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研究

2020-09-10张慧琼

客联 2020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

张慧琼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高等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面对新情况,加强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已经成为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因此,本研究针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开发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探究。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

前言

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已经成为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性质和目标的方向性、原则性的规定。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肩负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使命。本文研究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的对策,从政策和制度、培训、管理机制等方面对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提供参考。

1.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的内涵特征及表现形式

1.1高校辅导员的主要任务

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一是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开展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三是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历史的教育,开展基本国情以及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四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五是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自觉维护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民主权利,自觉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知法、守法、用法,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等。

1.2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的内涵特征

高校辅导员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发展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负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其思想和行为都影响着学生。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高校辅导员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和归宿。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以人为本的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觉主动性。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主体和目的,而不是手段和工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权,更要培养学生自觉发展完善主观能动性,使之得到自由全面健康成长。

1.3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的表现形式

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不是纯粹的理论推论,它具体地融合在高校辅导员成长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所以,要想整体把握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就应该在界定揭示其内涵、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把它作为一个通向高校辅导员全面发展的现实过程去理解。这样才能够较为完整地认识和理解其内在规律并用以指导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的实践。从现实上看,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高校辅导员的教育与培训、选拔、使用、流动等几个方面。

2.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研究的对策

2.1优化高校辅导员管理机制

选拔机制是高校辅导员管理的核心机制,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事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败兴衰。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管用的选拔机制,能为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的其他管理机制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考核,即稽考查核。所谓高校辅导员的考核机制,就是对高校辅导员的德才状况和工作实绩进行稽考查核的一套工作系统。建立起公开、立体、动态、客观的高校辅导员考核机制,是选准人用好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0激励作为对辅导员行为的一种信息反馈,具有鞭策、鼓励和导向的作用,是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2.2完善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的政策和制度

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的政策制度是指党和政府为开发一支数量充足、质量高而又充满活力的辅导员队伍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而对有关辅导员队伍问题所做出的战略性、准则性规定的总和。确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标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对于引导高校辅导员素质的专业开发、课程设置、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核等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完善高校辅导员资格认定制度。高校辅导员资格认定制度是指对高校辅导员的学历、专业素养等认定的程序化、制度化。高校辅导员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可改变以学历代替辅导员资格的简单做法,使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得到有效控制和提升。

2.3构建立体化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

实践证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时代性、青年性、高校性、思想政治性、导向性等特点。高校辅导员要努力通过自己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引导作用,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发挥规范作用,对大学生的学习发挥促进作用;对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发挥维护作用,对大学生的班团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必须重视构建立体化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科学设置高校辅导员培训内容是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效果,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核心。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关键在于科学设置高校辅导员培训内容。对高校辅导员的培养应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解决现实问题对培养内容进行科学定位。从目标上看,应定位为:思想政治上的高标准、理论和知识运用上的高水平、工作上的高效率、业务上的高度熟练、身心上具有良好的健康状况。为强化高校辅导员培训约束力,应把高校辅导员培养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与高校辅导员任用挂钩,调动高校辅导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采取/三考联动"的方式,建立高校辅导员培养约束机制。强化对单位和部门培养工作情况的考核、强化对高校辅导员参训情况的考核、强化对培训机构培训情况的考核。

3.结语

综上,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对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

[2]蒋礼文.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究[J].教育探索,2010(6).

[3]唐文红.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探讨[J].学校黨建与思想教育,2010(7).

猜你喜欢

辅导员高校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