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的社区教育研究

2020-09-10徐瑶瑶

客联 2020年8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区教育社会工作

徐瑶瑶

【摘 要】基于对社会工作和社区教育的了解,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流动儿童的社区教育,有效的解决流动儿童社区教育存在的多种问题。有利于促进流动儿童的社区融入,促进建设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对建设学习型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流动儿童;社会工作;社区教育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增长,我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不仅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而且城镇化脚步也不断加快,因此在城市中涌入了大批量的农村务工人员,从“候鸟式”的迁移到家庭式的流动,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动人群。与此同时,城市中流动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多,对于这部分群体的教育问题也愈发引人重视。社区是除学校外流动儿童的重要活动场所,近年来政府极为重视社区教育,一方面有利于解决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问题,另一方面是对于学校教育的补充。在流动儿童的社区教育实际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社会工作介入可以采用更全面的措施来保证社区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更换了原有的居住环境,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子女,以及学龄儿童自身的猎奇心里,易模仿一些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在学校方面通过笔者的实际调查可知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教材差异,更换教师导致的不适应,使得许多随迁子女产生厌学情绪,产生逃课、逃学行为。九年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但是根据学校统计发现有越来越多的随迁子女辍学情况。这种厌学行为不仅使得学龄儿童不能很好的接受学校义务教育,也使得这部分群体也面临着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社区教育是流动儿童重要的校外教育补充。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张蕾提出“目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在社区教育工作方面所接受的专业教育过少。高等学校对于社区教育的专业设置较少,导致高校中专业学习社区教育方面知识的学生较少,致使社会上拥有社区教育工作专业知识和系统管理的工作者较少。”

由于社区工作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人员流动比较大,并没有稳定的教育团队。这同样也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另一重要原因。除此以外,长期在本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外出或线上接受系统学习的机会。这使得他们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工作效率相对低下。

(三)社区教育参与主体少,服务成效浅

社区教育参与的主体少,仅仅靠政府购买青少年服务项目提供的资金,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无法支持社区教育的全面开展。由于许多社区受到场地限制、家长需求的限制、资金有限的限制,简化的社区教育的任务,忽视素质教育,成为“以辅导作业为主以形式化活动为辅”的托管班。

三、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建立社区—学校—家庭合作的长效机制

通过学校参与、社区支持、家庭协助,从而建立起社区—学校—家庭合作的长效互助机制。这样可以通过各个方面的有机协调促进儿童的健康茁壮成长。由学校负责协助四点半课堂的招募宣传工作,并且共享学生的课堂表现。社区通过与学校合作方式,获取学校的教育资源共享,包括德育小课堂、音乐舞蹈学习室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四点半课堂的影响力。社区与家长合作开展亲子活动,学习正确的沟通方式,改善亲子关系,进一步推动流动家庭的社区融入。

(二)优化社区服务人员的结构

一政府可以通过选派、招聘、推荐等方式吸引大学生加入到社区服务队伍,作为社区工作人才招聘的方法。招聘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服务社区工作,有利于四点半课堂摆脱课程形式僵化、人员匮乏的困境。目前相当多的高校都设有社会工作专业,有许多社会工作专业的优秀学者和社工团队,社区可以通过链接资源为他们提供暑期实习证明,让他们走进四点半课堂开展课堂教育,有效解决社区人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

二是通过建立本市的人才志愿者服务网,吸引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人才资源进行志愿服务。把志愿服务时长作为升学、升迁的基本衡量指标,把志愿服务作为全民服务的活动在全市大范围开展。这样社区内的志愿服务队伍人才济济,可以根据其自身优势建立不同服务方向的志愿者服务团队,更加展示了志愿服务的专业化,从而更好地推动本社区的社区教育发展。

(三)丰富社区参与主体,提升服务成效

1.“低偿服务+社会外包服务”模式探索

在现代社区服务中,引入“低偿服务+社会外包服务”是一种发展的新思路。在社区中的公益创投项目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的问题,然而通过社区实行低偿收费,来保证相关老师的费用。这样可以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服务质量,减少人才流失。D市S社区在这种模式下,从刚开始的十一人逐步发展到八十七人。四点半课堂给予了流动儿童学校以外的学习场所,给外来务工的流动人口减轻了经济压力,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值得借鉴的是近年来出现的社区组织建设新方式——“恩派公益组织”。在四点半课堂建设中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引导社会中“小饭桌”与社区服务中心融合,促进服务中心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2.健全服务管理制度机制

社会工作机构也要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的水平,才能更好的提供长期且稳定的社区教育服务。首先加强机构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包括对社工的考核机制,促进社工机构内部体制的建立。其次社工机构要制定关于社区教育服务的基本准则,其中包括服务原则、行为规范,加强服务的规范化,保证项目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减少社区托管项目之间服务效果的差异。社工机构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社工的服务水平,能够臝得社会公信力,从而长久参与到学龄儿童的社区托管服务中。

政府对于社区服务机构的四点半课堂配套法律法规处于空白状态,虽然个别地区颁布了小饭桌等暂行管理规定,但并未得到官方认可。法规政策应尽快落地,避免权责不清,保证社区教育服务的有效顺利开展。

3.完善服务监督评价体系

第一,公开主体监督程序,做到透明公正。公开服务评价监督的基本标准,扩大主体监督的对象。不仅要做到事后的检举、惩处等行为,并且要做到针对流动儿童服务的理念、目标、决策和运行效果等各个过程中来,对社区儿童服务进行全方位监督。

第二,畅通民众的利益诉求渠道,形成高效的反馈机制,让流动儿童服务问题得到社会时刻、充分的关注,以保证其服务质量。可通过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或者专线电话,建立和完善群众对社区儿童服务工作成效的反馈机制,更好的提高办事效率。更加深度融合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理念,形成立体的评价格局,保证考核工作的广泛性、层次性以及立体性。

【参考文献】

[1]张蕾.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才智,2018(36):243.

[2]梁启政. 流动儿童社区教育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青岛大学,2018.

[3]李琳. 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4]陈玉元.社会工作介入下流动儿童社區教育现状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0):27-28.

[5]黄祖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流动儿童教育研究——以温州部分社区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1):92-96.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社区教育社会工作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