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0-09-10方利利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探究课程活动

方利利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课程与生活相结合。尤其是综合实践课程,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与操作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其中隐藏的生活资源,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活动与主题探究,让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宽,从而实现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生活化教学发展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指导学生使用开发文化仓库的“钥匙”对未知进行探究,以端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分析、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这一教育理念不仅符合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特点,而且能够拉近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改变学生获得知识的形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因此,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时,可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注重挖掘生活元素,借助生活提升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观察生活,发展逻辑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生活中找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他将脱离生活的课堂教学视为牢笼教育,认为传统教育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综合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在课程中亲身体验、感知生活,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以带动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因此,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生活与教材,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发现生活中的新奇事物,从而获得知识与体验,促进思维与情感的发展。

例如,我国将传统节日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学校在法定节假日时会给学生放假。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传统节日被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原因,缺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感。在新学期开始,教师可以设计“快乐的节假日”这一课题,要求学生记录本学期的节假日放假时间,以放假时间为顺序,观察假期中的日常生活变化,并通过网络搜索、询问家长等方式深入了解节日的来历与习俗,最后整理成传统节日的資料,在课程结束前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体会。经过长期调查,学生收集了大量的传统节日资料,其中包括春节贴对联、拜年、舞龙舞狮,清明节踏青、扫墓,端午节挂艾草、赛龙舟等。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以我国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通过自身的独特见解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开展活动,拓宽知识视野

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社会是教育的场所,也是生活的场所。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让教育、教学、教材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开设这门课程时,会通过活动的形式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践任务。而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进而提高学生活动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因此,组织学生开展、参与活动是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内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做出多方面努力,使知识视野得到拓展。需注意的是,综合实践课程对活动开展的形式与内容并没有提出相应要求,若想活动的开展效果达到预期,避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背离,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要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要求与特点,以满足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师可结合校本课程设计主题为“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实践活动,并以二十四节气表为依据,将每个节气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切身体会各个节气的特点。其中,主要包括长期活动(种植与管理果树)、中期活动(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短期活动(种植小白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收获快乐。同时,学生经历了参观、种植、观察等一系列过程,再加上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引导,能够将问题变为研究课题,进一步展开分析与探究,提高对农事活动的认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活动,既是教育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之一。这一举措能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

三、主题探究,培养核心素养

主题探究是综合实践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延伸至课外的主要途径。具体来说,主题探究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与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研究与分析,能够增加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掌握必备的能力与知识。同时,主题探究需要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最后通过实践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答案。可以说,主题探究对学生问题意识、探究精神的培养均具有积极作用,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时,应认识并重视主题探究的意义,通过主题探究充分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帮助。

例如,垃圾分类是我国近期推行的一项政策。由于这项政策与日常生活、环境保护均具有密切的关系,一经推出便成为最火热的话题之一,学生对此也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可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首先,学生自由组成小团队,并明确组员分工。教师向各个小组发放主题资料,其中包括活动背景、活动要求、活动目标与活动规划,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保证各个小组严格按照要求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其次,教师为学生明确探究方向,指导学生根据主题资料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主要包括:了解目前小区与家庭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分析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与危害;分析垃圾分类的意义与目的;收集与总结垃圾分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最后,学生将调查资料整合成调查报告,上交给教师,教师针对各小组的主题探究结果在班级进行点评。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中通过主题探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树立公民意识,对其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只有认识到其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创新教学形式,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教材中解脱,从而获得生活体验,感受生活奥妙。因此,教师可将观察生活、开展活动、主题探究作为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三个切入点,引导学生挖掘生活资源,确保学生在活动、实践与学习过程中拓宽知识视野,促进其逻辑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东丽.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11):241.

[2]林俊杰.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筛选策略[J].教育艺术,2019(01):28.

猜你喜欢

探究课程活动
“活动随手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设问引导探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自行车的发明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