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研究

2020-09-10毛禹博

环球市场 2020年10期
关键词:超高层转换层施工技术

毛禹博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超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概念、形式、特点、流程等,希望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超高层;转换层;施工技术

一、超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概述

经济的进步对建筑物提出了较高要求,超高层建筑物用途逐渐增多,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涵盖了商业、办公、公寓等多种形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组合。随着使用空间多样性的发展,对超高层建筑转换层技术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这种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力,主要结构构件有大梁、厚板、斜撑、箱形、桁架等形式,位于不同功能楼层结构中间,将楼层结构进行承接转换。对于高层建筑结构来讲,上部的重力较大,会承担较大荷载,因此,需要设置转换层,采用尺寸较大的结构,对关键部位进行力的转换,提高整体的承载力。

二、超高建筑层转换层形式

建筑物结构功能具有差异,因此,转换层也存在不同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具体如下:第一、结构不同,相同柱网或者轴网之间的转换层,在框剪结构中应用得较多,上部剪力墙结构与下部框架结构紧密连接;第

二、结构相同,不同柱网或轴网间的转换层,如果外框筒上下部的分柱网出现变化,结构形式完好无损,这种转换层应用得较多,可以增加下部的柱网间距,整体柱网结构空间将明显增大;结构不同,不同柱网或轴网间的转换层,上下部分结构产生形变,上下部分结构错位,柱网和轴网的变化也比较明显。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对建筑物的形式进行实际了解,严格控制各个步骤,保证整个施工的合理性。

三、工程实例概况

某超高层建筑有两座26层公寓塔楼,高度为108m,地库深为11m,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3层为梁式转换层。其中,3m为梁式转换层层高,KL梁数量为6条,高度和宽度分别为2.5m和1.2m,最大跨度为5.5m,65.97KN/m为施工荷载,KL梁上下侧、顶部和底部存在重叠。由于转换层结构施工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制定完善方案,做好每项施工步骤。

四、超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一)支撑体系

模板支撑体系与转换梁梁底对应,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是经常采用的。布置过程中,0.5m为支撑架体立杆间隔距离,0.75m为水平杆竖向间隔,在上部,木方间隔距离为0.3m,将顶托、双钢管与模板相互结合,做好支模工作,竖向剪刀撑的设置,间距一般为5m.将水平剪刀撑设置在扫地杆位置和最上侧水平杆位置,结合四周板支撑体系、已浇筑墙、柱等,相互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保留负一层和一层模板支撑架体,直到完成转换层梁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工作,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如果数值大于规定的90%,二次浇筑混凝土时,应进行分荷施工,以下侧3层梁板柱为目标,通过模板支撑架体,传递KL梁高的施工荷载,使其有效分散,增强转换层施工荷载的均匀性。

(二)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施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设计内外侧模板。配板时候,应遵循外大内小的原则,即外墙模板外侧的模板应比内侧的模板大约长250mm,使配板施工更加精确。支模的时候,参照物一般为浇筑好的墙体,在墙体上紧紧粘贴外侧模板,可以在中间垫上海绵,使墙体紧密完整。第二、对内侧模板进行固定。在浇筑过程中,模板的内侧模拟墙根,会出现向内或者向外方向的移动,在因此,为了增强其稳定性,可以将稍短的钢筋头安置在模板内侧。第三、墙模与楼板之间应紧密贴合。对于漏浆地方,将砂浆或者水泥塞入缝隙地方即可,提升模板的坚固性。

(三)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因此,对于轴线的布置,小空间布置在上部,大空间布置在下部。下部墙多,刚度大,有比较密集的柱网,在往上部施工的过程中,墙柱之间的轴线间距逐渐扩大,按照与常规相反方向进行结构的布置。转换层的设置满足了这种施工需求,需要加带剪力墙,随着位置的上移,可以在筒体结构中加设转换层,在上部外筒的硬度、转换层高度设置和内筒刚度等方面产生影响。

(四)混凝土工程

对于转换层混凝土,如果采取整体一次浇筑的方法,下侧板梁结构承受压力是一定的,施工荷载可能超过规定值,造成下侧板梁的损坏。因此,需要把控转换层结构特点,根据下侧楼板承受荷载情况,采取分次浇筑的方式进行转换层混凝土施工。依据规范要求,对下侧楼板及KL梁高1.5m部分进行浇筑,之后有效处理浇筑面,以剩余0.8m高KL梁部分施工荷载为依据,如果已浇筑KL梁部分混凝土和下侧支撑架体共同受力达到其承受值,可以支模上侧楼板,之后进行剩余部分KL梁的浇筑施工。在浇筑的时候,应重视振捣施工,控制振捣的力度和速度,还应进行二次振捣,保证振捣的全面性与严密性。完成浇筑施工后,可以覆盖相应材料进行保湿,可以洒水处理,增强其湿润度。对于梁底及梁侧面,在养护的过程中,可以不拆除模板,保留住水分,一般养护周期为7天。之后可以清除覆盖物,将侧膜拆除,进行二次养护,时间同样为7天,使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浇筑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五)浇带施工技术

一般來说,在施工中,超高层的主楼和低层的裙房同步进行,必须按照施工图纸,预留出相应的施工后浇带。完成主楼和裙房主体施工后,浇筑时候应选择微膨胀混凝土,将上部梁、两侧地梁和板紧密连接,降低高层与低层的沉降差,增强其整体性。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应先做好主体结构施工,一般两个月之后,混凝土的收缩量已过半,此时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梁与板变形缝的反弯点周围,弯矩和剪切力相对较小,找准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确定浇带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施工中,钢筋应保持连续性。如果梁与板的跨度不大,配置钢筋可以一次完成,如果存在较大的跨度,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规定要求进行断开。在配筋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承重力,确保能够承担混凝土浇筑后形成的差异沉降,抵挡由于变形产生的应力。结合构造要求,按照800mm的宽度要求,制定出后浇带的合理宽度,一般是根据结构的构造要求来定制的,一般宽度为700~1000mm。在施工之后,浇带断面的形式要考虑到浇筑混凝土之后的连接要牢固稳定,一般来说留的是直缝。

五、结束语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对空间需求较大,性能要求较高,因此,可以设置转换层。转换层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还能有效承担建筑物的上部荷载,保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必须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了解技术特点,把握全面的施工流程,对技术进行创新和改善,增强技术的应用性,促进建筑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履伟.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99-100.

猜你喜欢

超高层转换层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方案及管理
高层钢结构转换层桁架施工技术应用
高烈度区超高层结构选型探讨
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某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建筑结构规范中侧向刚度比的理解与应用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