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道德与法治课对中学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

2020-09-10张守江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后进生道德与法治

张守江

摘要: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与心理极易产生波动,而后进生在心理层面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继而对其学习与生活形成一定影响。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学科优势,对后进生展开心理教育,帮助后进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观念,助力其健康成长。基于此,文章将探讨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中学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教育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中学 后进生 心理教育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做出了明确定义,认为健康并不只是没有疾病,它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良好社会适应性等多方面内容。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后进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认识到后进生的心理问题会对其未来生活、学习、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的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与教育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学科优势与契机,密切关注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叛逆心理,正确认知自我,消除厌学心态,实现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对中學后进生的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所谓后进生,指的是某一方面或是所有方面的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属于学生群体的相对概念。后进生的心理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学生群体往往会表现出厌学、暴力的倾向,有着大量破坏纪律、抽烟喝酒等行为。之所以后进生会出现这些不良行为,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当然最关键在于其心理层面可能出现了问题。后进生转化工作要从“心”开始,重视这一群体的心理教育。

后进生并非“不可塑”,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方式方法,成功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进步发展。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成长、友谊、生命、青春、集体与法律等方面,并且在思想理念层面互有渗透,能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正确引导,蕴含着众多心理层面的知识。所以,教师可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的心理教育素材与契机,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助力其良好转化。

二、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中学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策略分析

1.引导后进生控制情绪,调节自我心理

后进生在对问题的认识与处理方面,往往显得过于自我,对他人与集体的利益考虑不周。但是,他们也会对自己的失误感到非常内疚与懊恼,往往会因为很小的事情而情绪失控。中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胜负欲,但是后进生因为各方面原因而始终处在后进状态,这种心理落差在长时间发展后会引发较为严重的思想问题。虽然他们很想进步,但是却缺少严格要求自己的信心。此时,如果教师正确引导,后进生能够慢慢回到正轨;但如果教师放弃或引导不正确,很容易磨灭其上进心。所以,对于后进生,一定不能将其“看扁”,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与潜能,引导他们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比如,道德与法治课上会讲到《学会控制情绪》,教师便可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向较为自我的后进生提问,在其回答正确后进行表扬鼓励。在课后,教师也可找其谈心,使其意识到太过自我会失去很多朋友,难以在社会立足,唯有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还应与后进生针对教材中如何控制情绪的方法展开探讨,为其提供更适合自身的情绪控制方法。如此一来,在教师的引导与监督下,后进生的情绪会有显著变化,即便有情绪失控的情况,也会在事后积极道歉,对班集体的融入感明显增强。

2.帮助后进生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尤其是后进生总会认为自己缺点多而受到教师、同学的歧视,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树立正面形象,所以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表现得情绪低沉、心灰意冷。针对这部分后进生,教师一定要怀抱极大热情,给予其更多的关怀与激励,帮助其消除悲观、自卑心理,在生活与学习中重新振奋精神,找准方向,不断进步。

比如,班级中有部分因为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内向且比较自卑的后进生,在课堂中遵守纪律,但又甚少主动回答问题,学习积极性非常低。对于这类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的《认识自己》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设计出“我想表扬你”的课堂活动,让后进生能够对自己的闪光点有正确认识。在全班学生的积极寻找下,所有同学的点滴进步与闪光表现,都能得到表扬,在这一活动中也能不断提高后进生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

3.教会后进生良好沟通,克服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属于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在中学后进生群体中表现非常明显。在他们的视角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同学,都对自己有偏见,所以不管是谁的批评与意见都听不进去,即便是知道自己做错了,也绝不承认。也有部分后进生思想“一根筋”,明知自己没道理也要与他人狡辩,越教育则越变本加厉。这种逆反心理实际上在中学生身上普遍存在,只是表现程度有所不同。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爱在家人间》教学内容便涉及逆反心理方面,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不能只是机械化地讲授教材,而应在授课前收集更多素材去证明逆反心理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影响。同时,教师可对克服逆反心理的做法进行讲解。如此一来,后进生便会认真听讲与积极思考。当然,针对逆反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后进生,教师在课后还可与其面对面谈心,巩固教学效果。

4.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帮助其克服厌学心理

中学后进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问题,而且部分后进生觉得反正自己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所以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放任自流,最终结果就是逃学、退学等。从心理学角度以及综合教育工作经验去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采取更主动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尝试更多元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与强化教学趣味,让后进生也能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从而从内心消除对学习的抗拒,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享受学习》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学会学习”的板块中通过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各学习小组积极探讨“探究与分享”中关于“时间去哪儿了”的问题,回顾自己将过去一周时间花在哪些事情上。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更愿意参与讨论。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后进生的产生与形成原因复杂,所以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得到重点关注。为了做好对中学后进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可充分利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契机,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促进后进生的心理健康转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自我认知,更好地控制其情绪,从而逐步提高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享受快乐的校园时光。

参考文献

[1]韩夏琴.心理教育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运用[ 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54.

[2]杨爱萍.心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18-19.

[3]谢妮娜.学困生成因与教育转化[ J].文教资料,2018(01):230-231.

[4]陈彩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心理教育的渗透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8):61-62.

[5]王彩玲.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探索[ J].内蒙古教育,2016(12):89.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后进生道德与法治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