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制约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0-09-10赵岚

体育风尚 2020年2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发展策略

赵岚

摘要: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生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途径之一。部分高校一味关注教学任务,而忽略了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学生沉溺于安逸的生活环境中,对体育训练缺乏主动性,这也间接造成了学生整体身体素质较差。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制约因素;发展策略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基地,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体育竞技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也是响应全民健身口号的实际行动。高校学生的课余时间充足,适当的体育训练,有利于学生自省自律习惯的养成。目前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缓慢,笔者将从制约其发展的多种因素入手,提出相应策略。

一、制约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发展的因素

(一)学生缺少训练积极性

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较为开放,学生课余时间大多浪费在了游戏及电子设备上,学生即使明确体育的优势,也很少有时间去训练。部分学校很少举办体育活动,即使有此类活动也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体育活动缺乏趣味性与激励机制,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活动的知名度较低,都是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的原因。

(二)缺乏基础体育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部分非体育专业高校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并不均匀,学校将大量资金及人力资源投入到课堂教学及相关基础建设中,对体育设施投入不足,校园中甚至没有合格的跑道及操场。一些学校虽有体育设施,但其老化严重,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教师没有将与运动安全相关的急救知识加入教学内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且在面对运动过程中的突发情况,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三)体育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课堂,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并没有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训练,即使有要求,教师也缺少落实。学生没有教师的监督,很少会自觉训练。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未达到标准,教师并不具备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单一,造成学生体育课无所事事,体育课也不被学生所重视。

二、依据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发展策略

(一)开展趣味体育活动,提高宣传及奖励力度

教师要定期组织开展体育竞赛,竞赛内容要多种多样,时间设置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整个流程要有趣且有教学意义。让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培养锻炼习惯,感悟体育精神。例如组织荧光夜跑的活动,夜晚空闲时间较多,在夜晚跑步备受年轻人喜欢。活动前期教师拟定策划,之后由负责宣传工作的人员进行活动宣传,宣传形式可以是张贴海报,或者分发传单,宣传的覆盖面一定要广。竞赛流程为学生自愿报名,5人一组开展比赛,小组成员需手持荧光棒,在操場上完成一圈的接力跑,待最后一名成员跑到终点即完成任务。值得一提的是,跑道中会设置5个游戏点,每名成员均需完成一个游戏才能向下一名成员传递荧光棒,5个游戏均为有意义的趣味游戏,包括大象鼻子,多人多足,头脑风暴等。例如多人多足小游戏,小组中两名成员需将脚绑在一起,通过默契配合,跑向终点完成挑战。又如头脑风暴小游戏,成员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5道与体育竞赛知识相关的题目才能够通关。在比赛结束以后,对前三名小组颁奖,奖品可以是精美球鞋,运动器材,名人传记等。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会带动学生养成课余时间体育训练的好习惯。

(二)落实校园体育设施,展开安全教育工作

高校领导者要正视发展体育的重要性,积极完善校园内的各类体育器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锻炼场所。对于存在着安全隐患的设施,及时报修或重新购买。教师也需要为学生讲解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运动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校园内设施的检查。途中教师要对各类器械如何安全使用做具体讲解,如单杠在使用前,一定要环绕一周检查其是否完好,螺丝是否松动,杠体表面是否存在异物等。单杠的作用为可以做引体向上,增强背部及手臂力量。在运动之前不了解设施的使用,很可能造成身体损伤。教师也要对突发情况进行讲解,如出现扭伤,磕伤或其他症状,要及时停止运动选择就医,避免运动过度造成伤口扩大。当有同学从高处掉落,倒地不起时,不要上前盲目搀扶,要与其沟通,咨询其伤势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避免对同学造成二次伤害。安全知识的教学是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学生务必掌握。

(三)组织教师专项培训,将课余体育训练纳入教学任务

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初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监督,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专项讨论。传统的体育教师侧重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由此可以将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纳入教师的教学任务中,定期开展学生的体质测试。测试内容可包括男生1500米跑步,引体向上,跳远等。女生800米跑步,跳绳,仰卧起坐等。教师需认真对待学生的每次测评成绩,依据学生身体实际情况制定合格标准,对测试不合格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课余体育训练。教师也需注意,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的体能训练。

三、总结

综上所述,课余体育训练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也在于培养学生的吃苦意识和优秀品质,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舒缓心情,且能够将空闲时间合理运用。校方与教师也应积极投身其中,为全民健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曾秀君.简析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9):90+92.

[2]刘夏瑜.高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教育学依据与目标定位[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11).

[3]杨卓.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探讨[J].新校园:上旬刊,2017:18.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发展策略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