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解读

2020-09-10王施泽

今古文创 2020年38期
关键词:解读

王施泽

【摘要】从本质上来看,阿尔都塞同时对人道主义、决定论和目的论马克思主义解释持有反对态度,旨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职能与其理论科学性的关系进行捍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阿尔都塞的解读反驳了人道与教条主义。因其哲学方法论存在着内在缺失的缘故,其提出的理论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然而在当代马哲研究中,依然能发现他提出的理论问题。本文分析了阿尔都塞有关马哲的早期解读、自我批评和晚期解读,以供参考。

【关键词】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解读

【中图分类号】B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8-0041-02

阿尔都塞著作可划分为早期、晚期等不同阶段,将其自身思想变化发展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而这种变化发展在探讨马哲方法与属性方面的体现更加突出。“理论实践的理论”是阿尔都赛首次对马哲进行解读时提出的一个观点,但是这一观点在阿尔都塞晚期时做出了修正,在马哲中引入了阶级斗争概念后,他重新提出了一个观点,即“理论领域的阶级斗争”。之所以阿尔都塞会有此类转变出现,世人都认为是其自身不断的反思与批评引起的。

一、阿尔都塞对马哲的早期解读

《保卫马克思》一书中,阿尔都塞以马克思早期著作为基础解读了马哲。而他在《论青年马克思》中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则是建立在历史、政治及理论等角度进行的。其中,他从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联系出发,展开了具体的分析,这表明了他对理论问题的高度关注。首先,他以青年马克思为立足点,提出了具有争论性的政治问题,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的时期。阿尔都塞不认可将马哲维度纳入青年马克思,这也表明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方面,阿尔都塞与人道主义有着完全不一致的方向[1]。他通过预设面对攻击时的马克思主义占据的立场论证了自身理论,给出了正确的结果,同时予以了批评;其次,阿尔都塞以此类政治问题为中心,展开了更细致的研究,同时以青年马克思思想为中心,给出了具体分析的原则。在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中,阿尔都塞反对站在黑格尔角度进行,同时在马克思与黑格尔方面,他面对强调两者连续性的看法,也是坚决反对的。经济基础决定论在他眼中并未得到认可,同时他对上层建筑唯心主义式反作用也是持有反对意见的。阿尔都塞建立在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着重突出了“症候阅读”,并对比分析其他思想总问题,这样方可对马克思思想的意义展开全新的理解。

阿尔都塞后续提出的看法中,有一点为“唯物辩证法是一般实践的理论”,而这一观点中的理论,实际上便是马哲。在阿尔都塞的眼里,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马哲能够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哪怕是在其他领域之中,也能发现“理论实践的理论”的意义与价值。很多理论实践,都离不开进一步探索,为了引领该实践真正的踏上理论实践的道路,正确的理论基础是必不可缺的,同时也要赋予其真实对象。所以,马哲的指导是此类领域的关键所在,如认识论、哲学史等。值得一提的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以来,可以明显看到在这个历史中任何科学都难免会出现被意识形式玷污的情况,为了将纯科学逐步向历史进程中必然的自有科学转化,在面对唯心主义时就必须坚持不懈的进行斗争,此时只有马哲才能将该斗争中的科学方向点明,同时最佳的方法也只有通过马哲获取。而在判定诸多学科领域科学资格是否具备时,基本上也仅有通过马哲进行,依托马哲能够有效地将技术和历史实践区分开。所以,马哲在阿尔都塞的首次解读与研究中便给出了“理论实践的理论”这一看法,是决定马克思主义辩证观独特性的关键所在。

二、阿尔都塞对马哲的自我批评

有关马哲的界定中,“理论实践的理论”这一看法的缘由在于阿尔都塞保障马哲的科学性,对马哲在理论指导实践中的突出作用进行强调。然而,这一定义中,依然有部分争议存在,反对观点及批评意见与之同存。所以,阿尔都塞反思了该提法。其在意大利文版的《读资本论》中首次承认了自己是在带有理论主义倾向的状况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解读的[2]。他认为其提出的观点是有片面性存在的,同时也并不贴切。

阿尔都塞的自我批评,具体体现在其《自我批评材料》中。他认为,“理论实践”这个概念将理论主义倾向具体的表现出来,而“认识论的断裂”这一概念同样如此。首先,他批评了“断裂”主义这一前期的理性解释,以一般与简单为根据的方式,致使谬误站在了对立真理的位置上。所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是站在对立面的,是此种对立中的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实例。而在阶级斗争中,之所以这个舞台会逐渐消失,此类解释与归结便是缘由。将意识形态位列对立科学的位置,他认为,理论主义是其错误的主要来源,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因此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开始了决裂。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自身模糊了意识形态概念,而属于科学概念之一的上层建筑某领域也被包含在内。接下来,他再次自行了自我批评,“理论实践的理论”被其当作批评对象,给出了必须将这一说法剔除的意见。在另一个环境中,尽管“理论实践”发挥着相当显著的作用,然而却有无法规避的危险性存在,此类危险性主要源自其术语的不同,将哲学与科学的实践掩盖。站在科学对立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必须坚决地将思辨理性主义形式摒除,并将另一观点作为立足点重新进行改造。这一过程中,他将立足点确定为“理论实践”理论,试图在对该说法予以否定,同时也重新调整了理论主义倾向。此外,他强调了出现在自身所著的《读资本论》《保卫马克思》中的空白,换言之即是对理论正阶级斗争的反映并未予以重视。同时他也指出了未涉及阶级斗争是自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品研究中犯下的最突出的错误,所以不会有与理论涉及的阶级立场[3]。

对此,阿尔都塞将毛泽东的矛盾分析法作为修正“理论实践的理论”的主要方法。他认为,将毛泽东矛盾范畴作为出发点,是保障马哲评价正确性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再次解讀马哲的过程中,阿尔都塞选择了该方法。

三、阿尔都塞对马哲的晚期解读

阿尔都塞在反思“理论实践”理论的基础上,同时也试图对马哲属性问题重新展开界定,并付诸实践,《哲学是革命的武器》证实了他已经踏上了这条道路。该文中出现了阿尔都塞的重要观点之一,该观点处于政治与哲学之间,在阿尔都塞看来,哲学基本上是政治的,一切都取决于政治,这里的“政治”与众人所知的政治有着一定区别,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才是正解。同时,他建立在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反反复复的研究、论证,并提出了“科学与哲学间有密切联系存在”的观点。他认为,科学与哲学是被马克思主义理论涵盖了的,馬克思的贡献体现在基于伽利略和泰勒斯开辟的物理学大陆与数学大陆的前提下,将历史科学大陆开辟出来。自新大陆诞生之后,一场哲学革命也随之即来。哲学的出现总会有重大事件伴生,这是世人皆知的,所以,科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被定位在哲学之前。阿尔都塞界定了政治与哲学、哲学与科学联系后,围绕马哲与阶级斗争再次展开了分析,阐释了两者间的联系,并提出全新的观点——理论中的阶级斗争,即在无产阶级中,辩证唯物主义是理论上的阶级斗争。尽管他提出该说法,但却并未具体论证。而在后续的《列宁与哲学》等著作中,阿尔都塞站在政治和科学与哲学的角度,对彼此间的联系重新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给哲学带来了全新的哲学实践而非实践哲学[4]。哲学在特定领域中,是以现实为衬托,并通过特定方式促使政治得以延续的。也就是说,哲学在政治领域中,其意义在于科学性,而到了理论领域中,意义在于政治性。该实践在哲学改造上面体现出了具体作用,同时还能在改造世界方面做出贡献。

针对刘易斯的批评,阿尔都塞给出了针对性的回应,同时围绕自身展开了批评,其在《答刘易斯(自我批评)》一书中,将自己的立场明确表现出来。该书中,阿尔都塞对哲学根源和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其选用了斯大林统治模式,出发点被其确立为建国后的苏联真实情况。阿尔都塞认为,社会主义始终存在矛盾这一说法在斯大林看来是不正确的,故而面对是否有剥削存在于社会主义中的看法,同样没有予以认可。面对出现在苏联内部有关阶级性的一系列矛盾问题,斯大林向其认可的阶级斗争形势侧重,这也表明了能够用对抗以往剥削阶级斗争或国际阶级斗争的成果进行解释。同时,阿尔都塞也指出了由于斯大林将生层建筑在生产关系再生产方面的作用忽略的缘故,所以将经济基础作为一切解释的源头,就此陷入了经济主义陷阱。上层建筑作用的发挥,必定会随着遗忘上层建筑角色而遗忘,而对于统治阶级而言,上层建筑具备的作用是其在保持和利用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却会付出反复形成阶级斗争的代价。因此,阿尔都塞提出了由于斯大林表示将共产主义道路作为前进方向,故而斯大林陷入了经济主义和人道主义之中。

四、结语

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其以当时时代背景、理论背景为根据,对马克思理论进行解读后产生的结果,囊括了一系列真理性内容,尤其是其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意识形态间的联系,截止于目前我国相关学者在探讨时也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该理论穿透力的体现,不可否认的是这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阿尔都塞做出的巨大探索价值。但是,由于阿尔都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研究中存在研究方法理论内在缺失的缘故,他面对自己提出的理论问题并未做出良好的解释,解决不彻底。

参考文献:

[1]王雨辰.论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2):267-284.

[2]安启念.阿尔都塞马克思哲学思想“认识论断裂说”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3(001):18-25.

[3]孙宜晓.阿尔都塞“反历史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四重解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14-119.

[4]张猷.哲学与战场——阿尔都塞中后期哲学观述评[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3(005):24-30.

猜你喜欢

解读
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事与例
超越生死的爱恋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毛姆名篇《江之歌》的再解读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从文学空间视角解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