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0-09-10郭云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积极影响

郭云芳

摘 要: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教育史的开端,可以说,它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教育的一次重要变革,更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萌芽的一个重要时期。史学家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成功或失败我们暂且不作讨论。但是,洋务运动对我国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笔者选取近代教育发展这一视角,以洋务运动对我国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师资建设的积极影响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教育;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0-02

洋务运动历时35年,不仅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的开端。笔者认为,历史发展的意义应放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才更科学,我们不能单纯地以现在的历史条件去衡量一场改革的失败与否。洋务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就是完成了我国近代“守旧”与“创新”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理念之间的成功转变。可以说,一些思想开明的国人此时已经开始将学习的眼光放在西方,而这种学习新思想的观念转变就是一种创新。比如:林则徐发出“睁眼看世界”的声音,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随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让晚清政府不得不开始正视时代的发展。洋务派官员顺应时代开展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要指导思想的洋务教育活动。洋务教育活动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清政府科技人才、外交人才、军事人才紧缺的难题。比如:清政府创办洋务学堂、派遣学生出国留学、聘请国外学者来华教学[1]。这一系列的洋务教育活动都为我国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师资建设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洋务运动对我国学科建设的积极影响

自鸦片战争我国国门被迫打开后,沿海一些城市陆续出现教会学校,这些学校以传教为目的,主要教授学生外文,但是规模都不是很大。一直到洋务运动时期,晚清政府以“中体西用”为目的开办洋务学堂,有了政府的支持,这些洋务学堂逐渐由沿海城市发展到内陆城市,学科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儒家经典,陆续开展了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等外文学科,以及数学、化学、物理、地理、天文、航海、医学、机器制造等西式学科。洋务运动这一历史时期,虽然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也没有详细划分学科分支,但是以上西式学科的引进和开展一定程度上为国人学习西方理性思维模式奠定了基础,也可以说是我国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萌芽阶段。

学科建设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相关文献记载,学科建设的涵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知识体系的科目和分支;二是指在一定领域内形成的专业知识;三是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队伍和设施[2]。笔者认为,学科建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它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洋务运动时期正处于我国学科建设的萌芽期,学科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学科的分化和组合还未明确,专业的人员队伍也未配备。笔者以知识体系的科目和分支为例,这些基础性的建设工作需要学校配备大量专业性的人才。同时,学校还需要根据国人的学习现状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引用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学科知识体系。

笔者以北京京师同文馆为例,它是一所由清政府主办的综合性极强的语言类洋务学堂,也是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出现的教育产物。据文献记载,京师同文馆共拟订了8年/5年的课程计划,设置5年的课程计划主要是考虑到一些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外文,可以借助译文缩短学习时间[3]。比如:第一年主要以认字和写字为主;第二年主要以练习书法和翻译句法为主;第三年主要以地理和历史学科为主;第四年主要以启蒙数学学科为主;第五年主要以应用数学学科为主;第六年主要以机器制造和航海测算学科为主;第七年主要以化学和天文学科为主;第八年主要以天文和地理学科为主[4]。从京师同文馆8年/5年课程计划的设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了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也可以说,正是洋务运动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学科建设的启蒙,其中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等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国学科建设工作也由此起航。

二、洋务运动对我国人才建设的积极影响

我国传统的人才选拔方式是科举,明朝时期朱元璋曾规定“非科举者勿得与官”,学子们只有通过科举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才能参加到国家建设中。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主,明清朝则以八股文为主要考试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科举考试的内容早已不适用于当时的社会,由此,科举制逐渐消亡。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走入中国市场,让沉浸在“天朝上国”中的国人慢慢意识到“西学”的重要性。洋务派引用西方先进科学思想,通过洋务学堂、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等方式积极培养人才。这种中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传统教育重视人文轻视自然、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的弊端,为人才建设的整体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5]。

笔者认为,洋务学堂不仅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专门性技术人才。据统计,洋务运动期间共创办洋务学堂三十余所[6]。这些学堂大都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学生的专业性质还设置了相对应的实习制度,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同时,这一时期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这也是我国早期留学运动的萌芽。笔者以留学幼童为例,他们的年龄普遍较小,价值观尚未形成,而比较矛盾的是清政府对幼童留学采取了只学“技术”,不學“观念”的严格把控,意图用传统的价值观念来培养他们,但是又想让他们同时接受和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这种对西方价值观的全盘否定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留学生的学习。

笔者以天津西医学堂为例,它是我国第一所自主创办的医科专业技术类学堂,也是我国举办西医教育的开端,由清政府大臣李鸿章创办,以培养军医人才为主要目的。据文献记载,该校培养出了很多医学界人才,比如:任徐世昌大总统医官的屈老大夫,中华医院创始人张忠信等人。洋务运动时期开设的专业性学堂还有很多,比如:福州船政学堂和天津电报学堂等。这些学堂也都为国家各界培养出了不少栋梁之才,比如:著名的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同时,我国还每年派遣三十位学生去美国学习科学技术,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也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比如:中国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他就是我国第一批被派遣的留学生之一。这种突破也掀起了一股出国留学的热潮。同时,这一举动也使得更多的国人开始关注外面的世界,可以说,人才的建设是国之根本,洋务运动不仅为清政府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还使得我国国人的思想更加开放。而我国人才建设工作也由此起航。

三、洋务运动对我国师资建设的积极影响

由于洋务学堂的创立,学校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师资队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师并不能胜任新式学科的教学工作,可以说,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势在必行。清政府洋务派官员不得不聘任其他国家优秀的科技、军事、外交人才来担任主要教学工作。由此,我国首次出现教师聘任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外籍教师大多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即传教士,他们在教学的同时会潜移默化地传达一些本国的价值观念。另外,这些外聘教师的工资也是国文课教师的几倍之高,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够纯粹。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地位非常崇高,对学生也有着绝对的权威。但是,自古以来“重文轻技”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教育界的发展。

“重文轻技”是当时社会教育的普遍现状。比如:在洋务学堂中,师资队伍中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来自于其他国家的科技、军事、外交人才,按照国籍统一称为“洋教习”。由于保守派和洋务派针对“师夷制夷”这一观点的激烈斗争,使得学生对科学技术学科的老师不够尊重,大多数学生也并未从思想上发生转变和引起重视。当然,外聘教师中精通中文的也是少数,这就为其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是,外籍教师带来的先进西方科学文化开创了我国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先河,打破了我国传统的师资队伍,成为我国教育体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以北洋水师学堂为例,它是中国北方第一所海军军事类学校,该校创办的目的就是为北洋水师充实更多优秀的军事技术人才。吴赞诚、吴仲翔等人曾参与北洋水师的前期建设工作,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任该校洋文正教习[7],陈兆翱、陈季同等海军军事技术娴熟之人先后担任船课教职。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和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都是从该校的优秀毕业生。同时,该校管理特别严格,教学水平也高,先后培养出很多優秀军事人才。在此任职的教师大多都受过高等教育,船课教习的军事技术也都值得称赞,可以说,其丝毫不逊色于欧洲各海军院校,也是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的师资队伍建设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也开始向新的方向开展,我国由传统的长者为师、官师合一、智者为师转变为以技为师,呈现出其独有的历史发展特征。

四、结语

洋务运动作为我国近代教育史的开端,同时也是我国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师资建设的萌芽阶段。虽然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其改革根源的保守性早就决定了此次运动的失败结局,但是这次改革也引进了很多西方现代化教育理念。由此,不少能人志士开始思考如何改变我国落后的教育体制,洋务派官员创立洋务学堂、派遣学生出国留学、聘请国外学者来华教学的积极措施是值得肯定的,虽未从政治制度上解决根本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化教育进程。笔者认为,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观念、制度化三者缺一不可。总得来说,洋务运动就是从技术和观念这两个层面出发的一次积极的教育探索活动。

参考文献:

[1]赵宁宁,李士达.晚清自强运动中“中体西用”教育体制研究[J].管理学家,2014(3):219.

[2]刘开源.高校学科建设中的若干关系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100.

[3]王栋栋.京师同文馆与近代中国科学建制化[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16.

[4]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1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5]徐兆强.简析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J].怀化学院学报,2008(5):14.

[6]梅雪.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硕士论文,2013.

[7]马自毅.“总教习”还是“洋文正教习”——严复任职北洋水师学堂期间若干史实考证[J].历史研究,2004(2):71.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积极影响
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浅析文化环境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影响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近三十年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评价内容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