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脱贫”

2020-09-10

清风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一劳永逸脱贫摘帽

本刊记者

大唐长庆二年(822),著名诗人白居易就任杭州刺史。虽仅三年,却为杭州做了多件大事。而其中鲜为人知的是,白居易在主持这些基础工程时,还特别注意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扶贫。据说,在疏通城区九口大水井、兴修农田水利等项目时,就从登记造册的贫苦户中优先招录7000多名民夫,在留下斐然政绩的同时,收到了显著的扶贫效果。而此举比1929年罗斯福总统为度过经济危机而加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以工代赈”早了千余年。

明神宗万历年间,陈霁岩任开州知州时,当地遭遇水灾,政府发放救济粮赈灾扶贫。灾民拿着写有编号的旗,一个接一个井然有序地进来,前后来了一万人。陈霁岩亲自坐在谷仓门口的小棚子里,拿着笔点名,一边观察领救济粮者的服装和容貌,一边在名单上对那些最贫苦的人默默做了记号。翌年春天,上面下令第二次救济最贫困的人。书吏正准备再出告示,让大家另报贫困户名单,陈霁岩胸有成竹,说:“不必了,只要把我上次在名册上做了记号的那些姓名开列出来,直接叫他们前来领取救济粮吧。”这种精准高效掌握贫困户实情的能力,让老百姓视若神明。

事实上,摆脱贫困,是人类跨越时空的共同梦想。扶危济困、改善民生,既是民心所向,又是“仁政”思想最基本的体现,自然也就成了历代社会治理者绕不过去的命题。一个不赈贫济困、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政权,是很难得到百姓拥戴的;而历史也一再证明,一个王朝,倘若连赈灾济贫都无力做到时,那一定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颜”所描述的时代,同时也是统治者的噩梦啊!

于是,扶贫帮困、改善民生就成了古今中外历朝历代不可或缺的施政内容,同时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扶贫记载,如先秦《周礼》的“荒政十二策”、南宋的《救荒活民书》、清代的《荒政辑要》……

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提出及其实践,更是将人类社会与贫困作斗争的努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形成了脱贫攻坚捷报频传的态势。2020年11月14日,云南、新疆先后宣布,省内和区内所有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历史性地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至此,全国累计有云南、新疆、安徽等17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实现全部脱贫摘帽。

然而,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是啊!世上哪有一劳永逸的“脱贫”?时间上,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就一边在物质匮乏的窘迫中挣扎,一边渴望着“免于匮乏的自由”;空间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哪个国家真正永远、稳定、毕其功于一役地消灭了贫困。瞧,就连世界首富美利坚,世界第一大都市纽约,时至今日,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无数人苦于吃得太多营养过剩、哀叹减肥无术的时代,都还有贫民窟。

“贫困”这东西,是个“摁下葫芦浮起瓢”的怪兽,不可能让你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消灭就永远高枕无忧。就像人不可能一次吃饱就不用再吃饭了一样。且不说“贫困”有“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之别,有“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之别,即使只看最基本的“消除绝对贫困”、让农村贫困人口完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稳定脱贫”这个目标,也需要极大的投入和毅力去完成。

受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要巩固脱贫成效殊非易事。2020年11月11日,世界银行运营常务副行长阿克塞尔·冯·托森伯格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0年会上称:疫情之下,全球经济深度衰退,对全球最贫穷的地区和人口造成严重打击,预计到2021年或有多达1.5亿人陷入极端贫困。

脱贫攻坚远未“鸣金收兵”,“战贫”任重道远,同志仍需努力。此处没有捷径,唯有聚焦“四个不摘”(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监管,摘帽不摘帮扶),强化动态监管,及时采取后续帮扶措施,才能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猜你喜欢

一劳永逸脱贫摘帽
滴水藏海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贫困县摘帽后不得搞庆祝活动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2017年,约10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接种乙肝疫苗并不能“一劳永逸”
打乙肝疫苗能否“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