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崇拜思想的文化渊源

2020-09-10徐迪

今古文创 2020年39期
关键词:渊源

【摘要】 纵观俄罗斯文学,不论是古典文学作家,还是当代文学作家,其作品中都蕴含深厚的女性崇拜思想。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是善良的、勇敢的、智慧的、美丽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崇拜思想有一定的文化渊源,研究俄罗斯文学作品女性崇拜思想的渊源,利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内涵,进而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女性崇拜;渊源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9-0023-02

一、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崇拜思想

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依托两条线开展的,一是绝对形而上的轨迹,一是关注女性的社会际遇。俄罗斯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是社会对女性的态度使然。社会先是将女性作为完美的神进行膜拜,社会也否认女性在社会中的权力和地位。俄罗斯在发展过程中,其文化思想一直处于形而上的层面,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及际遇很少给予关注,进而让陷于苦难的女性将灵魂寄托于上帝,以求得心灵的解脱,最终使得苦难成为圣性的符号。

杰出作家叶尔莫莱 · 叶拉兹姆的《关于穆罗姆的彼得与费芙罗尼娅的故事》是以古文献形式,融合多种创作手法,具备圣徒传和神话传说的双重特点。该作品以主人公的爱情和婚姻为陈述主线,并有效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智慧,肯定了女主人公的高傲及顺从,强调了人人平等的思想。

又如短篇小说《活尸》是作家以从未有过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农奴制下的社会问题,并用艺术性的手段阐述了宗教的含义,进而揭示了俄罗斯人的精神生活核心。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甘愿在苦难中锤炼灵魂,这也是作家审美思想的体现。

俄罗斯文学的众多作品,在对“索菲亚”“圣灵圣母”“女神”等进行借鉴的基础上孕育了女性崇拜思想,使女性崇拜思想成为俄罗斯民族的重要意识,也促进了文学作品对爱情的圣化。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永恒女性思想都笃信上帝,且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她们忽视物质利益,她们具备较强的道德理念,且能无私奉献。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崇拜思想是作家对自己理想的表达,也是作家对俄罗斯复兴的希望,并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成为拯救世界的力量。

二、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崇拜思想的文化渊源

(一)宗教的影响

1.多神教的影响

多神教认为神灵能主导自然界中的现象,人们要对神明进行膜拜。在此之后基督教也在圣徒崇拜和圣物崇拜的基础上呈现多神教的思想。叶尔莫莱 · 叶拉兹姆的《关于穆罗姆的彼得与费芙罗尼娅的故事》,其体裁是神话传说与圣徒传的双重应用。借助女主人公费芙罗尼娅秉持的高傲和放弃自我,体现福音书中的人人平等的思想。

多神教对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崇拜的影响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别列基妮与吸血鬼时期,二是生育之神罗德时期,三是變迁时期。在别列基妮与吸血鬼时期,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别列基妮蕴含着水岸、保护和播种的含义,主要是与大地进行连接。别列基妮是大地之神,大地代表着播种和收获,进而保护在大地上生存的人们,进而拓展为保护的内涵。吸血鬼一般以男性为主,寓意万恶的来源,后来,在基督教传入俄罗斯后,吸血鬼形象变成为低级神话的人物特征。生育之神罗德时期是因为罗德的职责是管理生育,进而依托生命将后代与祖先连接在一起。罗德受到斯拉夫人的崇拜,并跨越了人间、地上、天上等三界,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灵。对罗德的崇拜目的是为了让种族的命运借助新生作得以延续。变迁时期是社会制度的动荡时期,俄罗斯人在对多神教进行借鉴的基础上也进行着改革。六位神明西马尔格、霍罗斯、风神斯特利博格、太阳神达日博格、丰收女神玛科什以及雷神佩伦被列为崇拜的核心。此时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大地、母亲、祖国、丰收联系在一起,在突出母亲或女性面貌的基础上与祖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涅克拉索夫的《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以七个从贫苦村庄走出的农民为线,依托他们的探索,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的美好自然风光,进而突出了农民的作用。大地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不断被明朗化和崇高化的,进而突出女性崇拜。

2.基督教的影响

基督教传入俄罗斯后,在本土化后变成东正教,历经六百年的渗透与发展,成为大部分俄罗斯人笃信的民族宗教。基督教的圣母玛利亚和贵妇人情结都是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崇拜的渊源。

首先,圣母玛利亚的影响。基督教文化本身就是对女性的崇拜,在传入俄罗斯后,在东正教的扩大化下更加强了对女性的崇拜。东正教中的女性主要是指基督的未婚妻,是对由于信仰而遭受苦难的人的庇护。在基督教中圣母玛利亚一直是光辉形象,且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每一个与母亲相关的概念都会与圣母玛利亚融合。在东正教认为,圣母玛利亚是守护圣父的人,且具备绝对的爱,能实现人与上帝的沟通,可以救赎任何一个人。俄罗斯的东正教对圣母玛利亚的理解区别于天主教等,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佐西马长老对待阿辽沙的态度体现出了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博爱思想和同情之心。苦难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女主人公的典型遭遇,她的继母有肺病,且脾气暴躁,她的弟妹没有生存能力,她只能当妓女进而维持家庭的生活。虽然生活如此窘迫,但她还是非常信仰上帝。

其次,贵妇人情结。在圣母玛利亚崇拜后,俄罗斯文学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转向贵妇人情结。在骑士文学中,贵妇人情结并非普通的男欢女爱,而是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对女性美德的一种歌颂。虽然俄罗斯在发展过程中未形成骑士制度,但骑士精神对纯洁爱情的崇尚却一直影响着俄罗斯文学的创作。东正教对圣母的崇拜是庄重的,并且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不断转移。如索洛维约夫的作品《三次相遇》中,主人公是“身披太阳的妇人”的化身,进而表达的是新的圣母的到来。

(二)哲学的影响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崇拜除受宗教影响外,还受索菲亚哲学影响。索菲亚哲学不仅在基督教中有体现,也在俄罗斯早期的泛神论中有体现。索菲亚哲学将女性的起源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索菲亚蕴含着永恒女性的内涵,代表着智慧。斯佩兰斯基是研究索菲亚的先驱,其将索菲亚看作镜子,进而突出圣子和圣父的荣耀。

到19世纪后,索洛维约夫成为研究索菲亚的杰出人物,其被称为“永恒女性哲学家”。在索洛维约夫的带领下,俄罗斯的思想家越来越重视索菲亚,并深入研究宗教的创造及其意义。在研究的基础上,文学作品创作者也彰显出对永恒女性的癡恋。因索菲亚的内涵丰富,人们能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进而也突出了索菲亚的神秘性,但总体来说,索菲亚包含智慧、爱和创造等。索洛维约夫指明,索菲亚是智慧的神,具有神秘的特征;布尔加科夫指出,索菲亚是极具灵性的神。他们研究的索菲亚都是具备圣母灵性的神灵。弗洛连斯基在他创作的《真理的柱石与根基》中,将爱作为宗教的本质,即爱是全部有爱的人和神的汇集。在洛连斯基看来,永恒女性是神明的化身,是对未来的期待。虽然俄罗斯对索菲亚的人类哲学的尝试未成功,但人们对索菲亚精神的追求却一直延续下来,并渗透于文学作品创作中。宗教哲学的索菲亚常说目的是解决上帝与世界的关系。在传统的基督教里,人与上帝的关系始终是模糊的,且天与地之间有不可跨越的距离。东正教在基督教的基础上渴望世界的整体性,文学作家在体现自身的创造性的基础上将索菲亚与圣母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人与上帝沟通的桥梁。索菲亚精神在体现女性沉稳的母性气息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大地的连接,进而更具包容性。俄罗斯文学创作的女性形象也体现了索菲亚文化特征,既将人直接提升到神的高度,让神进入人的生活环境。在此来看,索菲亚与柏拉图的理念是相通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女性形象就是索菲亚的化身,目的是突出世界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探索,进而表达俄罗斯作家和思想家的想法。

(三)艺术的影响

俄罗斯女性作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往往与女性生活相关,但对女性崇拜的研究要从整体层面进行切入。俄罗斯以女性主义为研究的经典作品有《女性小说的怪论》《对女性小说的看法》《女性的百年孤独》等,作者以女性题材表达了对女性崇拜的独特见解。《我国当代女性小说:女性主义的诗学问题》全书分章节对纳尔比科娃、帕列伊、瓦西连科、托尔斯泰娅四位女性作家的作品风格进行研究,并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源。在苏联解体后,对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发现,没有全面集中地进行文化特质的研究。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属于俄罗斯文化的产物,具备俄罗斯艺术特征,她们是圣洁的生灵,被道德意识约束着。

总之,俄罗斯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受宗教、哲学、艺术的影响,对女性树立起特殊的崇拜意识。俄罗斯作家在创作作品时,不同时代的作家创作出不同的生动的且崇高的女性形象,在增加俄罗斯文学艺术性的基础上促进了俄罗斯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作品中作家精心刻画出来的女性形象,她们自信、执着、善良、刚正,体现的是永恒的女性精神,彰显的是作家对圣洁的追求,为读者与作者构建桥梁,使读者能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参考文献:

[1]李沁于.探析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崇拜的原因[J].大观,2019,(3):246-247.

[2]郑小芳.俄罗斯文学传统中女性崇拜的宗教文化渊源[J].文学教育(上),2018,(4):64-65.

[3]卢月.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崇拜思想探析——以《日瓦戈医生》为例[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6,(12):30-32.

[4]梁坤.俄罗斯文学传统中女性崇拜的宗教文化渊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0(3):138-143.

[5]严文颖.浅析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崇拜的原因[J].赤子,2016,(9):42.

作者简介:

徐迪,女,汉族,吉林德惠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俄语教学。

猜你喜欢

渊源
广州西关地区人文精神的渊源与内蕴
痛风和肿瘤有“渊源”吗
海南旅游特区建设的历史渊源
试述科技发展的渊源与未来趋势
探析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渊源
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渊源的几点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浅谈《许三观卖血记》中重复手法的运用
21世纪前期中国家庭农场特性分析
就项目教学法与戴士弘教授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