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三十年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评价内容的演变

2016-08-23胡玥

考试周刊 2016年57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教科书人教版

胡玥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多种史学范式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引进和发展,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有了很大改变。这些现象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中也有反映。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洋务运动的评价就有很大不同。通过比较人教版近三十年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针对“洋务运动”评价问题的变化历程,分析演变特点,总结变化原因,为历史实践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教科书提供思路。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教科书 变化 人教版

树立科学态度,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历史学科素养达成。人教社紧扣不同时期历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别于1981年、1992年、2001年编订了三个版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1987年再版是实行中学义务教育以来的第一版教科书,颇具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因此,本文选取1981版、1987版、1991版和2006版进行分析、比较。

四个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洋务运动评价内容的具体呈现

注:每句前的序号代表课文的编写语序。

1981版教科书中洋务运动的总结和评价部分可以分三个层次理解。首先,吸纳当时史学界的公认观点,总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次,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中国出现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企业的利润吸引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工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上述评价从经济角度,以“自强”新政和“求富”目的为出发点,基本客观、全面地分析洋务派处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和近代生产技术传入的背景下,利用封建政治管理体制向西方学习,最终未达目的而失败。但初中学生限于所处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很难在无突出重点的大篇幅论述中理解洋务运动的政治属性与经济目的之间的关系,感受洋务事件及民族工业受官僚特权压制的历史背景,更难建立“商”的私人投资与刺激“资本主义产生”的认知关系。

1987年再版中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仅变动编排语序,具体表述未变,但1987版《教参》为帮助教师理解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并展开教学,写道:“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中一部分人,仿照外国资本主义的军事、经济办法维护封建国家统治的一种措施。但它的后果除维护封建制度外,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当然,洋务运动之初,曾国藩、李鸿章等制造的枪炮的确屠杀过太平军和捻军,但这并不意味着巩固了封建制度。因此,对洋务运动的性质还应采取分析态度,不能完全否定。”[5]

由此理解洋务运动军事、民用工业的性质与评价内容,可看出1987版删除前版捻军和人民起义一章的依据。《教参》给出洋务运动的教学意见:

1.要讲清洋务运动的背景和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目的,并交代什么是洋务派,有哪些代表人物。

2.可将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按名称、时间、地点、创办人列表说明,以加深学生理解,同时注意介绍近代海军。

3.教师可根据洋务运动的起因和客观作用评价洋务运动[6]。

其中第三条既是评价洋务运动的思路,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指导。

1992版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较为简练,删去80年代的部分论述,总括为“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洋务运动的各项举措,帮助学生理解。

由于课程标准将“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学习要点,因此新世纪教科书较前版更重视学生对洋务运动性质的分析、历史意义的评价,观点更新颖,认识更全面。可分点理解:

(1)从结果看,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2001版教科书首次编入,也是史学界对洋务运动成败结果争论多年的研究成果。这里需要教师结合军事工业在整个洋务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北洋舰队在国防建设尤其是海军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等,帮助学生理解北洋舰队惨败与洋务运动破产之间的关系。

(2)从性质看,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以当事人视角看待历史现象,站在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中,据此探究其在当时和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的地位和特定意义,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待历史问题。面对西方经济、文化的冲击,中国封建社会逐渐步入近代化时期,洋务派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虽具有开明眼光,但摆脱不了自身阶级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标志着这场维护自身统治利益的自救运动的结束。

(3)从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来看,在近代民族危机逐步加剧的情况下,民族主权的丧失使强兵富国的愿景不得实现,洋务派没有实现维护封建统治的主观目的。当然洋务派没有主张也没有实现“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由此更正20世纪以来用“阶级斗争史观”[7]评价洋务运动。

(4)从洋务运动的具体举措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积累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一点可以结合教科书前述福州船政局等内容进行讲解。

从近代化发展角度看,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既是整体的总结、评价,又概括了其设置在教科书“近代化的探索”单元第一课时的原因。这里的“近代化”主要从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通用教材历史编写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48.

[2]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中国历史》(第二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123.

[3]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61.

[4]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30.

[5]胡文彦.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师参考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81.

[6]胡文彦.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教师参考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85.

[7]姜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J].历史研究,1997(2).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教科书人教版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藏起来的教科书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