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歌为引,以动为学

2020-09-10林闵恩

学生学习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育

林闵恩

【摘要】体态律动教学是可以唤起学生身体感知的一种教学方式,是通过音乐的律动实现的。通过学生的情感和肢体动作进行有效的结合,然后通过律动的提升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进行提升。这是一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可以把学生的音乐知识与现实实践进行结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态律动教学将会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充分把学生的主观积极地性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教育

引言

音乐学科作为艺术门类学科,在教育中发挥着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审美、基本能力塑造等作用。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开始苦恼于仅仅能将固定的乐理知识说给学生听,而难以真正做好音乐启蒙,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面对这样的问题,引入体态律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学习中,体验音乐情感、审美与节奏,真正埋下音乐的种子。

1以律动创设情境

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注意力通常只能持续10~15分钟,注意力不持久、不稳定,好动、好玩、好奇通常是该年龄段学生的主要特征。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需根据课程内容,构建音乐歌曲和学生现实生活的桥梁,并将深入情境的律动当作学习音乐的体验,从而使学生步入音乐学习的情境。例如,对一年级的歌曲《洗手绢》进行教学时,音乐教师可引入劳动情境,让小学生模仿生活中见到的洗手绢的情境,回想与体验,让学生通过交流与总结洗手绢的过程,比如不断搓揉、挽起衣袖、挂在衣架上晾晒、挥手擦汗等等,以劳动情境再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能在不知不觉当中,将生活体验渗透到音乐歌曲的学习当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音乐律动当中逐渐学会歌曲,并感受到“曲义”。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并通过情境律动的创设,促使学生掌握歌曲。

2用体态律动展现歌曲的内容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以及引导小学生通过肢体的动作对歌曲的内容进行展现,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了解音乐的知识,还有利于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长鼻子》这一节课中,教师引导以及鼓励小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模仿大象以及小象的动作,这样做可以将课堂热烈的氛围调动起来,还能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歌曲的内容,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以及兴趣,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3借体态律动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速度与力度

体态律动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速度与力度,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关于速度与力度的表达与身体表现,配合音乐教学,做出身体反应,辅助学生理解乐曲中表达的含义。在开始阶段,动作的力度与速度与音乐的配合,可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如动作的速度快,代表了轻快、热烈、欢腾、活泼的情感;动作速度处于中速状态,则意味着豪迈、抒情、行进、优美;速度慢,则代表了庄严、雄伟、沉重、忧伤。

4使用律动领会音乐节奏

所有完成的音乐作品都有着独特的节奏,有的缓慢有的快速,不同的节奏可以给予听众悲伤或者快乐的感受。教师需要运用律动授课方式促使学生感悟到音乐的不同节奏。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能选择个别节奏比较显著的歌曲,课堂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融入音乐,跟随音乐的节奏变换,感悟音乐的美。个别音乐的节奏比较轻快,表述欢快的感情。例如《找春天》,教师带领学生跟上音乐的节奏欢快地行走,并且在行走的时候用心感悟音乐家在创作过程中欢愉的心情。教师还可以通过指挥向小学生传授音乐节奏,这还是音乐律动授课方式的一项展现形式。音乐节奏不仅有激昂还有舒缓,教师在指挥的时候要注重将各种节奏的音乐使用不同的指挥动作分别开来。一般来讲,激昂的音乐节奏指挥的动作幅度相对来讲比较大,舒缓音乐节奏指挥的动作幅度比较小。例如,在对《义勇军进行曲》指挥的时候,在符合音乐节奏的基础上,动作还必须干净快速,从肢体的动作上展现出我国军人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且给学生一种振奋人心的感受。

5以律动理解歌词

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主要手段,需将审美教育作为核心,并贯穿在整个音乐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对小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通常是学生学习唱歌、歌词记忆、词义感悟,然后接受美育熏陶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而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能够按照歌词进行动作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歌词,还能通过律动加深学生对歌词词义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实现情操的陶冶。比如,对一年级的《拉勾勾》实施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对“手”的动作进行体会,并与其他学生进行勾手,体现出朋友间的团结友好,在做律动的时候,教师可要求学生带着微笑与其他学生勾勾手,以体会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与和谐沟通等,从而使学生通过律动感受到音乐教学的真谛。因此,音乐教学不仅是引导学生单纯学习与掌握曲调,注重节奏的把握以及歌词的记忆,还需通过音乐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思想的教化,并实现情操的陶冶。由此可知,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按照歌词大意,通过动作设计,形成直观且生动的律动,深化学生对音乐内涵的体味。

6在课外中通过体态律动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不仅需要在课堂上教师进行培养,还需要在课下进行合适的练习活动,加深对音乐的欣赏。只有将课上与课下进行结合,才能将体态律动的优势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听一些抒情性强、旋律连贯、节奏性舒缓的音乐,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巩固体态律动教学的成果。

结束语

律动授课的问世,促使学生审美能力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学生在与教师展开互动的时候,使用肢体对音乐展开呈现,促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更加深入,对音乐知识也会有一定理解,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巴·朝鲁孟.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探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508-509.

[2]王婷婷.论律动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農家参谋,2019(21):235.

[3]王琳琳.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31-32.

安化县东坪镇闵家完小  湖南  益阳  413500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