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培养研究

2020-09-10周春

环球市场 2020年10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艺术类大学生

摘要: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专业属性意味着在将来要通过专业工作承担起自己社会责任的使命。因此,对艺术大学生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既是提升他们艺术水平和造诣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当前我国很多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需要我们在思政和育人工作上加以重视和改善,通过多项举措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类别群体,艺术生的社会属性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正在成长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传播者和宣传员,他们将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使命。然而,通过一些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坚定,社会责任感缺失,政治意识淡漠等问题。所以,进一步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着力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应该成为艺术类院校的育人工作重心。

一、当前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特点和原因

(一)重专业,轻素养

很多艺术类大学生,由于从小到达一直学习艺术专业,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往往非常热爱和专注,愿意将自己绝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专业学习训练和造诣提升上,同时对专业以外的知识学习与素养提升不感兴趣。同时,由于他们普遍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知识结构单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更是缺乏学习积极性,他们普遍认为专业重于一切,在艺术面前其他都不重要,更有甚者,认为艺术与政治无关。他们不在意政治时事和社会动态,不在意国家民族发展大业,更不用说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他们更多的是追求自己艺术创作和演绎水平的不断提升,让自己在将来的个人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职场和行业佼佼者。在这样的现状和心态影响下,艺术生社会责任感不断弱化,消失殆尽。

(二)强感性,弱理性

艺术常常追求创新创意,标新立异,提倡个性的自由张扬和心灵的放飞自我,需要艺术家有着与众不同的欣赏、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艺术大学生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感知更为敏锐,想象更为丰富和个性更为凸显,以此打造属于自已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于是久而久之,这样成长起来的艺术生情感丰富,思维跳脱,不易被传统和他人所影响和束缚,其感性思维往往强于理性思维,然而,同时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更加理想化、冲动化、边缘化和散漫化,其个人意识不断增强而社会意识不断减弱,成为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第二个原因。

(三)易诱导,不鉴别

艺术院校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性质等原因,日常所接触的文化艺术现象比较多,生活上和思想上更为前卫和潮流化,对于新事物和亚文化往往有着浓厚兴趣。当前我国以及世界处于文化艺术大繁荣的时代,艺术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思潮影响,其中不乏一些颓废、消极、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他们非常容易就被其所诱导,不能去鉴别其中的好坏美丑,于是就容易在意识形态上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导致了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二、新时代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策

(一)教育学生德专并重,以德为先

很多艺术类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专业教育置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上,过分强调艺术创作与表现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育。在这种教育氛围下,艺术专业学生容易将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局限于一个纯粹的专业人士。所以,我们艺术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一改过去重专业,轻德育的错误理念,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强化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增加思政课程比例,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同时,将艺术欣赏、创作和表现和社会责任感进行融会贯通。教育目标上要打破过去的“成绩为先”,注重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塑造,引导学生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辩证统一看待,将个性追求与社会价值有机融合,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让学生实现政治品德与专业素养的均衡发展。

(二)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要培养艺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仅仅靠在校园和课堂中的教学育人是远远不够的,说教式的教育常常效果不佳。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领会某些道德要求与知识并接受有关的劝导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想要把这些要求与知识真正变为他们自己的信念,就要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因此,我们在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要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艺术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发展定位,认清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增强对社会不良风气和思潮的“免疫力”,学会思考和鉴别是非对错,在需要的时候为党和国家发声,为正义发声,为先进发声,让自己真正成长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三)指导学生服务社会,勇于担当

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就要鼓励他们运用自己所学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既要“善修已身”,又能“兼济天下”,要让他们学习老一辈艺术家的胸怀与担当,要引导他们将自己所学的艺术设计、创作和表现技能用来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比如在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指导学生用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党和国家的战疫壮举加油助威,赞美歌颂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尽责社会、服务人民的热情,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獻:

[1]沈宝莲.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育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01).

[2]陈越.艺术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02).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新时代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C1603.

作者简介:周春(1970-),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学历,现工作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安全保卫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艺术类大学生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