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与思考

2020-09-10王克伟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图形知识点微课

王克伟

摘要:微课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信息时代的产物,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基于此,文章首先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方面探讨了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策略,接着对微课的运用技巧进行了合理化的分析,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微课教学小学数学实践运用

按照新课程相关要求,如若将视频作为主要载体,需要教师围绕一些关键内容展开相应的教学工作,资源越发多元的当下,如何巧用微课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是现阶段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对此,教师要基于学情,以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方面为出发点,将微课资源融入课堂,精心设计、合理运用,这样才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运用

1.课前预习——社会即学校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根据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理念,优化教育材料、方法、工具和环境,利用微课资源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课前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来布置预习任务,确保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为课上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开展什么样的教育,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从预习中有所收获,学困生也能跟上进程,借助视频让学生了解课堂上的关键问题,形成良好的预习意识。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为例,教师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利用“平移法”“拼组法”来计算面积过程,将其制作成微课,课前引导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哪些因素有关、又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接着,将微课发送到班级群内,让学生按照微课内容来完成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工作,将一些重点问题标记出来,方便课堂上提问。利用微课来完成预习工作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图形的转变过程,联想以往的知识,达到巩固和复习的效果。在这种预习模式下,学生会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也能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演算过程,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课堂运用——教学做合一

針对课堂教学中比较复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微课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且容易理解,学生也能更好地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将微课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性优势,将微课和教学内容有效整合,突显教学中的各个优化环节,让小学生突破重难点问题,掌握学习规律。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这一课时的知识点为例,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教学,将知识点制作为4~5分钟的视频,灵活控制授课时间。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学习三角形时,可以采用“割补法”,尝试将三角形转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接着,教师开始播放整个转变的过程,引导学生找到同类知识点的相似性,体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利用实践行动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发现这种方式只可以应用到一些特殊的三角形转换中。然后,教师播放第二段小视频,主要目的是验证学生的操作结果,并且引导他们去思考如何从“一个图形”转变成“两个图形”。课堂上的微课教学体现了操作过程的层次性,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节省教学时间,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3.课后延伸——生活即教育

复习延伸主要是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微课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学生将微课内容拷贝回去或者教师直接发送到微信群内,反复观看,及时请教。同时,在课后训练的时候,借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通过微课对知识点进行延伸,扩宽学生的认知面。在五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体体积》的教学中,课堂最后五分钟,教师播放提前制作好的动画微课。计算生活中的问题:小王网购了一个鞋柜,卖家为避免鞋柜在运输时出现问题,对其进行打包处理,打包以后的质量是15kg,而箱子的长60cm、宽50cm、高40cm,假设快递公司按照1kg3元来收取费用,尝试着求出最终要收取多少费用。留下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有的学生最终计算出了45元的答案。教师最后将正确答案——72元发布到微信群内,并详细演示运费是如何变高的,让学生不要忽视“体积重量”这一知识点。借助微课对知识点进行必要的延伸,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的层面,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思考

1.认识要清:明确教师的位置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利用微课的辅助性特点,实现教和学的有效衔接,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切忌直接照搬微课内容,不要将所有的责任都交给信息技术,这样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以高年级的学生为例,他们刚开始接触数学这门课的时候,对于符号、空间和数学进行分析的能力比较弱,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数感”,感知“数”的现实意义,从而掌握数据大小的内在关系,对最终的关系进行合理化的解释。随着时间推移,小学生要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将生活经验和数学进行巧妙结合,体会数字的转变过程。微课在其中主要起到辅助性的作用,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指导,确保教学活动向着既定目标进行。

2.内容要细:体现微课的优势

微课的时间大多都比较短,仅仅5~8分钟,帮助完成一些重点知识的讲解,或者是对一些典型例题进行演示。微课的时间比较少,所以教师在安排微课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内容的“精”和“细”,在课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保证其思维的活跃性。教师借助微课将重难点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对于不清楚的地方要反复观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去观察,感受数学的规律美。然后从生活中寻找符合这些具体规律的现象,在保证学生内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发散思维,符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3.时间要活:提高学生的自控力

微课教学选择的范围过大,就无法实现精细化的教学,还会拖延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这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借助微课灵活性的特点,选择时间不要过于死板,尽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确保他们能够掌握课堂上的知识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扮演组织者、启发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探索相关数学问题,从而体会这门学科的魅力。同时,教师利用微课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将其放置在学校的网站上,让学生放学以后下载练习,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解题方法。针对微课,教师一定要灵活设定时间,或者进行一些必要的课外扩展,这实际上也是延伸课堂知识的途径。

基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微课具备辅助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凭借着短小精悍的优势,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前了解学习内容,还能对关键知识进行补充与说明。因此,数学教师要依照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改变过去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在动态化的图形、数字演示中,帮助小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彩霰.让课堂“微”起来——《“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阶段性总结[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6(6):50-51.

[2]孙彩云.小学数学微课应用初探——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93-94.

[3]金美花.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集美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图形知识点微课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知识点自测
分图形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