粗俗丑陋行为传播和低俗文化盛行等伦理失范问题。因此,应提高受众整体传媒素养,建设新时代的精神文化;创建绿色传媒环境,打造良好传媒伦理制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受众谋求现实与精神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人工智能;传媒伦理;伦理失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2-0060-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伦理的规范与构建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C1267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成果显著并在各大领域得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成果显著:微软小冰、小米、小度等智能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人类交流信息的根本方式;新闻头条等热门新闻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向受众推送最适合的新闻内容;不少新闻稿件由人工智能程序自动撰稿完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识别网络图像中的人、动物、风景或地点……但是,技术是把“双刃剑”,在人工智能技术大肆发展的同时,传媒伦理失范问题也层出不穷。

一、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伦理失范表现

南京师范大学媒介发展与危机管理研究所所长靖鸣教授提出,传播伦理是传播行为在伦理道德层面的指导规范,是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1]。傳统传媒伦理涵盖范围局限于信息采集、发布和使用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传播伦理失范现象,难以用传统的伦理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呈现出新特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下,如何破解传媒伦理失范困境、增强传媒舆论引导力,已成为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模糊真实与虚拟界限,眼见不一定为实

传统的传媒运营环境下,记者根据现场采访写成新闻稿件,查找相关新闻素材丰富稿件信息,全面深刻还原事件本身。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自动化新闻、集成化信息处理、“中央厨房”出现,众多信息来源于受众随手拍的视频、图片或现场受众的只言片语。这种从海量网络或数据库中抓取新闻素材的形式,不能整体把握新闻信息,存在只抓取表面信息而未深入研究事件的问题,对新闻事件进行碎片化部分报道,脱离了新闻本质,人工智能技术下生产的众多碎片新闻背离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2019年,一款名为ZAO的“AI换脸神器”一夜爆红,在不到24小时内被紧急叫停[2]。换脸软件引起的争议,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一款APP上引起的诸多伦理问题,人们可以将自己的形象嫁接到不同影视作品中的各个形象上,满足大众明星梦,360°全方位立体融合,没有一点违和感,任何人将自己的头像上传后都能成为影视作品中的男女主角、各个角色,无论是动态视频还是静态图片,都可以被轻松篡改。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下,耳听可能是虚,眼见不一定为实,受众对信息的真伪更是难以辨别。

(二)编辑简易化,利用伪善博取受众怜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中的广泛应用,各类简易化编辑软件泛滥,其可以对已有画面声音进行处理,可能给社会带来一定风险,不利于社会和谐治理。例如,某短视频播出一男子持刀追砍警车,车上警务人员向该男子连射两次后,男子倒地,视频配文“一男子持刀追砍警车,被特警开枪击毙”。事发地公安局官方账号立刻辟谣,视频中的警察并未击毙该男子,而是发射了两枚催泪弹,分别击中了男子的颈部和头部,之后解释催泪弹的工作原理,说明该弹是安全的,不会危害他人生命。伪善信息的传播,可能损坏个人、企业、单位或行业的名誉,给当事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三)个性化推送,粗俗丑陋行为传播,低俗文化盛行

算法推荐是人工智能时代传媒运用的典型技术,在算法的个性化推荐中,传媒特有的伦理问题显得更明显,信息茧房使粗俗行为四处传播,低俗文化盛行[3]。如何避免算法推荐技术下的伦理困境,规避个性化推送的不良影响,是每一个传媒人都需要思考和行动的方向。

直播平台兴起成为网络风向标,直播内容花样百出,其中“大胃王”式的美食体验直播曾风靡网络,因为火热,个性化推荐效果非常明显。吃播即主播在网络直播中介绍、食用美食,随着“大胃王”式的直播泛滥,吃播节目“变味”,浪费粮食、假吃、催吐等问题层出不穷[4]。

二、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伦理失范的原因

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伦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精神文明的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物质文明,传媒构建的拟态环境造成受众理想信仰迷茫、信念缺失,技术运用使受众沉迷在自己构建的虚拟环境中不能自拔。

(一)娱乐至死:受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而精神文明建设缺乏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状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有滞后于物质文明发展的现象,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民众文明素质增长跟不上经济发展,部分民众的社会价值取向是重物质、轻精神,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存在,少数人的价值取向错位。廖小琴副教授在《当前我国青年精神生活质量调查研究》中表示,我国青年的精神活动层次较浅。其不定期阅读调查结果显示,56.5%的被调查者主要使用网络浏览和快餐式网络阅读方式,使用纸质书籍阅读方式的青年只有38%。大部分青年的精神活动种类丰富,但主要停留在上网、打牌、玩游戏或看电视电影等媒介消费上,较少有深层次的书籍阅读或思考活动。

(二)拟态环境下的恶性循环:传媒不良伦理环境影响现实生活

美国政论家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传媒通过新闻信息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结构化后向人们展示拟态环境。现代传媒技术为人们带来的全新媒介化社会,可以说是“过度媒介化的社会”。传媒为我们打造的拟态环境直接影响现实生活,当传媒中大量出现“首富”“富豪榜”等信息时,受众的金钱价值取向会更明显;当传媒大肆报道青少年各类天赋时,家长们都不能淡定面对自己资质平凡的孩子,不断地为孩子增报补习班;当传媒聚焦各类娱乐明星时,青少年们羡慕荧幕前光鲜靓丽的主持人、歌星、影星或网红,希望成为娱乐明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在无意识中形成,不良信息环境造成受众理想信仰迷茫、信念缺失。

(三)达摩克利斯之剑:人工智能技术助推“俗”文化泛滥

很多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是完全可控的,可以不加任何限制。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只是非常小的问题。过分迷信技术的思想是危险的,可能造成价值错位。人工智能技术的不完善性、恶意性是无法预见的,可能加剧伦理危机[5]。传播内容个性化推荐造成的信息茧房现象日益明显。各平台利用大数据,实现智能推荐,导致低俗文化风靡,人们越收看越推荐,反之,高雅文化、精英文化曲高和寡,未收看、少收看则不予推荐。

三、人工智能时代规范传媒伦理的策略

(一)提高受众传媒素养,建设新时代的精神文化

既然人人都是传播者,就应该以传媒人的要求提升受众的整体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代的精神文化建设。提倡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开阔受众视野,促进受众综合素质提升,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不断接收新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受眾的文化修养[6]。

(二)创建绿色传媒环境,打造良好伦理制度

传媒的功能之一就是“启发民智,使之能够自治”,无论传媒业如何发展,传媒都应该发挥严格筛选信息的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传递给受众,使受众在良好的传媒环境中接收信息并形成高尚的道德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媒出品的电影、电视剧和音乐产品都应把握道德价值观念,用高尚的手法传递情感和价值,潜移默化地对受众产生影响,将内容、故事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呈现于受众面前,使其心灵在无形中受到洗涤[7]。传媒工作者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严格把关信息质量,提高信息甄别水平,封杀低俗、黄色、虚假视频作品和图文作品,规范传播行为,创建绿色传媒环境,打造良好伦理制度。

(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谋求受众现实与精神的美好家园

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行业得到了广泛使用,信息内容生产上,人工智能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搜集各类信息,整合编辑成新闻,迅速出稿,充分体现新闻时效性。运用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可以极大地降低新闻播报的出错率。在信息内容传播上,人工智能技术借助精准化推送成为市场主流,各大平台凭借内容推荐、个性化信息流分发,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在内容管理上,筛选和屏蔽含有低俗、暴力或恐怖元素的图文信息,使管理变得相对轻松。传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纠正其发展中的负面价值导向,重视道德层面的控制。

四、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影响到传媒的各个领域,也渗透到了受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之,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伦理方面应用的研究才开始,传媒工作者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新技术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传媒产品,另一方面应积极避免技术带来的在伦理方面的弊端。

参考文献:

[1] 靖鸣.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及其对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12):24-27.

[2] 张雅婷. AI视频换脸术的传播伦理审视[J].新媒体研究,2020(3):63-64.

[3] 曾红宇.人工智能背景下规范传媒伦理的对策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9(10):1-2.

[4] 应琛.吃播,游走在浪费与死亡的边缘[J].新民周刊,2020(9):52-55.

[5] 郭胜.大数据技术的伦理问题反思[J].科技传播,2018(9):4-7.

[6] 余芳,杨俊荣.文化传播视角下社会阅读环境建设研究[J].新阅读,2020(01):44-45.

[7] 袁萌文.娱乐传媒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1):160-162.

作者简介:曾红宇(1982—),女,湖南嘉禾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传播与策划。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何去何从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