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及对策研究

2020-09-10文雯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5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文雯

摘要:随着中国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不良资产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不仅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商业发展,也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为题,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提出有效的管理决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资产质量

随着巴塞尔协议3的提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成为信贷监管的重点对象。21世纪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是不良贷款总额却一直居高不下。现如今,银监会2018年11月19日发布2018年三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18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51亿元;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7%,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06.5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03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5万亿元。数据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突破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也从2017年的1.74%上升至1.87%。面对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都上升的局面,我们不得不重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这个问题。

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1.1内部原因

商业银行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安全性。商业银行经营谨遵“三性”原则,商业银行的“三性”,是指“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这“三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而安全性和流动性必须放在前头,商业银行必须要在保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收益。然而现实是,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不足,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安全性。近年来,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急着做大做强,注重近期利润规模,缺乏长期激励,个别银行分支机构负责人和员工行为不合规,片面追求快速发展,淡化了风险意识。这些都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重要原因。

1.2信贷流程把关不严

没有统一规范的信用预防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贷款经理操作不规范不合规,导致了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任意性,为金融投机者提供了利用的机会。高水平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在于高级银行贷款经理的个人贷款偏好。例如,当面临清算损失和继续筹集额外融资的选择时,企业的选择往往不会清算,有些甚至会借新的贷款。如此,要是银行信贷流程把关不够严格,加上贷款经理违规操作,往往会让部分前景不好的行业和企业取得贷款融资,那么这笔贷款在未来就有很大可能成为银行的不良贷款。

1.3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强,忽视潜在不良贷款威胁

据银监会数据,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29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二季度关注类贷款余额较上季末下降468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较上季末下降0.1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呈现一增一降局面。它们的关系大致是反比关系。其实,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很大程度上是年底的不良贷款。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重视管理关注类贷款,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预防潜在不良贷款的威胁。

2.外部原因

2.1宏观经济增长率正在放缓

从过去几年情况看,我国GDP增速由2010年的10.5%降至2016年的6.7%,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从2010年的1.1%上升到2016年的1.7%。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部分行业现金流量缩水,利润下降。大多数研究都倾向于认为GDP的下降将导致银行中一定比例的坏账。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其银行业也经受了上升和下降的考验。根据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报告,在消除了不良资产比例超过10%的特殊情况后,亚洲国家的GDP减缓了1%,不良资产的比率上升了0.7%。 在中国,FSAP压力测试结果表明,整体不良贷款率与宏观经济具有高度相关性。 在正常情况下,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的GDP,不良贷款将增加一个百分点。因此,在市场化改革之后,中国银行业已经赶上了经济上升周期的分红,必然会经历下行周期的磨砺。因此,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率正在放缓,这是形成不良贷款的重要外部因素。

2.2立法不全,执法不严

目前,中国法院处理不良贷款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事诉讼法》第三编中第224至258条,以及以最高人民法院名义发布的若干关于工作实施的司法解释。这些规定过于分散,不够全面,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不良贷款的处理和案件的成功执行都存在问题,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不同的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另外,在我国,不良贷款处置滞后。目前,中国大多数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省内设立或授权的少数资产管理公司处理。由于转移需求集中,紧迫,转移市场竞争力不够,无法真实反映不良资产的实际价值。这就使得许多银行在处理不良贷款时都有惰性。与此同时,中国关于不良贷款的处置法仍然不完善。不良贷款的处置成本相对较高,进一步抑制了银行不良貸款的积极性。金融债务纠纷集中的情况仍在继续,司法诉讼集中,抵押品的实施更加困难。

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建议

3.1建立全面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

要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商业银行必须要先解决内部存在的问题。

首先,商业银行自身应当准确定位,切不可目光短浅,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信贷的安全性建设。

其次,商业银行应该建立更加严密的风险评估机制,严格审核借款人的借款用途,监督商业银行贷款的运用,切实做到让那些意图欺骗银行而挪用贷款资金的借款人无机可乘。

再次,商业银行应该组建一支有质量、有效率的团队,主要工作是密切关注银行借贷资金流向,对银行贷款实行实时监视,全面防控贷款风险,一旦发现有风险苗头,及时止损。

最后,商业银行一定要重视潜在不良贷款的威胁,尽早预防关注类贷款转化为不良贷款。商业银行有必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潜在风险的早期发现,预警和早期解决方案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从源头上防范不良贷款。

3.2关注行业状态和经济走势,把握放贷尺度

现阶段经济进入下行阶段,实业的经营能力快速下降,银行融资成本高于实业所获利润,因此造成了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攀升,提高了银行风险,这对于艰难前行的银行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要打好这场经济下行战,商业银行可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降低传统业务;也可以向非传统银行的业务范围扩大,逐渐向着多功能、综合性的业务进行发展。商业银行不仅要着重解决融资需求,同时注重投资的方向,要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和经济走势,把握住放贷尺度,适当放贷。

3.3建立健全信贷市场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关部门应当完善商业银行贷款的基本法律。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就会造成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混乱,不利于商业银行贷款的规范化管理。因此,我们应该要完善商业银行贷款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管理商业银行贷款,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贷款带来危害。首先,应该结合现阶段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实际情况修改不良贷款管理条例,将符合我国实情的不良贷款新的管理方法写进条例中,将条例从部门法规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实现有法可依。其次,相关管理审查商业银行贷款的部门要严格执法,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发放新信贷,确保新信贷质量,从源头上控制新账户不良贷款的发生。避免有制度难执行的情况发生。最后,对于不合法或者不合规发放贷款的有关银行和人员要处以必要的惩罚。

3.4政府干预要合理适度

一是减少行政干预,创建信用社会。面对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处境,单靠银行难以解决。这要求政府正确理解社会信用危机和不良贷款带来的经济危害。如果不良贷款问题被納入政府日常工作中解决,政府呼吁公众提高自身的信用意识,增强公众的信用观,与银行充分合作,那么一定能够收到很大的效果。为此,政府应减少行政干预,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监测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平衡快速发展。

二是政府应制定规定,给每位公民和每个企业分配一个社会保障号码和商业代码,这是不能伪造的,并运用现代大数据手段确保政府部门,银行和企业客户可以通过联网方式检查公民和企业的信用记录。一旦公民和企业信用不良,他们的记录将被显示并列入黑名单,这样可以将每个公民和企业的信用状况置于公众舆论中,让那些有心逃避银行还款的个人和企业无机可乘。

参考文献:

[1]崔九九.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及化解策略[J].管理学刊,2015,28(04):29-32.

[2]陈道富,王洋.本轮银行不良贷款的特点、成因和风险防控[J].发展研究,2018(05):52-55.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叙永农商银行化解不良贷款443.5万元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不良率农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