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优良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0-09-10李珊黄佳莹王红兵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4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举措研究生

李珊 黄佳莹 王红兵

[摘 要] 良好的学风是高等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的学风环境,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通过分析目前研究生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影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结合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总结了在夯实优良学风建设基础、加强学术研究规范性制度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的时效性、畅通学风建设的监督渠道等优良学风建设工作中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 研究生;学风建设;举措

[基金项目] 2018年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研究项目“监管教育奖惩并举全面推进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2018ZD025);2018年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研究项目“围绕一个核心、两个重点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2018GH160)

[作者简介] 李 珊(1976—),女,陕西西安人,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资源植物学      理论与教学及研究生管理研究;黄佳莹(1985—),女,上海人,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主要从事研      究生教务管理研究;王红兵(1976—),男,山西大同人,理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通      信作者),主要从事衰老生物学理论与研究生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060-03    [收稿日期] 2019-11-12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支柱,是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作为科学研究人员中的新生力量,研究生的学风状况不仅影响着研究生本人的前途和命运,也影响着科学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影响着国家乃至民族未来的发展。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1]。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研究生学风建设显得更加迫切重要,它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全面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保证研究生教育出人才、出成果的重要条件。

然而,当今关于研究生学风不够端正,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现象时有报道,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对其他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有必要通过营造优良学习风气,促进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长足发展及研究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03年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多年来我院十分重视学风建设及学术道德培养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研究生培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本文在分析研究生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探讨了影响研究生学风的几个重要因素,提出我院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主要举措。

一、研究生学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进取精神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快速增长,研究生教育走上了规模化发展道路,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5.8万人,在学研究生273.1万人,毕业生60.4万人。在众多的研究生中,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2]。很多研究生对自己的学业和发展缺乏规划,部分研究生科研兴趣不浓,选择专业以社会关注度为依据,导致学生在读期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严谨求实、刻苦钻研、任劳任怨等优秀品质。

(二)研究生论文、学位、就业压力大,自律意识较差

衡量研究生知识和能力的量化指标主要体现在论文上,研究生要在规定学制内产出研究成果,直面论文压力和学位压力。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面临着未来成家立业的巨大压力,由于招生数量不断扩大、需求市场日渐饱和及研究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等因素,研究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导致一些学生做事浮躁,急功近利,自律意识差[3]。

(三)导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阶段的师生是互有明确责任的学术共同体,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肩负对研究生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及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教育作用。导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业务素质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4]。目前尽管导师已经普遍认识到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但有部分导师对自身所肩负的责任认识不到位,尚未总结出适合学科特色、学生特点的学风建设模式,尚未充分發挥导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导。

(四)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监管力度有待提升

中国古代思想家管子说过:“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健全的教育制度,对于研究生学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没有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就不可能构建良好的研究生学风。如何在现有基础上,细化、量化相关制度,建立规范性强、时效性高的制度,提升对学风建设的监督和约束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研究生自身因素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群体的人员构成复杂,学习动机多样,价值取向各异。中国教育在线平台针对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动机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超7成考生读研的目的是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很多带有功利色彩的考生,具有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吃苦耐劳的钻研精神、科学精神逐渐缺失等特点,给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培养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二)培养单位因素

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学风建设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着育人环境的优劣。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走样、监管力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不良之风,是学风建设中亟待重视的问题。有必要建立一套覆盖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风监管体系。尤其应高度重视导师在优良学风建设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度规范导师的自身行为,充分发挥导师的监管责任与义务。有效减少或避免学风问题的产生。

(三)社会环境因素

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深刻影响着在校研究生,部分研究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程度不高,思想意识滑坡,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正在逐步侵袭着学风建设。加之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严重冲击了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使部分研究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从而导致一系列学风问题。

三、我院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主要举措

(一)夯实优良学风建设基础

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我院从课程设置、课程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不断改革完善研究生第一个主要学习阶段教育工作的质量。例如根据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梳理,组织高水平教师开设“高等分子生物学”全英文研究生课程,并增设“干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两门专业学位课程。现有课程体系不仅与生物学教学研究方向密切相关,同时还反映了基础课程的前沿性和交叉性,强调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视专业前沿信息和生命科学的研究特色,让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和眼界,学习多种研究思路并从中受到启发,增强思辨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研究生的原创性思维和创新科研能力的目标。同时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方向的研究生进行选课配置,力求学生培养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述工作夯实了优良学风的建设基础。

(二)加强学术研究规范性制度建设

针对博士生、硕士生等不同培养类型,按照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不同工作阶段,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建立了包括招生及复试、开题、中期、答辩等研究生培养管理环节在内的相关规章制度,细化了学术研究管理的工作内容,并根据制度的落实情况及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新动向进行跟进修订,从制度层面提升了研究生学术研究工作的规范性。同时重视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强化学院、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与监督作用,针对不同培养阶段采取不同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对学术道德问题重要性得认识和重视程度。例如在迎新生工作阶段,尝试采用“契约”的形式,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在迎新会上分管研究生工作领导带领所有师生一起宣读科研诚信誓词,并请学生做出书面承诺。在学位论文送审环节,制定了《生命学院研究生论文抽检评议结果的处理办法》,强调学术道德与诚信对评议结果的重要影响,预防相应问题的产生,上述措施有效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建设。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时效性

首先,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培训、个别谈话等方式,提升导师、研究生管理人员等相关教师对研究生学风建设重要性的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多样化形式,进行跟进式学风建设。着眼研究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从入学阶段、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等角度,结合不同年级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以教授研讨、博士中期考核“生命学院博士生学术文化节”主题活动、生命科学大师论坛等形式,促进优良学风构建。例如邀请多位优秀青年教授做“大咖的学生时代报告会”,用优秀教师代表的成长感悟引领学生成长。其次,充分发挥导师“引路人”的作用。通过建立导师微信工作群、培训等途径,加强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学术道德建设。强调导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对各学习环节、研究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应在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方面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同时从制度入手,明晰了导师应尽的职责和相应的监管处罚方法,例如规定指导研究生效果不佳的导师将酌情限招或停招。实践表明上述措施有效提高了学风建设的实效性。

(四)畅通学风建设的监督渠道

充分发挥学生、导师、班主任、学术委员会等的作用,积极营造学风建设、学术监督“人人有责”的氛围,加大信息公开程度。针对中期考核、招生复试等多个培养环节,建立了相应的投诉、申诉和监督渠道,并保证畅通,充分发挥了对优良学风形成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最重要基地。研究生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6]。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是高校综合治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我们应抓住问题的本质,不断完善学术诚信体系,构建良好学风,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參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Z].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kjs_xfjs/201112/t20111202_172770.html.

[2]蒙冰峰,张晓晨.转型期全方位共同推动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之思[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5):1-2.

[3]周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研究生择业观分析[J].智库时代,2019:58,60.

[4]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J].教育文化论坛,2018(1):140.

[5]王刚,刘震.从制度完善谈研究生学风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7(13):6-8.

[6]刘延东副总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R].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4):1-6.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举措研究生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