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理性评价导引科学精神成长

2020-09-10吴素燕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性精神思政教学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因素。文章对如何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开展以学生“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教学变革,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素养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科学精神素养 理性精神 理性评价 思政教学

当前,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变革实践正在稳步推进中。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实践活动、学习过程为主要教学思路,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共同参与为培养要素,达成教学目标。思政课在培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共同参与等素养上具有天然的学科优势,但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上刚刚起步。对于如何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开展以学生“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教学变革,笔者在理性评价促进学生科学精神成长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科学精神内涵及与理性精神的关系

1.科学精神的内涵

文献中对科学精神给出两种解释:一是科学精神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二是科学精神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索真理的意识,表现为求实、探索、理性精神、创新、怀疑、独立和原理精神。以上两种解释中都出现了“理性精神”,前者直接指出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后者把理性精神作为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

2.理性精神对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文獻中对理性精神也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在科学研究时不断探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使感性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认识,即一种探索求知、追求真理的精神;二是指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符合逻辑规律的科学思维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既要坚持符合道德要求,也要严格以政策和法律为依据。从两种解释中可以看出,科学研究离不开理性精神,前者强调理性精神是一种科学研究必备品质,后者强调理性精神是科学思维过程必须遵循的原则。由此可见理性精神对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无论是科学精神还是理性精神,都强调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保持科学、理性的思维品质。

3.科学精神的政治学科解读

人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不仅追求理性和真,而且追求情感、信仰,追求美和善、意义和价值。但是,如果失去了健全理性的导引或调节,人们就容易迷失方向,就会陷入迷茫,就会产生思想和行动的盲目性。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于现代教育,先生疾呼:“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谈……”这与探索求知、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是契合的。培养青少年的理性精神,有助于他们分清是非,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现代公民。

因此,从当代中国政治学科角度来看,科学精神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科学精神离不开理性精神,离不开理性思维和行动,科学精神应是集认识(理性的判断)、求索(理性的反思)、选择(理性的态度、言行)三位一体的存在,其中理性的“认识”和“求索”是思维品质的体现,而理性的“选择”是行为的体现,凸显知行统一,符合立德树人要求。

二、理性评价导引科学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

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是一个正在探索的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核心素养是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不同素养发展水平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行为选择。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在科学精神的三个维度中的理性表现来评价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水平。

那么,如何在评价中诱发出预期的关键行为表现?政治学科提出的具有创新性的解决策略是:以学科任务为引领,构建融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学科(知识)内容于一体,指向关键行为表现的评价框架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依据以上结论和政治学科的特点与性质,以理性评价引导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和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成长,尝试从考试、问卷、作业等方面收集或编制评价情境和学科任务。

1.试题编制、解题规范及评卷导向探索

考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手段。但如何让结果更接近或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提升,才是我们探索的目的。所以,让试题的编制更具思维性,解题步骤更符合科学思维规律,在此基础上的评价才有价值。

(1)以时政为背景编制学科任务

近年来的中、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政治科试题或考重大时政或以时事材料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了解身边大事,感受社会发展变化,呈现了以时政热点为载体,以课程内容为依托,全面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政治试题为例,第12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时政背景:2018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资本论》发表170周年);第40题: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不断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深刻把握重大问题等。因此,在高考、中考备考中要依托时事政治为背景进行训练,通过体现时代主旋律的背景素材设置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学科(知识)内容于一体的问题,引导考生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分析和行为选择,从而适应国家考试评价要求,同时培养科学精神素养。(参看例1)

(2)解题训练更符合科学思维规律

在中考和高考的试题中,绝大多数都是考查学生结合材料、运用知识解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提出较高要求。答题的过程,尤其是主观性试题,就是一个从个别(材料中某案例)到一般(理论)再到个别的科学思维过程。以中考时事点评题为例,为了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可按理性精神的三个维度对解题做如下规范:

例1:近年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共享单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从根本上转变了城市出行规模,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随着用户量的增加,也随之在城市管理、单车保护上浮现很多问题,如:共享单车上私锁、随意停放、有意破坏等失范失信行为。

请运用所学“诚信”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点评。

①上述材料讲述了共享单车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浮现很多问题,拉响了国民素质的警报,一些人的失范失信行为严重破坏了共享经济模式。——点出“是什么”(理性判断)。

②共享单车是建立于平台和使用者之间的一种诚信关系。诚信,即诚实守信。就是内诚于己,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诚信是各种良好品德的基础,诚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共享单车使用者的某些失范失信行为,不利于社会文明进步,也破坏了共享经济的发展。——评出“为什么”(理性反思)。

③作为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应提高素质,培养对公共资源的爱护意识;中学生应正确使用共享单车,做到文明出行,为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一份力,做一名讲诚信的公民。——选择“怎么做”(理性态度、行为)。

而在高考备考训练时,也可按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答题训练。

例2:[2018年文综全国Ⅰ卷第40题(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步:解读设问指向“文化生活”“农村改革”“作用”三个关键词,检索对应知识是“文化的社会作用”(定位“是什么”)。

第二步:基于解读(分析“为什么”)。

第一,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理论依据

第二,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依据

第三步:基于分析得出结论(总结“怎么样”)。

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结论

教师在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评价时以及试题训练、讲评中,引导学生按步骤规范答题,就能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培养科学精神。

2. 时事问卷调查理性导向科学精神

通过问卷调查评价学生水平是常用的方法,但评价学生科学精神的问卷或量表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笔者尝试以热点新闻事件为背景,每个背景事件按三个维度(认识、求索、选择)设计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思考社会问题。每个问题设三个选项,三个选项以客观全面(2分)、片面(1分)、错误(0分)赋分,体现理智的程度:理性、较理性、不理性,从一定程度上判断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

例3:近日,故宫文创在其淘宝店推出一款“俏格格娃娃”,但刚上架销售,就有网友指出,该款娃娃身体部分与国外某品牌娃娃的身体相似。故宫声明称,此款故宫娃娃为故宫设计师原创,拥有知识产权,但依然决定停售此款娃娃,已经售出的将一律退款召回。

(1)對此事件,以下网友的评论你赞同的是

A.娃娃的身体都是相似的,不存在是否侵权的问题(0)

B.没有确凿的事实证明娃娃侵权,就不必主动召回(1)

C.故宫文创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维护品牌和名誉(2)

(2)故宫博物院近年来推出众多文创产品,其中不少成为“网红”,山寨厂商迅速跟进。下列对山寨产品看法,你认同的是

A.山寨产品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也是有想法的(1)

B.山寨产品便宜,样式更多,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0)

C.山寨产品扰乱了文创市场,也给消费者造成误导(2)

(3)当别人向你推荐山寨产品时,你会

A.尊重知识产权,购买正规渠道商品(2)

B.产品质量不错,有商标就可以买(1)

C.价格便宜适中,就可以随意购买 (0)

3. 理性自评、互评训练科学思维品质

思政课上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常用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学生“课前时事点评”,学生搜集热点新闻,将事件及自己的反思、感悟制作成PPT在课前演说展示,并由此激发生生、师生之间质疑、辩论、互评,这既能引导学生理性关注社会、尊重他人权利,同时也是科学分析能力的训练。而且,现场的口头辩论分析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如何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推进评价和教学方式的科学变革,笔者在实践中深感还有很多维度和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吴素燕.让时政教学开启理性精神之门[ 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0).

[2]陈友芳,朱明光.核心素养本位的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评价的策略与指标[ J].中国考试,2016(10).

[3]吴素燕.让时政教学开启理性精神之门[ 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0).

猜你喜欢

理性精神思政教学
以提高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加强高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大学思政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应用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基于“韦伯命题”的视角理解“四个全面”战略的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以知怡情,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
“数学教学效率论”的后续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