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加强对学生逃生能力的培养

2020-09-10张瑞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游泳体育课技能

张瑞

摘要:文章简要分析了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创新规划,以向小学生普及逃生知识为教学目标,提出了科学锻炼学生应急逃生本能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灵敏的反应能力、训练其攀爬力、锻炼其跳远的能力、提高其游泳技能等,综合提高小学生的逃生技能,充分挖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能,培养一批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体育课小学生逃生知识

将小学体育的课程内容创新设计,分为理论课、实践课、模拟课、训练课四个部分。其中理论课用于讲解逃生知识;实践课由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逃生知识与其他体育知识;模拟课是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逃生本能;训练课是针对学生薄弱问题,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充分践行陶行知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做合一,将教学内容与实践过程有机结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利用小学体育课加强逃生知识的普及

1.践行陶行知教学理念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学理念。逃生知识是一种生活实践产生的学科理论,用以提高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求生技能,符合陶行知的教学主张。小学体育课增设逃生知识的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基于陶行知教学理念,充分挖掘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

2.学习逃生知识的必要性

由于小学生正值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各个器官还在发育,体育课程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在互联网背景下,逃生知识教育资源丰富,教师应科学收集逃生相关知识,编撰整合,结合案例,为学生讲解

3.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体育课程的科学规划,有利于体育教师的教学进程。小学体育教师大多数毕业于体育院校,其文化课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但具有较强的身体机能和较为丰富的体育实践经验。因此,在提升体育课程教学价值的同时,应提高体育任课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增强其教学技能,切实推动逃生知识的教学进程。

二、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应急逃生能力

1.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物质破坏力,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对自然灾害缺少正确判断。因此,课程从甄别灾难开始,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体育课程五项基本素质为:核心、耐力、灵敏、柔韧、速度。小学体育课程不适宜强度较大的体育训练,可以灵敏度为出发点,拉开小学生的逃生知识序幕。体育课程的首要内容,即是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的正确反应,采取相适宜的自我保护措施,提高生存概率。

2.训练学生攀爬力

攀爬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属于身陷险境时的自救行为。在婴儿时期,人的平衡力尚未成熟,便以爬行为活动主体,来保持行动的平衡性,维持行动主体体能。因此,在面临自然灾害时,首选攀爬类行为,用来保持自身平衡,保持自身体力。

案例1:火灾发生时,烟雾密集于空间高处,应降低身体高度,选择爬向低处空间,减少火灾烟雾对身体的伤害,避免吸入过量的有毒气体导致人体昏厥,丧失逃生机会。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其中二氧化碳吸入过量,会影响人体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困难,影响人体生命安全;而一氧化氮是木制品燃烧产生的,属于有毒气体。因此,在火灾发生时,应首选攀爬体式,减少有毒气体的吸入,获取逃生机会。体育课程可以加强对学生下肢的训练,以腿部支撑为主,如深蹲、蹲起等,来增强学生的攀爬能力。

案例2:洪水灾难。自古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说法,水向地势低的地方流。为提高人体安全系数,应采取攀爬姿势向空间上部分挪动,来获取求生概率。向上攀爬的体能训练包含引体向上、爬杆、爬墙、爬树等。小学体育课应结合学生体质,采取相适宜的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攀爬能力。

3.锻炼学生跳远的能力

跳远训练分为:平面跳远、纵向跳远。其中平面跳远是体育课程的常见项目,而纵向跳远在体育课程中涉及较少,基于对学生身体安全考虑。纵向跳远指的是从高处向低处跳跃,来增加人体逃生概率。纵向跳远与跳楼行为相区别,其具有一定的弹跳距离限制与姿势规范,来提高小学生的跳遠能力。

案例: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地震级别较高,灾难结果骇人听闻。其中映秀镇中心小学有一名女学生,名为康洁,年仅11岁,带领10名同学在教学楼4层,采取纵向跳远逃生方式,使11名小学生幸免于难。由此可见,纵向跳远是学生获取逃生机会的绝佳技能。在体育课程中,应充分训练学生的跳远能力,如田径跳高、跳远训练。

纵向跳远的课程训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勇气,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更应注意的是教会学生跳远的缓冲技巧。纵向跳远技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非灾难时期的应急选择,通常情况下,不建议小学生尝试与训练,可采取平面跳远训练来增强学生的逃生技能。由于小学生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各部位尚未发育成熟,体育课程训练应注意强度,结合小学生体质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践行陶行知的教学理论,切实提高小学生的逃生技能。

4.提高学生游泳的技能

游泳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同时,也是意外落水的求生技能,具备游泳技能的人在落水时获得生存概率更大一些。部分学校将游泳列为考试项目,或者将游泳作为体育课的必选科目,以学生掌握游泳技能为教学目标。落水的新闻案例屡见不鲜,大多数以野生沐浴为由,进入具有危险性的湖泊,水流湍急导致人体呼吸困难而死亡。针对此类案例,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教育。其一,明确行为规范,野生沐浴危险系数较高,游泳项目与沐浴应选择安全场所;其二,培养学生的游泳技能,提高意外落水后的生存概率,增强小学生的逃生技能;其三,校园建设游泳池,或与较为正规的游戏场所合作,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游泳项目训练基地,来提升小学生的游泳技能。

5.训练学生逃生的技能

模拟灾难现场,考查小学生的逃生技能。例如,“火灾逃生”活动考核学生的跑步速度与体能;“灭火救援”活动检验学生灭火器的使用规范;“灾后急救措施”增强学生对伤口的应急处理能力,减少伤害蔓延,降低灾难伤亡率,训练学生的逃生技能。可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模拟灾难情境教学,提高小学生对逃生知识的掌握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应践行陶行知的教学理念,采取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的方式,培养小学生逃生技能,提升小学生在灾难发生时的生存概率。通过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综合训练小学生的灵敏、攀爬、跳远等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其逃生技能,切实推动小学生逃生知识教学进程,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开勇,冯维.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5):86-87.

[2]刘羽菲,陈科良,胡赛,龙颖,刘奔波,黄波.湖南省衡阳市小学生灾难逃生与救援知识知晓度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07):643-645.

[3]罗京滨.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99-100.

猜你喜欢

游泳体育课技能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体育课上的“意外”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拼技能,享丰收
讨厌的理由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