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民生幸福思想的现代价值

2020-09-10乔桂珍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幸福和谐社会马克思

摘要:马克思在其民生幸福思想中始终关注现实的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他认为人不仅是民生幸福问题阐发的基本前提,也是民生幸福问题所要达到的最终意义。在我国以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中国民生发展的具体实际继承、发展以及创新马克思的民生幸福思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幸福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民生;幸福;和谐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主席在民生问题上坚持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始终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作为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党的“十九大”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务,将民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在马克思民生幸福思想启发下,我们要认识到民生幸福实现不仅要着眼于人们衣食住行等一些基本生存需要,还要关注人们的精神文化发展需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明确民生幸福发展新任务

当前我国社会改革进入了转型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和突出,特别是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一系列民生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想更好的解决我国现在面临的各种问题,首先要准确了解人民现在实际所需要民生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就说明我国现在面临新的社会形势,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如今人民的温饱问题和文化需要得到了满足,进而产生了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望,但是我国在民生领域依旧存在很多短板,比如城乡区域居民收入不平衡、脱贫攻坚任务依旧艰巨、社会发展质量与效益还未达到高水平、创新能力不高,实体经济水平还需提高、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房价、养老问题等热点问题上都面临不少困难。这一系列问题的应对与解决,是我国民生问题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需要以马克思民生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问题,在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努力解决好目前我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样中国社会民生问题才能获得解决。

二、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

马克思非常重视物质生产活动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物质生产活动决定着精神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随着物质生产的改变而改变,他的民生思想是多方面的,因此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也是多角度的。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文明是对人内在素质的、心灵的净化。在精神文明的培育过程中,我们时刻都要以人为主题,尊重人的内在需要,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人,感染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要不断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来走入人心。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不仅可以提升社会的整体文明素质,也使人民群众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遵循党的十九大的新要求,不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还是形式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建设符合时代特色和需要新道路。在新时代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关系到全体社会的每一位成员,特别是对于普通民众和社会弱势群体来说,需要我们更加的平等对待,这既是民生问题得以公平公正的前提,也是人民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人的尊严以及人民的现实幸福,既是我们立足当下而又着眼未来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民生问题价值取向的产物,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折射出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和完善以及社会进步过程中的理想信念。

人类精神上的幸福是由物质幸福为基础的,但显然精神上的幸福是更高层次的幸福,是更为持久的幸福。人类在诞生之日起,就为生存而奋斗,但是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精神上的追求是人类更为渴求的。比如,科学知识,休闲娱乐,爱情,自由,尊重,荣誉等等。在物质发达的今天,满足温饱已不是大问题,人们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精神上的追求。现代社会,物质上比以往高度丰富,但是人类的幸福感却在下降,这值得我们现代人进行深刻的反思。人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增加了痛苦,这些痛苦更多的是来自精神上的痛苦。竞争的压力,环境的破坏,人与人交往的减弱,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内心的幸福感。据调查,同样收入的情况下,农村人的幸福感强于城里人,小城镇的居民比大城市居民幸福感强。究其原因,大城市工作竞争压力大,钢筋水泥建造的现代建筑阻隔了人类与大自然的亲近。人与人都被封闭在自己的空间内而交往较少。而在农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同时他们也于大自然更为亲近,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精神上的幸福感。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民生幸福的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民生幸福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将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应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头等大事来对待。”可见民生幸福问题解决的越好,越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越和谐,越能推动民生幸福发展。和谐社会必将是一个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正义、共建与共享、社会各项指标都协调的社会,是各环节、各因素、各机制之间达到协调的社会,它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良性的、持续的发展社会。马克思所追求的公正是人类历史上真正彻底的公正,它表现在社会制度中是没有任何的非公正现象,人类能够按照自我意愿去追求个人幸福,不受外力干涉。只有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人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自由,才能够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均等的机会来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存在任何剥削也没有压迫,那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人类只有在这种社会制度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无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比私有制社会具有极大的优越性的地方在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统治阶级是为人民服务的。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之所以优越,就在于所有社会的财富和资源都归全体人民所有,再不是那种只归占有少数的统治阶级所有。这样每一个人在经济地位上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人类真正的融入了社会之中,成为社会的主人,人类第一次能够真正自由实现自身的价值,有了自我存在感和幸福感。人民群众第一次有了真正主人翁的感觉,他们不仅是国家的主人,是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人,他们提升了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让自己有了自我归属感,在这种环境下实现了真正的身心舒畅,每一个人不再受到压制,人人平等,资源共享,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追寻自己的幸福。社会主义国家让生产资料全部归公社或者全民所有,这样才会在经济上实现平等,进而在政治上实现平等。在这样的社会環境当中,人类才会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面对严峻的挑战,对于民生幸福问题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冲突,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坚持唯物史观,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化解矛盾,提高人民幸福感。因此,我们一定站在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思想高度,不仅为我国民生幸福建设指明方向,还要在实践中为其提供科学的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乔桂珍,女,汉,陕西咸阳人,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幸福和谐社会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为了“幸福”的母亲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