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农村小学生习作题材生成的有效策略

2020-09-10薛亚兵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生活教育

薛亚兵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给农村中小学的作文教学点亮了一盏明灯。如何在这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广阔的农村生活素材为源泉,生成学生习作题材呢?文章以“蛋”这一熟知的生活素材为例,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阐述农村小学生习作素材生成习作题材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生活教育 生活素材 习作题材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但是,当今很多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没有信心,从而产生了“愁作文”“烦作文”“怕作文”等心理。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告诉我们生活素材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如何让这股“丰盈而不枯竭”的习作泉源从学生笔下流出来呢?

其实,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广袤的大地、田野,家养的牲口、家禽,家乡的特产、作物……哪一样不是很好的习作素材?可是,学生却在如此丰富的生活素材面前失语了。厘清了素材与题材的概念,也就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把素材印上人的情感、人的创意,才能让生活素材成为作品。笔者认为,只要赋予分裂的、客观的素材一定的生活意义,使其自然形态转化为精神现象范畴,学生习作自然水到渠成。下面以农村常见的“蛋”这一生活素材,谈一谈如何将客观素材转化为主观题材。

一、紧扣素材属性,生成习作题材

所谓属性,即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是物质必然的、基本的、不可分离的特性,又是事物某个方面质的表现。一定质的事物常表现多种属性,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区别,也有显性或隐性属性,学生能否关注素材的这些属性,是习作题材生成的关键。

蛋,对于生在农村里的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素材。达·芬奇画鸡蛋时,曾无比困惑,但他后来却能从每一个鸡蛋都是一个不同的圆中受到启发,练就一双无比的眼力。而如今若要写一篇关于蛋的作文,学生却无从下笔。

笔者认为,任何一种直观素材,我们都可以指导学生从观察它的属性开始。比如,一个蛋,可以从蛋的形状、颜色、大小方面进行观察,还可以通过触摸、品尝等方法,比较鸡蛋与鸭蛋、鹅蛋的区别;不同的蛋摸在手中的感觉有何异同?打开蛋后,蛋清与蛋黄的位置、色泽、形状是什么样?不同的蛋煮熟后的口感有何区别?

二、了解素材功能,生成习作题材

蛋除了食用外,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功能。我让学生围绕蛋,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其丰富的课外知识也令我非常惊讶。在展示交流环节,学生总结了生蛋的以下功能:遇到歹徒,可以用来防身;蛋壳具有耐压功能,建筑师受其启发,发明“薄壳结构”;蛋清具有超强的黏性;蛋清具有药用功能;碎蛋壳具有美化、装饰功能……每一种功能,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写作题材。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原始素材,经过作者的分析、解构,变得丰富多彩。

三、创造素材情境,生成习作题材

陶行知先生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一切创造都伴随想象,当然这离不开相应情境的创设。小学时期是学生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于培养学生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

特级教师王松舟老师的《亲情测试》就是一次生活化想象的大胆实践,尽管这节课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就作文课而言,这是一次对学生沉睡言语的激发,是学生真情的流露。学生的言语动机一旦被充分激活,就能够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有人说上这节课太残忍,整节课都使学生沉浸在痛苦之中,但这短暂的痛苦和煎熬换来的是一种自然的美丽——亲情。

由此可见,以情境提示,促使学生进行生活化想象,也能生成作文题材。在实践过程中,我仍以“蛋”为生活素材,尝试设计了如下情境:

(1)蛋王国,故事多——让学生以各种各样的蛋做主角,展开大胆的想象,学写属于自己的蛋国童话、蛋国寓言、蛋国科幻……

(2)“未來蛋,我做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蛋想象开去,围绕蛋未来的样子、营养展开大胆的想象,很好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于是,“草莓味鸡蛋”“可以变形的鸭蛋”“营养均衡蛋”,一个个奇思妙想在学生的脑中诞生。

此类命题来自生活,易与现实相联系,诱发性强,学生在寻求问题解决的智力活动中,融入了言语活动,突破了传统教学文字演练的枯燥与烦琐。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写作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富有创造意味的命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四、开展实践活动,生成习作题材

依托蛋资源,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习作,同样可以生成丰富多彩的习作题材。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行知”思想。他提出:“行是知之始,要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来源。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在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学生习作也是如此。

为此,笔者再次尝试以蛋为素材,开展如下系列活动。

1.“护蛋”行动,体验经历

每接一批学生,我都会开展一次“护蛋”行动。学生精心选择不易破碎的蛋,然后选择防撞装置,接着确定护蛋过程的行动、措施等。有了切身体验,无论最终成功还是失败,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经历。尤其是习作时,学生的语言是如此的生动、形象。

2.鸡蛋沉浮,见证科学

提到做科学实验,学生浑身是劲儿。我们要借助学生的这股热情,调动其参与观察的积极性。

在盛有鸡蛋的玻璃杯中持续加盐,见证鸡蛋由沉到浮,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于是,一篇篇发自内心的惊讶自然流露——《鸡蛋沉浮记》《怕咸的鸭蛋》《我发现了死海的秘密》……

我舀了半杯水倒入杯中,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进杯子里,鸡蛋像跳水员那样“扑通”一声跳进了杯子,沉到了杯子的底部,一动也不动了。接着,我往杯子里加了一勺盐,可鸡蛋却纹丝不动。我又加了两勺盐,顿时,盐四散开来,像天女下凡时的云雾一般,水变得混浊了。我使劲搅了搅,只见鸡蛋慢慢漂到水中央,摇头晃脑的,像跳舞一样,可打了个转,又掉了下去。我又在杯子里放了一勺盐,搅一搅,不一会儿,鸡蛋浮起来了!我高兴地叫了起来:“实验成功了!实验成功了!”

3.“蛋王PK”,欢度立夏

每年立夏,我都会让学生煮几个立夏蛋,带到学校进行斗蛋比赛,决出当日的蛋王。这样,学生既了解了传统的立夏习俗,又获得了很好的习作题材。

我把这场“PK”赛分成三个环节:首先是“夸蛋”环节。让学生前天选蛋时,留意观察,并对准备参赛的蛋进行精心打扮,为其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想一个参赛的口号。然后便是“斗蛋”环节。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蛋主人的神情、动作,关注斗蛋后蛋的模样。最后是“吃蛋”环节。指导学生观察同学的吃相,总结斗蛋的经验等。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很好的习作题材,只要能抓住,定能写得精彩。

有了行动,学生才会有体验;有了真实的体验,学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以上策略,都是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做指导的,离开了生活素材,学生的习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生活的体验,学生的习作题材将单调乏味,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1] 谭德礼.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4).

[2] 陈嬿竹.培养小学生习作幸福感的途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7(24).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生活教育
浅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