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琴欣赏者之辨

2020-09-10苟英杰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娱乐性

苟英杰

摘要:作为审美对象的古琴艺术,有其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分支,还是音乐文化的一个领域。而古琴的欣赏者通过审美意识的差异和审美趣向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领悟能力。欣赏者也因此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变化着,并关系着古琴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琴学;娱乐性;审美过程

千年传统文化奠定了古琴艺术有悠久的历史,离不开文人墨客对它的挚爱之情,以及对先贤圣人的崇尚与追求。古琴似乎从一开始就和“哲学”有了不言而喻的联系。琴人将琴艺赋予了最高的理想境界,有文化历史的基奠,有哲思智慧的体悟,有道法自然的灵魂,有仁义礼信的血肉,有博大深远的琴学,有精微玄妙的琴技。它终归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有声地发展,它不再默默地只供几个人欣赏把玩,它需要全世界、全人类了解中国人的音乐文化,“文化自信”中不可忽视它的存在。

一、古琴娱乐性

有时会听到有人说“古琴本身是自娱自乐的乐器,和其他俗乐不一样!”所以它才高雅吗?我想应该不是这样简单肤浅地认识古琴艺术的娱乐性。古琴的娱乐性不仅仅是给自己弹琴,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没有“知音”的故事,而说“听不懂”是欣赏者的差异问题,不应将古琴局限在自我欣赏的水平,它终将是一门音乐艺术,娱乐性便是音乐艺术的社会功能属性,谁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一)古琴娱乐性是有针对性的

针对爱好传统文化的群体,他们的内心世界向往古代音乐文化的理想境界,崇尚传统思想理念,追寻古淡悠远的琴乐。针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文明人类,他们的内心世界如同生活在节奏紧张的城市,需要宁静致远的意境,或者朝气活力、节奏鲜明的琴乐。

(二)古琴娱乐性的特殊现象

古琴艺术是人类修身养性、自得其乐的首选艺术,正如宋代朱长文《琴史》所言:“古之君子,不彻琴瑟者,非主于为己,而亦可以为人也。盖雅琴之音,以导养神气,调和情志,掳发幽愤,感动善心,而人之听之者亦恢然也。”含蓄内敛的琴音具有独特的感染力,音乐语境下传递着使人积极向上,深远思索的信息。古琴这个乐器因为制作程序与物理发声原理的关系,它的声音相对其它乐器来说小一些,所以在欣赏时需要对环境、距离、心境等因素严格把控,才能真正使人听清楚琴乐,而这也局限了对它欣赏的娱乐性,它不是狂野喧闹的,它不是惊艳夺“耳”的,它需要仔细地、慢慢地品,才能领略琴乐的快乐与美好。

二、古琴审美过程的界定

唐代韩愈《听颖师弹琴》:“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湾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唐代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唐代虚中《听轩辕先生琴》:“诀妙与功精,通宵膝上横,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坐客神魂凝,巢禽耳目倾。酷哉商纣世,曾不遇先生。”

唐代李欣《听董大弹胡笳》:“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唐诗中有很多听琴诗令人“赏心悦目”,都将琴乐演说地淋漓尽致。听琴人可以感动地留下慨叹与冥想,可见弹琴人的琴技之高超绝妙。在古琴审美过程中,演奏者、欣赏者、环境、社会背景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略知一二,才能走进古琴世界,探索古琴欣赏者对古琴艺术的影响。为什么是“略知一二”呢?因为这些哲辩思维关系中,有很丰富的联系,先有”一二”,便有“三四”,须循序渐进地深入领悟。就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两者的概念出发去理解认识。

“艺术创作是把大量的生活现象概括成独特的典型形象,造成可供欣赏的艺术作品,是从面到点;艺术欣赏则是具体感性的艺术形象出发去把握普遍的社会内容,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是由点到面。”(王朝闻)

由此,对于古琴欣赏者的要求就有了一定的标准,古欣赏者通过对琴乐审美来陶冶性情,提高自身修養,与心共鸣,与乐同乐。

(一)古琴欣赏者范围

从古琴创制说起,有伏羲说、神农说,先贤圣人离不开古琴欣赏。《诗经》皆弦歌之,古琴欣赏离不开孔孟圣贤。而《诗经》内容又表现民间生活,所以古琴音乐一度盛兴于民间大众。“士无故不彻琴瑟”,说明古琴欣赏者在文人隐士中发挥到极致,还有统治者对古琴衷爱。到明代中期,已经发展到自天子至于庶人直至阉宦都弹琴的境地,还有僧人道士为提高修为而独爱古琴。而今,古琴那质朴无华、幽远深邃的音乐特质,隽永含蓄、意味深远的文化内涵,正是当代古琴爱好者所追寻的“古”味。老一辈琴家中不光是有音乐素养的人在弹琴,从事其他职业的琴家也大有人在,此文不一一列举。

(二)古琴欣赏审美阐释

初听古琴音乐,无论你是喜欢还是热爱,是一般喜欢还是不喜欢,只要在古琴音乐的欣赏审美过程,你都会感受到琴乐独特的韵味和悠长,也许你会遐想古代文明的殿堂,也许你会放下一些纷扰向往宁静的故土。在此,对那些不了解古琴的欣赏者来说,只能从听到的音乐了解古琴,所以我们的欣赏者必须是懂音乐的。马克思指出:“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说来不是对象,…因为对我说来任何一个对象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能感知的程度为限。”

再听古琴音乐,也许你已被古琴苍古的音色所吸引,并对琴学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或许听到了壮美辽阔的自然景观,或许听到了赞颂圣贤、英勇侠义、感叹民生、思念友人、表达爱怨的现实情怀,或许听到了典雅优美、清净无为、脱离尘俗的隐逸情结。所以欣赏者不再是朦胧的,他拥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因作品的超感表达而作用于内心思想情感,审美过程达到完善。

欣赏者一遍又一遍地聆听古琴音乐,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人生阅历,与琴声达到和鸣,体悟琴乐的教育意义。但这远远不够,因为欣赏审美通过主体对客体认识、学习、领悟的加深,弹奏过此曲后欣赏和未弹奏过此曲欣赏的心理机制是不同的,当欣赏者与演奏者之间的关系变为统一,那么再去欣赏,又是另一番滋味。专业琴家对琴乐的表现功底,激发着欣赏者的审美能力,而欣赏者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促使古琴向更高级的音乐表象发展来迎合欣赏者的审美情趣。循环往复古琴艺术才能拥有健康向上的传承与发展,才能有更多热爱古琴的人,琴乐精神才能更好地在当今时代变迁中前行。

参考文献:

[1]《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6版;

[2]《古琴艺术知识》杨青,徐元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娱乐性
“粘知了”的制作与应用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国产类型电影的创新之路
工会群众文化建设初探
微信移动社交用户心流体验对用户粘性的影响研究
论新型技术环境下电子游戏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