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9-10王红黄琨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5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

王红 黄琨

摘要:科技成果的转化始于知识的生产,终于产品的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是科研成果在经济社会价值上的实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未来的发展是否具有潜力,取决于这个国家或者地区能否将科研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经济社会价值。本文从上海市科技成果现状出发,分析目前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上海市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建议,以促进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转化效率

1.科技成果转化涵义

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国内外的说法不一,2015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科技成果定义为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所称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1],是科学技术与经济融合的一种经济行为。

2.文献回顾

有关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的探索,我国学者做了很多的研究。从定性研究方面看,祝甲山等认为技术创新机制、激励机制、投入要素、政策扶持、技术引进等因素是影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2];刘姝威等认为,科研课题立项的适用性、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成果转化后的服务3个要素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3];朱宁宁和王溦溦从五个角度分析,认为市场、技术、资金、政策和非技术因素将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4]。在定量研究方面,刘家树和菅利荣利用Tobit回归方法,回归结果发现政府财政科技经费支持、R&D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服务和地区因素显著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5];王华统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把影响科技成果转化因素,简化为这几个部分: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科研成果自身因素,社会的科技因素,环境因素[6]。

综上,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有:科技投入、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技中介服务、政策扶持机制、外部经济环境等;但是,有关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从上海市科技成果现状出发,分析目前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促进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3.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3.1上海市科技投入现状

3.1.1R&D经费投入

本文选取了10年的数据来展现上海市政府从2009年—2018年对R&D经费的投入变化。

如表1所示,上海市政府对R&D经费投入持续的加大,从2009年的423.4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1359.2元,投入强度也一直呈上升的状态,2018年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4.16%。

3.1.2R&D活动单位数

如表2 所示,除了2010年R&D活动单位数有所下降,其余年份都在上升,在R&D活动单位中,企业一直占据绝大部分的比例,2018年R&D活动单位中,各个单位占比如图2所示。

3.1.3R&D人员全时当量

R&D人员全时当量是指全时人员数加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为国际上比较科技人力投入而制定的可比指标,上海市R&D人员全时当量情况如表3所示。

3.2科技成果产出情况

随着上海市政府对科技人力与研发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科技成果产出的成绩也不断地提升。如图3所示,2018年新产品产值达到8609.79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达9796.73亿元。如图4 所示,2010年—2016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呈缓慢上升的趋势,2017年有所下降,2018年激增,增长率从2010年的7.27%上涨到2018年的50.22%。

4.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一些问题

4.1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基于patsnap数据库2008年到2017年十年数据,可以推算中国成果转化率约为6%。而美国大学目前成果转化率为50%左右,中美两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差距明显。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于全国其他地方平均数,但是转化率仍然低下,以2018年计,各类技术合同一共 21 630项,而只有1 203项技术合同转让,仅有5.6%的技术进行了转化。

4.2科技成果转化产值低

当前我国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原创性技术成果由综合性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因此,提高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能力,完成科技成果转移,对促进企业创新和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然而,上海市绝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是晋升与科研成果挂钩,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激励机制提高了科研成果的数量与水平,也鼓励了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但是大部分科研成果只是理论成果,科技项目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很少有科研人员去考虑科研成果的产值问题,相应忽略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这样导致能够转化的科技成果的数量大大减少,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4.3科技成果技术不成熟

科研是一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有很多科技成果刚产生的时候,技术就不够成熟。所以在中试的时候会碰到各种问题,导致难以批量生产,企业不能独自承担风险而不敢接盘,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4.4科技成果要素集成程度低

科技成果轉的转化是一个复杂且持久工程,它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还需要持续的管理与服务。所以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诸多要素,例如体制、机制、政策、资金、人才等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主体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与集成。

4.5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缺乏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找不到可靠的平台合作,来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所以,我们急需一些科技中介提供完善可靠的转化平台,但是目前我国科技中介队伍尚在起步阶段,服务功能单一,结构还不完善,也缺乏相应的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目前还不能有效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

5.对策及建议

5.1政府统筹规划

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呈现多元、专业、复合的特点,首先,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有更多的資源主体完成,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出面,政府承担统筹的责任,负责整合可用的资源。其次,科技成果转化难度的增加使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政府提供协调和保障,推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保障制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运行顺畅。

5.2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人才是创新的驱动,是科技成果产生的源泉。为了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经济市场的良好互动,我们可以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定期组织产学研论坛,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法。培养复合型人才,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科研活动,依据企业的创新发展规划和其对科技成果的需求,来创造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并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联合下,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再结合当前我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 + ”与众创空间的平台,形成了多样化转化渠道和形式,可以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创业基金等形式的资金入驻,能够大大地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5.3金融机构的资本扶持

由于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专业化、跨领域化以及持续性等特性[7],因此,在科技成果的研发阶段跟科技成果的转化阶段,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人才以及设备等,给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高校、研发机构与企业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造成科技成果转化进程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这时,金融机构的介入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巨大的帮助,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重要组成结构参与其中。首先金融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投资的科研项目顺利转化。其次,金融机构的帮助其他主体分担科技成果转化地风险。科技成果转化投入高,回报也高,但是也存在投入巨大却没有回报地风险,高风险让风险厌恶者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望而却步。而金融机构的加入一方面提供了资金支持,提供了社会资源方面的帮助,从而提升了成果转化的成功率,缩减了科技成果转化地风险。另一方面刺激了更多主体的加入,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增加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项目数量,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5.4科技中介牵线搭桥,明确自身定位

首先,科技中介需要进一步提升中介服务核心竞争力,增强信息获取的能力,帮助高校和企业认清国际科技发展的趋势,我国科技发展的不足,准确了解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前沿;其次,提高中介服务水平,增强协同发展组织能力,促进校企全力协作;最后,科技中介要自主担负制定行业标准、整体工作规划、宣传科技教育和行业咨询服务的责任,协调科技行业内进行各项活动工作,促进和协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5.5新闻媒体加强宣传,培养全民热爱科研的意识形态

我国各类新闻媒体应承担起科学研究的宣传责任,客观公正地大力宣传科技成果转化案例以及带来的正面结果,塑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文化氛围。激励有抱负的科研人员更加致力于科研事业中,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研究的意识,为将来我国的科研事业提供人才储备。提供相应的策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的特性,提高知识存量,降低科技成果转化壁垒,吸引企业与金融机构融资,参与到科研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Z].2015-08-29.

[2]祝甲山,康海生,隋志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1997, (5):33-35.

[3]刘姝威,陈伟忠,王爽等.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三要素[J].中国软科学,2006 (4):55-58.

[4]朱宁宁,王溦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 13 (6):34-37.

[5]刘家树,营利荣.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 27 (20):113-116.

[6]王华统,曹光源,郭韧.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成分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3, 12 (6):123-126.

[7]张浩凌.场域理论视角下科技成果转化的多主体特征分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36(6):111-115.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转化
浅析信息化助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
天津市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技园管理经营模式探索
创新高校重点学科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工作的思考
完善转化机制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