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和方法探讨

2020-09-10郑婷婷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方法语文

郑婷婷

摘要:预习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教师也要研读教材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班级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的预习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本文分析课前预习的意义和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几点预习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作用方法

预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预习不仅是学生提前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前预习环节,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预习方法,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

一、课前预习的意义和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发挥学生主体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地求知探索,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水平。预习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认识的过程,通过预习学生能够体悟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在知识海洋中遨游,从而激发求知的动力,为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知道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什么地方,从而在课堂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听讲,将注意力放在不懂的知识点上,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优化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案,针对知识难点和学生薄弱点展开教学,将教学侧重点放在知识难点上,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预习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吸收知识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更能开阔视野,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另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全面开阔视野,弥补学生不足,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和方法

1.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预习的本质是学习,想要保证效果首先就要明确预习的要求和目标,从而有目的性、有计划地进行预习,这样学生才会在预习中有所收获,按照目标完成预习任务,从而保证预习效果。其次,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预习不同类型文章的方式方法也要随机应变,保证预习目標的合理性。例如,在预习古诗词的时候,学生要把预习重点放在诗词意境的感悟之中,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和诗词写作背景,把握诗词字里行间的含义,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如果预习的是现代文,学生要重视字词语句的品读分析,把握文章涉及的人物、时间和地点等相关信息,结合上下文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变化,感悟文章的含义。例如,在学习《郑和远航》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理清人物出场顺序,概括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什么事情。”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让预习更具有目的性,保证预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2.有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首先,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授学生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预习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或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并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问题的答案,如上网查阅资料或翻阅书籍,然后再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汇总。这样,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疑惑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具体预习任务,如临摹书写生字词、概括文章大意、分析文章中心语句、划分文章层次结构,学生在预习中有目标可循,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线索,指导学生快速找到预习关键点,教授预习的方法,从而明确预习的方向,提高预习的效率。下课前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知识点,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预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例如,学习《掌声》这节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英子”的一些传奇故事,引起学生对“英子”这一人物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挖掘“英子”的事迹。这样一来,预习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没有了抵触情绪,预习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的方式方法,如帮助学生将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画出来,体会字词的用法和效果,提高记忆效果,加深学生对字词含义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科学使用批注,提高预习效果。做批注是学生积极思考的体现,证明了学生在预习中有过思维活动,是一种学习的能力,也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例如,学习《火烧云》这节课时,学生可以将火烧云给自己的第一感受记录下来,使用绘画方式把自己对火烧云的理解画出来,活跃思维,扩展思考空间,同时还能享受预习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预习效果。最后,教师要多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引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新鲜事物或趣味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动力,实现自主高效预习。

3.课前预习中开展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是锻炼学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分配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有不同性格和喜好的学生,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分工合作,提高合作预习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前,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了解预习任务后,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比如,有的学生负责标记生字词,有的学生负责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有的学生负责总结文章主题思想。

4.做好预习检查以及评价工作

做好预习检查和评价工作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情况,同时还能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和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赞赏,检查预习情况时,教师要多用鼓励和表扬的话语,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时也要指导学生优化预习方法,保证预习效率。例如,学习《鲸》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列举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然后分析课文的文体是什么,运用了比喻、举例、比较和列数字中的哪些说明方法,同时分享自己课下收集的关于鲸的知识资料,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正式学习做好准备。

总之,教师要重视预习环节,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预习的质量,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另外,课前预习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听课质量,对学生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洪玲.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6(25):53.

[2]丁海华.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有效性的问题[J].内蒙古教育,2019(23):98-99.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方法语文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