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博数据的酒店偷拍事件网络舆情关注特点研究

2020-09-10张甜甜张世扬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

张甜甜 张世扬

摘 要:本文以酒店偷拍事件的网络舆情关注度为立足点,选取“酒店称八成有针孔摄像头”事件为研究案例,探究公众在网络上对其关注特点,对公众关注范围扩散、事件遗忘周期缩短、公众“理智”迅速回笼和中央级媒体参与度高的特殊现象进行详细分析,并从国家、媒体、酒店和个人4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微博数据;酒店偷拍;网络舆情;关注特点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5-0022-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BJY155;河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0459160;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网络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微型摄像头的出现也给偷拍的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摄像头偷拍事件发生得越来越频繁。2019年6月份,“顾客被偷拍,酒店称八成酒店都有摄像头”事件一经报道,迅速发酵,成为讨论热点,每个住酒店的人都开始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曝光,对酒店住宿的安全性也开始持怀疑态度。这种情况下,酒店业不发声也不行动毋庸置疑是不可行的,毕竟在酒店经营过程中,满足顾客的安全需求是基础。因此,了解公众对舆情的关注特点,分析此类事件对公众的影响程度,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提升公众对酒店的信任度,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公众关于酒店摄像头偷拍事件的网络舆情关注特点的研究,以期探究热点事件背后的共通性与变化性,并据此为此类事件提出相关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现有文献综述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1]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检索基础,国外相关文献最早发表于1991年,[2]而我国的网络舆情研究则起步于2003年邓新民对网络舆论引导的研究,2005年后,国内外相关研究大量增多。[3]国外学者主要采取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或理论研究,在内容上主要为公众的关注度分析和网络平台互动性分析;国内学者则倾向于网络舆论的引导及舆情特点分析。

目前为学者所公认的舆情特点主要有直接性、随意性、多元化、突发性、隐蔽性和偏差性。

(二)现有文献不足

现阶段关于网络舆情关注特点的研究虽多,却鲜少有影响力的成果,学者大多反复论述相似的观点。六大舆情特点虽能广泛概括各类型事件的共通性,但对具体事件的特点把握则有失准确性,因而本文选取酒店偷拍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弥补此类舆情事件的研究空白。

三、研究设计

(一)案例概况

2019年6月15日下午,黄先生和女朋友入住郑州市一家酒店,没想到在所住房间的电视机下方,意外发现五孔插座里有一个针孔摄像头。2019年6月15日当晚,民警接警赶到该酒店后,临时抽检了其他4个房间,也发现了针孔摄像头。酒店方对此不以为意,称在郑州80%的店都有这种情况,且摄像头安装位置极为隐蔽,他们也无可奈何。[4]

该新闻一经发出,迅速引发了网络上关于摄像头偷拍和隐私安全的新一轮讨论热潮,公众的持续恐惧和愤怒再一次把酒店推向了舆论危机的中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者于早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文献研究;之后运用八爪魚对3951条相关微博和评论进行采集,其中有效数据3424条,无效数据527条;并用ROST CM 6.0对收集的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及情感分析,探究公众对酒店摄像头偷拍事件关注的焦点和情感态度。另外,研究者选取“知微事件”部分数据作为参考值与本研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获得更为客观、准确的结果。

四、舆情特点分析

(一)公众关注焦点变化

1.公众关注范围扩散。对酒店偷拍事件发酵期的网络文本进行高频词分析可知(见表1),酒店、摄像头、针孔、发现、郑州、房间、警方、隐私、插座和入住以4395~602次的出现频率位于高频词前十位。而该事件原发酒店名仅出现123次,连高频词前十五位也未能进入。显而易见,公众的关注范围很快就超过了事件本身,迅速扩展到郑州地区酒店、酒店全行业偷拍事件,甚至是整个偷拍产业链。

2.公众遗忘周期缩短。谷歌趋势、数据可视化公司Schema和新闻网站Axios在2018年选取热度较高的大事件共同进行了公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和遗忘曲线研究。结果发现,搜索兴趣持续最长事件有43天,中位数则为7天。[5]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18日~2019年6月24日间每日微博搜索频率最高的5个词语进行数量比对(见图1),该事件自引起广泛关注至公众热度基本消退仅仅持续了4天,短于2018年研究的公众新闻事件“脑海存活时间”,公众遗忘周期进一步缩短。

(二)公众情感态度变化

一件影响较为恶劣的社会新闻事件,其特点表现在:公众仅在初期呈现较大的负面情绪,之后正面情绪占比快速回升,在极短时间内与负面情绪占比持平,之后虽微有回落,但又很快追齐,且有隐隐压过之势(见表2)。公众“理智”迅速回笼。

(三)媒体参与成员变化

经统计,共有61家重要媒体参与了该偷拍事件及后续事件的报道。参与媒体主要有以下3类: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网等央级媒体,中国经济网、和讯、每日经济新闻等财经类媒体,网易科技、中关村在线、IT之家等科技类媒体。央级媒体参与度为62.1%,事件报道率高于同时期94%的其他事件和90%的社会类事件;财经类媒体的参与度为6%,事件报道率高于同时期35%的其他事件和42%的社会类事件;科技类媒体的参与度为7.5%,事件报道率高于同时期56%的其他事件和70%的社会类事件。综合来看,媒体参与度较高,且央级媒体掌握了主要话语权。

五、特点成因分析

(一)公众情绪恐慌

公众关注范围迅速扩散,从根本上来说是过高的事件发生概率引起大众恐慌而导致的。人们急于避免此类事件在自己身上发生,往往就会先将自己代入其中,加之参与讨论的人群过于广泛,因此关注点反而很容易突破事件本身,从而扩散到大众对此类事件甚至是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问题上。

(二)新闻传播迅速

便捷的互联网和多渠道的平台促进了新闻事件的迅速传播。每天面对大量信息冲击的公众注意力逐渐被稀释,新闻成为易碎的廉价品,绝大多数新闻被人们阅后即忘。[6]另外,康奈尔大学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负面新闻被遗忘的速度要比正面新闻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公众遗忘周期进一步缩短。

(三)疲劳效应增强

从2003年偷拍事件初见报端起,这类事件就再也不曾消失在公众视野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原本用来造福人类的发明被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用在了歪门邪道上,偷拍事件频频出现。公众长期面对此类事件,心理疲劳效应不断增加,因而过激反应也越来越少,更能用理性态度看待问题。另外,不少人在发声时并非采取直面抨击法,而是进行了调侃反讽,这也是正面情绪占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四)国家层面重视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对“偷拍隐私”的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加之国家对民意的重视和人权的保护,这些都是央级媒体参与度高且掌握主要话语权的重要原因。

六、问题建议

(一)国家层面

1.加快推进相关立法。从刑法上看,2013年对“偷拍隐私”行为没有明确的界定,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在刑法上就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在相关的民事法律法规中,民法虽然有关于隐私权的保护条款,但没有给公民提供明确的权利界定和权利救济途径。由此可见,相关法律的建立与完善刻不容缓。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想要杜绝偷拍行为仅靠法律是不够的,明知法不可违,但为了自身癖好或经济利益而违法的人屡见不鲜。因此,国家不仅要抓好硬的法律,也要抓好软的道德,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整体素质,把偷拍思想扼杀在萌芽之初。

(二)媒体层面

官方媒体在此类事件发生时,应主动提高自身参与度,积极抢占意见领袖角色,增加话语权。一方面为公众报道事实真相,另一方面引导积极情绪解决问题,降低公众恐慌,避免事件滑向消极舆情危机的深渊。

(三)酒店层面

1.加强安保巡查和入住实名登记。一方面从根源上减少偷拍摄像头安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为抓捕安装摄像头嫌疑人的警方提供线索和证据。

2.定期对客房及公共区域进行安全排查。工程部应对客房内可能安装摄像头的地方进行细致排查,确认客房安全后再将其出租给客人。如有可能,可将排查过程发布给公众,一方面可以教会公众如何自行排查偷拍摄像头,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公众的抵触情绪,提升公众对酒店的好感。

(四)个人层面

公民要加强对自身隐私的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初到酒店时,应利用网上学习的知识对房间进行简单排查,降低安全隐患。如若发现自身隐私被泄露,不应逃避,而应运用合理合法的方式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七、结语

(一)研究结论

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该偷拍事件再度引发了全民对酒店摄像头偷拍和隐私泄露的讨论热潮。除事件影响力度大、网络关注度高等具有共通性的特点外,研究者还发现了由公众情绪恐慌、新闻传播迅速、公众心理疲劳效应不断增强、国家对此类事件更加重视等现象而带来的公众关注范围扩散,公众遗忘周期缩短,公众“理智”迅速回笼,央级媒体参与度高的新型网络舆情关注特点。

该事件并非此类偷拍事件的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但我们能从该事件看到的是公众关注度的提高,而关注度带来的又是恐慌和愤怒值的增长。若要酒店偷拍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则需要国家、媒体、酒店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选取“酒店称八成有针孔摄像头”事件作为研究案例,虽然较具代表性,但案例单一,收集的文本不可避免地具有典型的事件特征,并不一定可以很好地体现酒店偷拍事件的网络舆情特点。以后的研究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地域各选取一些较具代表性的酒店偷拍事件进行综合研究,增强结论的普适性。

另外,受个人时间及资源限制,本项研究只对微博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結论能否适用所有的酒店偷拍事件具体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之后的研究可以多方面采集网络数据,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梁凯.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络舆情传播扩散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3.

[2] 李永忠,胡洪宇.网络舆情的知识网络结构、趋势与演化分析[J].现代情报,2016(06):144-153.

[3] 曾长秋,吴仁喜,代海云.近五年国内学者网络舆情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4):13-17.

[4] 酒店多间客房发现针孔摄像头 负责人:80%酒店都有[EB/OL].新浪视频,https://weibo.com/1640601392/ Hztxsh2EE?refer_flag=1001030103_&type=comment,2019-06-18.

[5] 网易订阅.公众记忆里的新闻:大事也就记7天,坏消息忘更快[EB/OL].外研社,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6KFJHIP0525CL7E.html,2019-01-28.

[6] 刘雨花.公众记忆中网络新闻的遗忘[J].声屏世界,2016(10):64-66.

作者简介:张甜甜(1999—),女,河南长垣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预警体系研究
微博问政与回应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试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方略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特点及研判机制思考
网络舆情编辑能力构成因素浅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